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论的角度谈在中国高校开设英语课程的必要性

时间:2022-03-28 04:50:20

从课程论的角度谈在中国高校开设英语课程的必要性

【摘要】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基础学校和高等学校,英语均作为主要外语来学习,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远不说世界上有多少国家和人口将英语作为母语和官方语言来使用,就说英语作为网络世界通用语,就能看出掌握英语的重要性。所以,在中国高校开设英语课程非常必要,因为课程的本质目的在于指导课程实践,解决课程实践中的问题;而其与教学论交叉并列的重要地位及其实现教育目标的作用,进一步对这种必要性进行了论证。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思想。本文将从外语课程论的角度阐述在中国高校开设英语课的必要性。

【关键词】语言工具论 语言人文论 高校英语教育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23-01

一、课程与课程论

课程进入课程领域,人们首先要问的是“课程是什么”的问题。外语课程论的研究领域从本体论的层次来说,就是研究外语课程的本身是什么。

1.课程的定义

课程是课程专家将人类长期以来积累的文化精华,经过选择而编排的科学文化知识。课程的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教材辅助资料及其它资源。

2.课程论的定义

课程论是以学校课程现象和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揭示课程选择与组织的规律与编制方法的一门应用教育学科。

教材内容繁杂问题(怎么处理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而人生经历短促有限的矛盾)――产生了课程论。教育科学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教?――本体论(教育基本理论);二是教什么?――课程论;三是怎么教?――教学论。同时,教什么是要研究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的问题。

3.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对于两者的关系,大致有如下几种观点:

(1)课程就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教学论包容课程论,不是独立学科(我国20世纪80年代前)

(2)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途径,教学是课程的一个方面,课程在先,教学在后。课程论包容了教学论(西方《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

(3)并列关系。(90年代)

(4)包容论。课程论与教学论合并在一起,形成一门学科,有相对独立性。(拼盘式的,没有融合)

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文化。课程乃是实现未来社会变化的运载工具。

二、语言工具论

由于语言以最明显的功能性呈现在人类面前,因此语言自身的特征往往被很多人误读。最为常见的误读就是认为语言是一种工具,就语言的基本职能而言,这种说法未尝不可。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观点的出发点极其的微小,虽然其在某个阶段某种程度上使英语学习者有了明确的目标,但是从长远来看,他同时也使英语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长期以来,我们的外语教学却深受这种语言工具论的影响,即只重视语言系统内部规则的教学,忽略了对系统之外的其他制约因素的研究。语言工具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实质是中小学语言教学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语言人文论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语言工具论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质疑。其人文功能得到了学习者们越来越多的肯定。他强调了语言对别国文化的传递和理解力。语言是否具有工具性质,这是一个多年来没有人进行实际探讨的问题。虽然"语言是工具"的观点在很多语言学教材、专论中都有类似的表述,但是关于"语言是工具"的定义目前还没有呈现出明了的趋势。很多学者仅仅在字面上、语言功能或者比喻层次上理解工具,而没有从语言本体、语言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此进行论述。从语言自身的性质看,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事实看到语言的非工具性质。从工具与语言本质的差异、功能对比上,说明语言并非工具而是人类表达的本能。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于2007年09月26日公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的英语能力要求均包括如下,只是每个层次所要求的程度各异:1.听力理解能力;2.口语表达能力;3.阅读理解能力;4.书面表达能力;5.翻译能力;6.推荐词汇量。

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五、结论

笔者认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大学英语教育的教学内容决不是仅仅限于语言学习本身,它主要包括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由此可见,大学英语课程在学科性质、教学目标以及教育内容都与通识教育理念相契合,存在着相当大的相融性。

大学英语课程的功能发挥单一,没有能够全面实现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所有的教学内容,因而,该课程教育是不完整的,难以达到教学要求的培养目标。各高校应该做的就是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充分结果本校实际,挖掘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空间,使其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有语言工具化向语言人文化的转变,是英语学习者在综合素养上有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成有信, 1999, 《教育学原理》.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蒋框、刘娟, 2010年02期, 解读大学英语的改革办法[J]. 《考试周刊》.

[3]蒋祖康, 1999,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4]袁振国,2004, 《当代教育学》.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5]钟启泉,1989, 《现代课程论》.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变革探究 下一篇:大跨度轨道专用斜拉桥横向刚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