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孤独美

时间:2022-03-27 09:27:52

古诗词中的孤独美

雪后初霁,青松挺立于一片银白的世界;云浮碧空,清虚杳然而不知所终;秋菊傲霜,红梅吐艳,风卷梧桐,雨打芭蕉・・・・・・这是大自然中的孤独美。

孤独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美。在中国古代诗词里,诗人以其丰富而又多愁善感的心常将这份孤独宣泄于诗文中,使情感得以升华,化成一份份不同的孤独美,它们或悲壮,或超脱,或深沉・・・・・・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从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一生坚持主张抗金,虽遭排挤和打击,但他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矢志不移。他在《贺新郎》中写到:“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那种不得志的惆怅,那缕曲高和寡的孤寂,那份不肯放弃做人原则的孤傲,跃然纸上。而在《满江红》“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的词句中,远征的孤独则落在了词人的心坎上,即使是在这种煎熬下,他依然把深深的思念转变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迈情怀,把一己的孤独演变成勇赴沙场的赤胆忠心,这是一种为国为民,心系天下的悲壮美。

张志和的《渔歌子》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这首词清新雅致,犹如一卷淡淡的水墨画,西塞山前,白鹭高飞,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朵朵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轻柔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清新明快的春之画卷,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沐浴在斜风细雨之中,尽情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而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中的一部分。显而易见,那个穿蓑戴笠的渔翁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入仕的隐者,同时也是词人自己,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词人热爱纯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融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大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其实,词人也是借渔翁来暗喻自己,不为功名利禄而束缚自己,宁愿泊守那一江清清河水,卸却尘世喧嚣,让整个身心都在这一钓中得以净化,这是怎样一种超凡脱俗的孤独之美啊!

南唐后主李煜是孤独的,也是深沉的,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孤独,尤其是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更是增添了一抹孤独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孤独是无声的,也是无形的,他将孤独深深地埋在心底,他以自己的真性情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化为“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的孤独虽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他却以自己深沉的孤独开启了词的新时代。

还有李白“古来圣贤皆寂寞”,杜甫“独立苍茫自吟诗”等等,其实,不管古诗词中的哪种美,都是诗人或词人情感的结晶,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诗词里,都是一朵朵永不褪色的绚丽奇葩。

上一篇: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 下一篇: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指导我们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