初中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和教学策略浅析

时间:2022-03-29 07:17:31

初中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和教学策略浅析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认知风格、性格、动机、心理障碍等心理因素对英语学习过程的影响应引起英语教育者的重视。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就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的调整阐述了相关见解。

关键词:初中英语;心理因素;心理障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005

心理因素在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并结合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一、初中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因素

人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除了智力、年龄等生理因素外,还包括认知风格、性格、动机等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1. 认知风格

美国哲学家马斯洛认为健康的孩子几乎普遍有着对美的需求,关于认知的欲望,儿童似乎有着天然的好奇心。认知风格是指人们接受、组织和检索信息的不同方式。影响语言学习的认知风格主要有场依存型/场独立型、沉思型/冲动型、宽型/窄型。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表明,场依存型的学习者较容易受外来因素干扰,他们相对开朗、热情,善于交际。场独立型的学习者的长处主要表现在语言正式测试中。沉思型学习者反应相对较慢,但是准确性高善于推理归纳,犯错较少。而冲动型学习者反应快,但是准确性不高。宽型/窄型认知风格与外语学习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宽型类风格的学习者富于探索性,但容易犯过度概括的错误;而窄型类风格的学习者又过于保守,概括能力较弱,外语学习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 性格

性格对外语学习也有影响。外向性格相对开朗,自信心强,但是往往不拘小节,因而容易学得不够扎实。内向性格的学生,情绪稳定,善于思考,但思维相对保守。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在口语方面有优势,但是在阅读和写作能力方面,两种性格的学生没有太大差异。

3. 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激起人们去从事(或抑制)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推动力,动机是可以直接引起学习活动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一种间接的促进或促退的关系。初中学生在刚开始阶段的英语学习行为多为兴趣所致,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新鲜感丧失,自己又没有毅力去克服那些困难时,所有的兴趣便变成了心理负担,英语学习的劲头严重受挫。

二、心理障碍对初中英语学习的影响

1. 焦虑及害羞心理

焦虑及害羞心理是一种心理异常,焦虑作为一种心理反应和活动,对外语学习具有重大的影响,在外语学习中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初学者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比如发音不够正确规范,词汇、句型、语法不够熟练,朗读、背诵等基本功不到位等,学生在讲英语时往往有一种害羞、胆怯和保守的心态以致形成怕说错,说不好,遭人讥笑的心理。

2. 自卑的心理状态

自卑是一种因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往往遇到这一类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外语学习的天赋,缺乏自信和对自我客观、公正的评价,整个学习过程是在一种压抑的状态下进行的。这种学习状态自然会阻碍外语学习,尤其是口语学习的进步,严重影响其英语学习效率。

3. 定势心理

心理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这种准备状态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汉语与英语这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大多养成了一种以汉语思维的习惯。而学习英语,则意味着要改变原有的思维习惯,打破原有的心理定势,这是在较短时间内很难能完成的。

三、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初中生语言心理的发展还处在未成熟的不平衡阶段,他们兴趣广泛、精力充沛、极易接受新鲜事物,这是学习英语的有利因素。同时,这一时期学生的可塑性强,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仔细的引导。

1. 分析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而激发学习动机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同时反复练习以达到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

(1)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播放简单的英文歌曲、视频等作为课前准备活动和课间放松活右蕴岣哐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分组练习常用的对话,模拟日常场景,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提高英语学习的实用性。

(3)教师应经常借助教材、报刊、杂志、电影、网络等媒介资源向学习者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唤起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4)教师应努力增强英语语言魅力,语言清晰简练,生动幽默。

2. 培养自信心,克服焦虑及自卑心理

自卑及焦虑心理是初中生英语学习中的一大障碍,应努力增强学生英语学习英语的信心,教师通过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减少学生英语学习的焦虑感。

3.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使心理教育贯穿整个英语教学过程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挖掘教学中潜在的心理教育因素,并适时适度地渗透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英语课堂教学的“情感效应”,融洽师生关系,活跃气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坚持用英语教英语,增加学生听说的机会,让学生潜移默化,慢慢形成听说英语的习惯。教师在英语日常教学活动中要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用“人人都能成功”来激励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体验,从而实现学习进步与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宣城市第十二中学 242000)

上一篇:中学班级管理中科学管理体制分析 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中作业效能丧失原因和分块分层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