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基础”课件的制作

时间:2022-03-28 07:18:18

浅谈“计算机基础”课件的制作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7-0111-03

摘要:本文从课件制作的准备入手,列出当前课件的四个问题;从调查问卷出发,了解学生的需求;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强调了课件的制作原则,细化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从技术的角度,来阐述如何使用课件;最后提出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课件,提升制作水平。

关键词:课件;PowerPoint;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使用Microsoft PowerPoint(以下简称为PowerPoint)制作课件(文件类型*.ppt,指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文件,下同)早已不再是新闻,它几乎深入到每个课堂当中,是教师讲课的重要材料。

PowerPoint是一种工具,知道菜单项、工具栏、相关命令在哪里,仅停留在软件功能的层次,这是学习软件的基本要求。如果再上升一个层次,就要考虑如何把软件应用在具体的领域当中。

笔者要探讨的问题是: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如何利用PowerPoint,使制作出的课件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

2课件制作的前期准备

2.1发展现状

目前看到的很多课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下:

(1) 内容求全

制作课件的时候,把相关的所有内容都加进来,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2) 技术求多

自定义动画、幻灯片切换、声音等,能用的通通拿来,而且来者不拒。

(3) 表现形式单一

以文字表现为主,通常幻灯片中80%以上都是文字,图表等其他方式很少。

(4) 版面设计花哨

字体,颜色很多,极其混乱;背景或是用图片,或是用搭配不当的颜色,表现方式无序。

2.2需求分析

(1) 现实环境的分析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成本也大大降低,使计算机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时也提高了家庭成员操作计算机的能力,现在的大学生对计算机不再陌生,部分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还相当出众。

(2) 课程的分析

“计算机基础”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旨在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并能够结合实际,让计算机更好地为所学专业服务。

(3) 学生的分析

每学期结束之时,都会对学生做问卷调查,内容涉及:讲课方式、课程资源、开放式建议等方方面面。通过学生的问卷结果,得出:

从以往的以考试为中心转移到以技术的应用为中心;

从提供信息到提供查找信息的方法。

2.3材料搜集

在材料搜集环节,主要有两个渠道:

(1) 借鉴已有的资源

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过去的课件。

(2) 互联网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此同时,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距离,而且也让知识的传递更加便捷,大洋彼岸的发明、创造及信息的传达不再有时间差,可以即时地通过卫星或光纤到达每台计算机的显示器上。

因此,互联网是很重要的渠道,比如:en. ,等网站上可以查阅到大量IT行业最新的权威信息。

除此之外,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也让互联网上一个个信息孤岛联系起来,可以方便地查找计算机领域的相关信息。

3课件制作原则

3.1科学性原则

计算机的发展可以用瞬息万变来形容,今天讲解的内容是正确的,到了明天可能就是完全错误的,所以课件的内容必须保证科学性。举个例子,目前绝大多数“计算机基础”中仍然把ENIAC当作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来讲授,殊不知,在1973年,美国的地方法院已经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桂冠戴在了John Vincent Atanasoff的头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应该是Atanasoff-Berry Computer,而不是二战期间的ENIAC。

3.2Magical Seven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留时间大约在一分钟之内,而且保持的容量也是有限制的,在7±2个单位之内,即5-9个。一旦超过了这个范围,记忆效果会大打折扣。

因此,在课件的每一张幻灯片中,最多不要超过9个知识点,以保证学生的短时记忆效果最佳,如果适时地加以强化,就有可能将短时记忆转换为长时记忆。

3.3有意注意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年人有意注意的时间平均为15分钟。所以,如果使用课件的时间大于15分钟,应该注意变换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练习等方法并用,尽量地让广大的学生参与进来,最大程度地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3.4KISS原则

KISS的全称是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意思就是在制作课件时,不要使用太花哨的背景,文字的颜色及字体不要超过三种。课件的设计风格尽量简单、清爽、高效。制作课件不是搞艺术创作,应该让多数人接受,符合大众的习惯。

3.5声音效果

大量研究表明,音乐不会对学习产生任何积极、促进的作用,会一定程度地影响人的记忆、认知过程,所以,不要在课件中插入任何背景音乐(部分课程除外)。

4课件制作过程

4.1逻辑清楚、导航明确

逻辑清楚、导航明确是良好课件的特征之一。

在课件的开头,明确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哪些是基础,哪些是重点等等;在课件的结尾,要有小结,对课件的内容重新做一次梳理。

如果说课件内容是迷宫,那么课件导航就是地图,应该使学生看到之后一目了然,方便使用,知道从哪里进去,从哪里出来。同时,每张幻灯片上的页码就像书的页码一样,是必不可少的。

4.2呈现方式(图形>表格>文字)

在课件中用来显现内容的素材很多,但如果按照优先级来排列,应该是图形优于表格、表格优于文字。

常言道,“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一图胜过千言”,能用图形表示的,就不要使用表格;能用表格表示的,就不要使用文字。

如果课件中的内容完全是书本搬家,那就没有单独制作课件的必要了。

4.3有规律的重复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所以,在课件当中应该有重复的内容,用于复习,减少遗忘;在课堂结束之前,应该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总结,加强记忆效果,这样才能让学生科学、高效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4.4功能活用

通过调整幻灯片的母版,在“页脚”位置,把单位的名称、教师的名字或Email等信息去掉,更换成励志的语句,或者是名人名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4.5结合其他软件

PowerPoint仅是制作课件的软件之一,还有很多优秀的软件可以利用,如Photoshop,Flash,MindManager,Matlab,SPSS,3DMAX,Visio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课程的需要,有选择地使用软件,丰富课程资源。

5课件的使用

制作课件的目的,是让课堂更有效率,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PowerPoint把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脱出来,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果:

(1) 过于依赖课件,如果没有课件,就没有办法讲课。

(2) 教师不写板书,学生不记笔记,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3) 教师利用不写板书省下来的时间,讲述更多的内容,超出学生的认知负载能力。

(4) 课件上的内容完全是书本搬家,讲课过程由人灌变成了机灌。

课堂不是讲堂,更不是教师的一言堂,需要教师跟学生互相配合。除了教师讲授之外,还要结合其他的教学方式,如讨论、自主练习等方式。只有这样做,课堂才会有生命力,学生才会充满活力。

笔者认为,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没有好与坏之分。所以,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技术的使用者对技术的理解错位。

不同的课程,学科性质不同,对教师的要求不同,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要求不同,因此,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课程,如果用“黑板+粉笔”就能讲得很精彩,就没有必要去引入新技术,教师要基于自身的情况去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不能盲目地去追求新技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学习服务,而不能本末倒置。

技术不是万能的,要合理地使用技术、学习新技术,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同理,课件的使用也应该遵循上述原则,课件是教师课堂上的可选资料,而不是必备资料,如果把课件比作苹果,教学资料就是水果,教师想吃水果的时候,不能只吃苹果,而放弃其他可口的水果。

6完善课件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我国最早的教学资料《学记》中提出:“教学相长”。完善课件的最好方法就是应用到课堂当中,注意听取学生的建议,结合教学效果,做出相应调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虚心向他人学习制作课件的经验,获取灵感,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上一篇:Ch:面向交互式教学的跨平台C/C++解释计算环境 下一篇:国际化办学中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新要求和新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