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会学、乐学”

时间:2022-03-27 10:08:21

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会学、乐学”

摘 要:当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时,一个再小的任务对他来说也是负担,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反之,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学生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从而自主学习,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知识。

关键词:激趣;会学;乐学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趣、激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趣是第一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以“新”“异”来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要巧设导语、问题,用联系生活的课堂活动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会学、乐学”的能力,课前笔者先让学生从家里或是网络上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并观察他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学生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都争先恐后地发言,笔者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取长补短才能成功。这样学生理解了课文,还能自己总结出课文的道理,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知识,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给学生一个“充满生机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把学习局限在教室的四堵墙壁里,教师要因时、因地、因学生、因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地巧设课堂,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舒展的课堂。”在舒展的课堂里,学生表达会自由新颖,思维开放鲜活,探究欲望强烈,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高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播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想象力。如教学《女娲补天》一课时,让学生先看课文的动画配朗读,然后谈谈观后的感受。学生看的时候非常认真,一下子被故事所吸引,每个人都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于是笔者又让他们欣赏一遍。有了两次印象深刻的观影后,学生开始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就在轻松的氛围里学到了知识。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他们的创造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记得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有两个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笔者先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结构并思考它们的相似之处。有的学生就说:“‘鸟’和‘乌’一个有点一个没点,‘乌’的意思是乌黑,因为乌鸦全身是黑色,比‘鸟’少了一点。喝水用嘴,所以‘喝’是口字旁,口渴要喝水,所以‘渴’是三点水旁。”这位学生总结出了区分形近字的方法,而且还说得很正确。所以,把课堂交给学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师只有富有激情,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气氛。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笔者从网上找到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学生都很兴奋。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充满了欢乐。“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教学中,“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随着教师的点拨进入课文佳境。

五、给学生一个“自主多元的评价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评价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乐学、善学、会学”。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但每个学生也都有优点或闪光点。教师要尊重学生,欣赏他们,表扬他们。这样,学生就可以从教师鼓励的话语中找到自尊和自信,获得前进的动力和勇气。“多一把尺子,也就多一批好学生。”在课堂上,笔者从不吝惜赞扬的语言,因为每个学生对学习的内容都有自己的理解。教师和学生在一起讨论,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也能使他们产生满足感。如小组合作时,笔者让学生自己填好表格,然后汇报。把每个小组的汇报结果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评价,这样既公正,也使学生知道了相互的差距,从而取长补短,明确前进的方向。

总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学会学习是一种目标,而“会学、乐学”应该是一种境界和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安凤歧,梁承锋.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试谈激发学生学习古文兴趣的方法 下一篇: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