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编辑和美化表格》信息课有感

时间:2022-03-28 09:24:20

观《编辑和美化表格》信息课有感

本学期的一次教研公开课,我观摩了一节四年级《编辑美化表格信息课,执教的是一名年轻教师。虽然她上课时有些紧张,但课上得很规范,能够按照信息技术课的任务驱动法去组织教学。

本课的开头通过情境引入,先让学生观察两张表格图片,一张图片的表格很单调,而另一张则是经过编辑和美化的表格,让学生比^有何不同。通过对比,让学生回答,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编辑和美化表格。教师又提出4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1)多出来的一行是怎么出现的?如何合并单元格?(2)文字格式有什么不同?行高有何调整?(3)表中的斜线表头是如何制作的?(4)单元格边框和底纹如何添加?

教师出示了表格,运用广播教学进行演示,分别将这4个问题变成4个知识点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和讲解法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体系的学习。(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中最常用的教学模式,教育目标的落实以具体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解决任务,对新知识有初步了解和认识,并实践操作这些任务,完成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教师利用极域电子教室向全体学生广播了第一个任务的插入行和合并单元格操作后,学生去探究完成操作任务。大部分学生在插入行时能很快地在选定的行上插入一行单元格,运用命令菜单进行了合并单元格的操作,有少部分学生操作时反应有些慢,操作时茫然不知所措;(在Excel中操作编辑插入表格中的行或列,可以有普通菜单命令或右键的快捷菜单命令,同一任务有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而教师只讲解了后一种方法,学生掌握得并不好,导致学生在完成第二个任务时,还在摸索第一个任务。剩下的学习任务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等到教师将这四个任务示范教学完成后,大部分学生完成了,还有少部分学生一至两个任务未完成。教师来回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第一个任务。(与教师设计的难点不太一样,教师认为任务四是难点,但学生在完成实践操作时任务一却成了难点内容。)而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只能照顾到个别学生。不知不觉,离下课还有五分钟,做完的一些学生开始提交完成的作业,教师展示这部分学生的作业,对每个任务的完成进行了过程性的评价,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时,关注了弱势学生,但未能发挥出学优生的主动性,去配合教师充当小助手帮助弱势学生。)

通过观察学生,操作熟练的学生能按教师的要求完成,然后等待着教师讲解下一个任务。而上课未听懂的学生则是到处问别人,这个怎么操作,没有勇于实践操作的尝试。还有个别学生碰到输入法在任务栏中没有,就没有办法输入标题栏的文字内容。学生之间没有互帮互助,教师只能关注到部分学生的操作,个别学生在完成任务后不再进行更深的探究尝试,其实教师可以引导这些学优生进行探究,怎么操作更方便快捷,用哪种方法会更好,如何全班分享自己的经验等。

上完课后,我们信息组对这节课进行了教研评议活动,听课教师交流了本课观课后的观点。这位年轻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设计任务环节到位,运用讲授―演示―练习―评价这四个环节,使学生能顺利掌握本课Excel表格的编辑和美化操作。我们肯定了她的教学设计,同时也给她指出了不足:(1)设计任务重难点和学生所理解的不太一样。教师认为任务一插入行并合并单元格较简单,然而学生操作却很难。原因是Word和Excel中的表格插入行不太一样。教师认为任务四绘制斜线表头较难,而学生已有Word斜线表头知识,通过知识迁移就能轻松地绘出Excel的斜线表头。(2)任务设计过多,导致学生有些手忙脚乱。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基本任务、拓展任务,让每位学生都在课堂享受成功的喜悦和更大的收获。(3)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模式,由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去帮助不会操作的学生,来减轻教师的负担。(4)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由生生评价、师生评价,评价方式可以从美观操作要点来进行。(5)规范信息技术课教学用语,点击鼠标不规范,右击鼠标,弹出快捷菜单,选择插入行命令操作。(6)允许学生试错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7)可以教会学生多种方法,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完成任务。(8)允许提前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游戏的奖励,促使学生能快速地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这次观课议课后,在探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这位年轻教师的教研能力在逐步成长。作为观课者,收获很多,通过集体教研知道了在任务驱动模式下,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完成任务操作。教师设计任务是什么?教师在设计任务前要对学生的认知有充分的了解,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状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探究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巡视和指导,予以关注和指导,充分调动学优生的主动性,同自己一起去帮助落后的学生,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解决问题,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学生增长了知识,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技能,教师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专业成长,做到了教学相长。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链接式阅读教学 下一篇:关于常备借贷便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