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技术监督与地方经济的关系的剖析

时间:2022-03-28 07:25:44

质量技术监督与地方经济的关系的剖析

摘要:本文着重论述了市场经济的特征与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新特点,创新机制提高监管水平的有效性,增强服务经济建设的几个方面,促进经济发展着重处理好三个关系几个方面。下面就此作如下的分析!

关键词:质量技术监督; 地方经济;发展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ket economy and the technical supervis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new features, innovation mechanism and improves the supervision level of effectiveness, enhance service economy construction aspects,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mainly deal with three relations and several aspects. Below at this point make the following analysis!

Key words: quality and technical supervision;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53.3

1市场经济的特征与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新特点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及与其相适应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主要特点有:

1.1经济关系市场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切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就要积极做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市场监督体系和服务体系。

1.2企业行为自主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企业都具有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所应拥有的全部权力,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从而能够自觉地面向市场,自主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行为自主化的前提是转变政府职能。在机构改革后,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职能交由企业依法自主管理的事项有两项:一是工业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二是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和检定方式。

1.3宏观调控间接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具体事务,而通过指导性计划和制定产业政策、财政货币政策,运用经济杠杆,以市场为基础进行间接宏观调控,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宏观调控间接化要求,质量技术监督要培育和发展相关的服务市场。要加快发展质量验货市场、计量校准市场、认证市场和咨询服务市场。《产品质量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从事产品质量检验、认证的社会中介机构必须依法设立,不得与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要走向市场,主动为企业服务,加强委托检验工作。对于不具备检测能力的企业,在双方自愿互利的原则下签定委托检验合同,为企业解决出厂检验问题,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1.4经营管理法制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所有经营活动都按照科学而严谨的法规体系来进行,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管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面对假冒伪劣商品数量大、品种多、范围广、来势猛、危害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了“铁腕打假”,采取了堵源截流、跟踪监控、扶优防伪、打防结合等对策。

2创新机制提高监管水平的有效性根据质量安全监管职能的分工,质监部门主要负责生产领域这一源头环节的监督管理。认真总结“三聚氰胺”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必须把监管的着力点前移,建立新的以全过程监管为特征的监管方式。通过这一创新的机制,把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所有要素和环节全部纳入监管的视野和范围,形成应对严峻的质量安全形势,提高监管有效性的新机制、新方式、新举措。违法违规生产导致的质量安全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通过新的监管机制早发现、早预警、早打击、早处置,有效地防止危害健康安全的质量安全事件大范围发生和大面积扩散。要在食品小作坊、小企业整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对小作坊、小企业明确质量责任、承诺质量安全、巡查制作过程、限定区域销售的监管新机制,努力提高这部分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安全程度。要严格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运用生产许可、强制认证、注册备案等手段,严把市场准入关。对高风险产品,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严格资格审查。要建立生产许可后续监管制度,实现与发证审查制度的对接和互动,形成完整的生产许可监管链条。要加大对关系健康安全、公共安全、国计民生、农民利益产品的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建立质监部门与相关执法部门联席机制,定期通报情况,加强沟通协调,形成执法合力。

3 增强服务经济建设的几个方面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进程中,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有不可替代的职责。质监工作应当融入当地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之中,从三个方面准确切入,紧密结合,强力推进。

3.1 分层次地实施标准化战略,全面提升当地标准化水平。为要提升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必须根据当地经济结构,分层次提升标准水平。①是以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具有深度发展潜力、体现经济技术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产品为重点。②是在寻找差距,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对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主导产品、优势产品现行的技术标准进行有力度的修订和改造,使标准水平得到明显的和大幅度的提升。③是以大宗和特色农产品为重点,以无公害、绿色、有机为目标,以农业示范区为运作方式,抓紧制定包括产品品质、安全、生产技术、环境条件等标准在内的完整的系列化的农业标准体系,带动农业在优质、高效、安全基础上的产业化、集约化进程,整体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④是鼓励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积极按照国际标准或出口指向国的技术标准组织生产,以消除贸易技术壁垒,扩大对外贸易。

3.2 坚持以质取胜的基本方针,着力培育和创造名牌产品。实行质量效益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就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以名牌效应体现和发挥经济优势和经济强势,带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要调整好名牌产品的结构,坚持以主导产品、优势产品、特色产品以及市场占有率高,发展空间大的产品作为创立名牌的主要对象,把提高科技含量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作为创立名牌的基本条件,激励创牌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名牌产品的科技含量;创立名牌产品,关键在于培育。要制定不同层次的名牌产品培育和创立规划、计划,围绕创立名牌,从产品的研发、创新、标准的制定、工艺和设备的改造、质量管理、市场开拓、产品宣传等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和整体运作,落实责任和效果,对难点重点应组织攻关突破,实现由地方名牌、省名牌、中国名牌到国际名牌的滚动发展。

3.3 增强服务功能,夯实企业技术基础。计量和检验检测是企业的重要技术基础,也是提升企业整体素质的重要方面。应当根据我省企业的规模和特点,在增强企业技术基础建设方面实行分类指导,提供积极有效的技术服务。对大型规模企业,主要是指导其根据产品开发、升级的需要,进一步提高量值溯源的精度和检验检测水平;对中小型企业,应当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工艺、技术特点,帮助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计量器具及检测设备的配备方案,培训计量检定和检验检测人员,制定计量和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和管理水平。

4促进经济发展着重处理好三个关系

4.1 正确处理好规范与发展的关系。依法规范企业行为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对企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企业一旦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生产,其发展速度必将是空前的,发展前景必将广阔无限。

4.2 正确处理打假与扶优的关系。假冒伪劣不仅影响广大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阻碍经济健康发展。因此要对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必须出重拳严厉打击。打假的同时还要扶优,扶持名优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使其做大做强。打假的目的是遏制违法行为,确保经济健康发展;扶优的目的是规范生产活动,促使经济快速发展,二者可谓异曲同工。

4.3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质监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注重监管效果,实现监管目的。要寓监督检查于服务之中,在监督的过程中搞好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实施监督,通过有效服务达到规范企业行为的目的。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办企业所需,解企业所忧,排企业之难,要把企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去经营,齐心合力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从而推动当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解决长远问题结合起来,把转变思想观念与创新体制机制结合起来,把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与增强基础建设结合起来,把自身发展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实现质监事业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上一篇:固体废物污染的相关问题探究 下一篇:分析现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综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