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地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

时间:2022-03-27 12:06:4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地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

摘要: 本文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对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指导下,结合学校近年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创新实践,提出地方高职院校培育特色校园文化的主要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used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o analyze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higher vocational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d measures for nurturing campus culture with characteristics in local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by combining with the innovative practic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 in recent years.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校园文化;高职教育

Key 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campus culture;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6-0223-02

0 引言

高职院校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技能应用人才,如果没有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就难以培养出优秀的高职学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为建设和谐高职校园,培育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地方高职校园文化起着引领作用。

坚持一个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高职学校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教职工、教育学生。

确立一个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高职学校通过共同理想教育,使全体教职工把共同理想同各自的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同学生个人的人生追求结合起来,努力实现集体和个人的发展目标。要善于运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以及群众的切身经验,进行生动的共同理想教育,采取各种形式,帮助青年学生逐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了解我国的历史和现状,懂得实现共同理想的困难和艰巨,树立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心,增强实现共同理想的本领。

弘扬两种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高职学校要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青年学生,传承中华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让青年大学生担当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要责任,并积极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好本领,练好内功。

树立新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朱熹解释道:“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有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甚大。”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值得高职学校青年学生践行,并从平凡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规范自己的言行,爱岗敬业,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2 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地方高职院校是由以前几所大中专合并组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沿用中专阶段的一些经验或做法,或对中专阶段的一些好的经验作好系部校园文化进行拼接成学院校园文化,学院层面缺乏宏观设计。没有充分挖掘出地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中的职教元素和地方特色,没有充分彰显出地方区域文化优势,很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显得雷同。高职院校只有开展具有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的职教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建立起个性化的、有竞争力的高职校园文化,才能彰显出职业教育和地方特色,才能真正促进高职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色从哪里来?“特色”终究是外化的东西,必须找到“特色”的承载物。课题组认为,地方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紧密相关,地方高职院校职教特色的承载物是 “职教元素”和“地方元素”。如果要建设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就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彰显职教元素和地方特色。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地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地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遵循人的思想受“综合影响”和“渐次发展”的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渗透到高职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课堂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综合作用,并与各项具体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加强以下几个对接:

3.1 校园文化与时代精神对接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高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培育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校园文化活动要有主题,最好每月结合时政热点,如五四青年节、七一庆祝党的生日、庆国庆、一二九等关键时间节点,每月确定一二个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精心策划,与学生的专业及思想贴近,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积极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培育奋发向上、勤于学习、健康成才、报效祖国的良好风气;营造学生、学校、家庭、社会融为一体的核心价值教育氛围。若遇重大历史事件,适时开展相应教育活动,如今年9月份我们学院就结合问题开展理国系列教育活动,10月份开展颂歌献给党,喜迎十活动,只有结合时政热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有机结合,体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才能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学院及系部党课、团课教育培训活动,培养青年大学生骨干、入党积极分子、团学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系统学习理解,起好正面引领示范作用。

3.2 校园文化与专业课程文化对接 在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中,我们注重与专业课程文化对接,通过科技文化节、艺术节等方式举办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及社团活动,并充分展现职教元素,注意与学生的专业紧密结合来开展。学院学生自发成立了10多个专业社团,较好实现了校园文化与专业对接,如我院财经管理专业开展风云班级争霸赛,护理系开展国际妇士节,旅游专业开展现场导游讲解大赛,机电系开展机电技能大赛;学生团体中的笃志会计协会与用友软件公司共同开展会计文化节、投资咨询活动等,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E时代商务社开展网上开店,金融社开展网上模拟实战股票投资大赛,针灸推拿社团,利用周末在沫若广场免费为市民开展针灸推拿服务。学院及系部组织的寝室文化艺术节将文化请进寝室,使之超越单纯的竞赛,强化寝室间的联谊,把情感因素融入到文化活动中,这样既丰富了寝室文化生活,又培养了寝室同学的凝聚力。

3.3 校园文化与行业企业文化对接 高职院校开展的是职业性教育,所以其校园文化必须带有强烈的职业性特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加强与行业的联系,体现行业企业文化的特色。高职院校可以将体现行业特色的行业优良道德传统和行业规章制度充分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突出行业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应积极到企业参与顶岗锻炼,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教学中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开展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用人标准的对接,在校园中积极引进企业文化。财经管理系在举办“我的未来不是梦”大学生职场大赛,邀请了本地知名企业的总经理、人力资源主管等来担任主考官,根据学生现场表现决定是否录用,让在校学生真实感受到了企业的人才标准,也让学校教师零距离地体会了企业文化,推动了校企结合,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财经管理系与乐山建设银行联合举办点钞大赛,在校学生与银行在职员工同台竞技,使学生在校内就能感受企业文化,找到与企业员工的真实差距。机电系开展符合企业需求的产品创意大赛;护理系在512国际护士节模拟大赛中聘请了各大医院护士长为评委。

3.4 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对接 地方高职院校在整个地方文化系统中必须通过传承、研究、创新地方文化并引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职学校要积极利用自身学术环境、思维活跃的师生、专业的研究优势来进行地方区域文化教育与研究,引领地方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地方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天然的融合,已悄然成为开展科学研究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区域文化研究是地方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引领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切入点,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设置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培养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我院成功组建乐山硅材料职教集团、新开办硅材料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新能源专业、物联网应用工程、物流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农产品质量检测这些新专业,就是充分利用地方高职院校专业和教学资源优势,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着力打造特色专业,以适应地方的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院在人才培养中根据地方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要求,紧密结合学校优势和地方实际,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在人才培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适时改革课程体系,将地方特色内容融入教学之中。旅游专业教学及实践中将乐山大佛和峨眉山作为导游讲解内容和教学实践基地,我院硅材料实习工厂被乐山市科协授予“新能源科普教育基地”、“人体生命科学馆”为“乐山市科普教育基地”。在科研方面要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科研项目,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结合地域的自然、经济、文化特点,开展科研项目,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在加强地方区域文化研究的同时,寻求多种渠道将新文化、新知识向社会传播和辐射,实现对地方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增强高等职业教育为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3.5 校园文化与新媒体对接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关键在创新,活动要满足不同学生群体需要,用好各类新媒体新技术,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取得实效。学院高度重视新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财经系出版了网络版《团情快讯》,通过网络传播院系团学工作动态;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出版了心理健康教育电子杂志,满足当代大学生时尚阅读习惯和获取资讯新途径需要;财经系在国庆歌咏比赛和班级风云争霸赛中开通腾讯微博,先后留言近2000余条,吸引了学生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新能源和护理系学生电视台坚持贴近学生,及时传播健康的校园文化,唱响了主旋律。随着学生无线网络用户的增多,部分辅导员也在相继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班级教育和学生管理。

参考文献:

[1]龚翠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任献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2).

[3]徐建栋.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规律.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上一篇:程序员考证融入课程教学的实施与探索 下一篇:提升河南省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对中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