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板书(板画)的意义与方法

时间:2022-03-28 01:59:47

浅谈物理教学中板书(板画)的意义与方法

【摘 要】成功的板书(板画)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过程,它不仅是辅助教学的文字语言手段,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物理美学魅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成功的板书(板画)具备计划性、科学性和启发性,是内容和形式的完善统一。板书的实施具有多种模式。

【关键词】辅助教学 板书 意义 实施步骤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9-0142-02

作为自然科学的物理本身虽然不是美学,但它与美有着水融的联系,简单明了的物理公式和定律、催人奋进的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故事,都会使人产生美的享受,进而产生对美的探索,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贯彻美育教育是实现我国普通教育总的培养目标的途径之一。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美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教学内容的美,学生创造的美,还有教学设计的美、教学环境的美……这些美都是我们努力找寻和锐意创造的。本文仅就物理课堂教学中板书(板画)美作一探讨。

一、板书(板画)之作用

板书(板画)是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板书的功能是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和重点。除了板书之外,在物理课堂上,板画也是必不可少的,说不清或难以说清的可以用粉笔画,形象直观。成功的板书板画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过程。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教学锦上添花,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发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l.辅助教学文字的语言手段

板书(板画)是一种有效的文字教学语言,具有突出教学重点、强化形象直观、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清教材脉络和加深记忆等重要作用,这也是板书(板画)的基本作用。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物理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津津有味地学习并得到很强的满足感。教师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内,不时地穿插以恰如其分的板书板画,可以适时地刺激学生的视觉,调动学生中枢神经的兴奋,避免疲劳感。如果构思巧妙、引人入胜,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

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板书板画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的天性。如初三物理“热量”一节,物质的种类千差万别,有的吸热,有的放热,有的温度变化多,有的温度变化少,有的质量大,有的质量小,有的是固态,有的是液态等,但这些不同的物质形式在吸热或放热的运动过程中,却遵循着相同的规律。当师生共同分析得到并板书出公式“Q=CMt”时,不由得带给我们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它孕含着一种简洁明快的物理美。换种方法,如果教师放弃板书,仅仅用口头语言来描述这个规律,学生是难以体验到这种美的。

4.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伴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物理教师完成的不光是规定的课堂教学任务,同时包括你在黑板上留下的板书(板画)作品,之所以称之为“作品”,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是要给它“评分”的。优秀的板书(板画)令人赏心悦目,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积极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之中他们的审美情趣得到了提高。相反,板书(板画)结构不合理,字迹潦草,板面凌乱,图画似是而非,甚至出现错漏,就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消极的情感体验,降低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甚至进而影响到对教师和该学科的兴趣。

二、板书(板画)之设计思想

1.计划性

板书(板画)要有计划性,它要求教师课前认真备课,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唯有此,课堂上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板书设计要写成书面形式,并反复酝酿修改,考虑到教学进程中的各个板书细节的落笔之处,最后定稿,附于教案后。

2.科学性

这是板书(板画)美的实质,要求板书的内容提纲挈领、层次分明、端庄大方;板图要取舍合理,简明清晰、顺序正确、色彩和谐。一字、一问、一个符号,甚至一条辅助线也必须科学准确、不得有任何差错。

3.启发性

板书(板画)要具备启发性,通过板书,要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加快概念的形成,不要平铺直叙、一览无余。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苹果,才具有一种朦胧美,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如“密度”概念的教学,教师出示大小不等两铁块,通过实验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和体积,并板书记录测量结果(表1),启发学生寻找它们的规律,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再由教师形成并板书:“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三、板书的实施步骤

对于板书的具体实施,我总结了三种较常见的方法:

1.顺序式:这种板书方法是配合教学过程,边教学边板书。这种教学方法简便易操作,因而被多数教师所运用。不足之处是按部就班,缺乏新意。

2.穿插式:有的教师上课时,善于通过多种方式由已学知

识过度到新课内容,往往一节课内容过半才画龙点睛式地在众多的板书之上冠以标题。有的教师在研究两个相关的物理现象时,有时先将这两个物理量写在相距适当的位置上,待分析得出二者之间的某种关系时,才将相应的符号或文字填入其间,把二者联系起来以形成完整的板书。这种穿插式的板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注意知识的联系,在物理教学中偶尔运用,会犹如平静湖面上兴起的一圈涟漪,给学生以深刻印象。不足之处给学生记笔记带来一定的困难。

3.集中式:这种方法一开始就把一堂课的纲要全部写在黑板上,适宜于复习课、学生阅读内容的教学。不足之处是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不论是哪一种板书方法,都要围绕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这一中心,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物理课堂教学的板书(板画)应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它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审美实践机会,使他们从对美的静观和欣赏,转向亲身参加美的创造、美的实践,自觉地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这正是物理教学的板书(板画)美的意义所在。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就会认真地去对待板书(板画),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傅前晓.物理教学新理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1)`

上一篇: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下一篇:论计算机课件在化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