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3-29 02:29:38

浅谈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直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数学教学,只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环境,创设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交流的情境,就能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在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开展观察、推理、验证、归纳、交流等活动。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好情景教学呢?下面来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疑问情境,变被动为主动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需要巧妙设疑,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会使学生既在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又在情绪上处于一种兴趣高涨的亢奋状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

例如,在教学“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时,笔者先让学生随便说出几组数字,然后立即把数的大小关系表示出来。同学们立即都很好奇,很想知道老师是如何快速判断这些数字大小的,就此开展要研究和学习的问题。在教学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时,得出结论: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教学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时,得出结论: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大的数大。这时可引发学生们思考,位数相同的数,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再怎么比?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就一下子上来了,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就从高位起依次往下比,直到比出数的大小为止。快下课的时候,笔者说下节课要教万位数,提出:“那么它们又是怎么比较大小呢?”又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

二、创设活动情境,增强实践能力

教师应以学生动手操作、社会调查、游戏、实验等作为教学出发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教学“展开与折叠”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带一把小剪刀和几张旧的挂历纸,上课时,首先让学生剪一剪、折一折,在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经过大量展开与折叠的操作活动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根据立体模型想象展开图形。最后,让学生再动手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整堂课在活动情境中开始,又在活动情境中结束。学生个个动手,人人参与,在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又如在教学“统计图选择”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课前调查六年级各班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中,分别获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人数及团体总分等情况,并将收集到的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看看可以获得哪些信息。通过学生的调查活动,教师将该节教学与实际生活中的数据统计相结合,并对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避免了单纯的制图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而且品尝到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创设的活动情境,应既具有可操作性,又面向全体学生,要给学生有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时间,使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形成新的知识。

三、创设探究情境。发展思维能力

教师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时,不应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应把教材上的知识点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和创新,激发探究兴趣,使传统的教学过程变为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解决的过程。

例如,在“截一个几何体”的课堂教学拓展训练中,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探索隋境:如果用平面截掉长方体的一个角,剩下的几何体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学生纷纷切起了自己的萝卜(正方体、长方体),说出了多种答案,有些同学还争论了起来。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同学们最后懂得要分别按截面不过顶点、过―个、两个、三个顶点的不同情况来讨论,归纳出每种情况的正确答案。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自主探索的热隋浓厚,合作交流的气氛活跃,并经历了从多角度认识问题、尝试解决不同答案合理性的过程,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教师应精心设计让学生探究的问题,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诱导学生去猜测、尝试、实验、发现。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学习内容进入“愤悱”状态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材,设计出不同的探究情境,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跳起来摘桃子”。

四、创设激励情境。促使学生进取

“好胜心”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对激发学习兴趣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例如,在课堂上可开展以下活动:在口算时,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在回答问题时实行抢答,看谁最先回答出来;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看谁的方法最简便;在解答难度较大的题时,看谁最先解答出来等。然后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你们看,这位小朋友做得又快又准,老师都佩服他了!”“你回答得真好,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很好,真聪明!还能继续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尊重、高度信任,在激动、兴奋中进行思考和学习,感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这样,学生便在紧张、刺激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了进取之乐。

总之,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今天,那种填鸭式教教学,使学生只知道呆读死记、对探求真理过程缺乏热忱的教学方法已经没有了生存的市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合理恰当地创设隋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让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新知识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

上一篇:浅论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幼儿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