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之我见

时间:2022-03-27 03:38:59

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之我见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上或形式上有一定相似点的文章加以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找出异同点。这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加深对人物、主题、写作特色的理解,培养艺术审美能力,并最终以读促写,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一、比较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倡导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说的是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而不是简单地肢解文章,以教师滴水不漏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和感悟。这也是为师者努力追求的境界。可以试着从不同作家的笔下的同一事物入手,让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下苏教版第六单元《词二首》这课中除了有的两首词外,还附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上完《沁园春・雪》后,让同学先读陆游的原词,谈谈对陆游笔下梅花形象的见解,学生能说出,这一株梅花在黄昏时分,风雨中寂寞、孤独地开放,它报春而不争春,可梅花哪怕凋零,化作了尘土,也依然会保持自身的香气。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来看,这梅花身上有作者身上的许多影子,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备受排挤、打击,纵然清高,却是孤独、寂寞的。

读完陆游的词,再让学生读笔下的同名篇《卜算子 咏梅》,并提醒学生注意小记的内容,反其意而用之,那么他的笔下梅花又是怎样的形象呢?请你联系具体的句子,说说梅花的形象。“一个笑字,让我看到梅的乐观!”“已是悬崖百丈冰,让我看到梅花在恶劣的环境中开放,一个俏字写出梅花报春而不争春品格高洁动人。”

把的词同陆游的词进行比较,找出两首诗的异同点。其一都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都赞颂了梅花的高尚品格。不同点在于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孤独、寂寞的,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充满了斗争和进取精神,从这点上来说陆游笔下的梅花值得同情,笔下的梅花精神可嘉,让人赞赏。

二、通过比教,可以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作品鉴赏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对学生文学知识的综合检验。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篇目,名家名作很多,可以称为文体的典范,教师事先提出目的明确的比较阅读,将使学生受益匪浅。

1.从不同的篇幅入手,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孔乙己》和《范进中举》都是小说,都刻画了封建礼教下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都在四书五经中耗费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只是结局不同,一个是永远的失败者,悲剧地走向孤独和死亡,另一个从此飞黄腾达,走向仕途。将文章比较,试找出人物的其他差异。孔乙己颇有几分清高,以自己认识字自喜,至死都以读书人自居,始终不愿脱下那件象征他读书人身份的长衫,而范进则有些自卑,常被胡屠夫训斥得唾沫满面,摸不着头脑。孔乙己是唯一站着喝酒的人,意味着他注定孤独,既走不进长衫阶层,又融不进短衣帮,他是酒店顾客、老板茶余饭后笑料而已,当时人情冷漠,让人哀叹。而范进至少还有些许家庭温暖,有老母、妻子和虽然势力却心疼女儿的胡屠夫,从这些方面来说,孔乙己的命运更让人同情。

2.从同一人物语言入手,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日夜盼望着孩子的叔叔于勒能回来,甚至每个周末到海边散步,期望同于勒不期而遇,从而能改变一家窘迫的状况,他们此时称于勒是好心人,有出息的人,有良心的人。甚至于勒的一封家书,还促成菲利普小姐的婚事,可惜美梦被打破了,游船上当菲利普先生确定那个买牡蛎的人就是自己的弟弟时,落荒而逃,他的精明的妻子克拉丽丝破口大骂:“我就知道那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他迟早会回来拖累我们的,将孩子们领开!”学生通过比较知道,同样一个于勒,菲利普夫妇评价截然不同,但有着始终不变的东西,那就是对金钱的追逐,有钱还是无钱,是他们评价人物的根本,通过比较阅读更有助于学生把握这一严肃的沉重的主题。

3.从同一人物入手,领会作者刻画人物手法的高妙。

鲁迅说过,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学习《孔乙己》时,真正领会到他这种说法的高妙。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可谓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怎样才能引起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呢?当然是从比较入手。文中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和最末一次的出场,可让学生找出并仔细阅读。作家笔下的孔乙己引发了我们太多的同情和思考,要读书但不能死读书,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

三、比较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1.从同一类型的文章入手,培养学生根据中心精选材料、剪裁的写作能力。

七下第一单元魏巍《我的老师》和九下《藤野先生》都是写自己老师的记叙文,但由于文章表现的中心不同,加之笔下人物所处年龄段也不同,因此所选材料存在极大的差异。前者以事传情,着重表现了老师对生的教育和爱护,作者选取了“蔡老师假装发怒”“观蜂吃蜜”“教我们读诗”“排除纠纷”等典型材料来写。后者主要赞扬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严谨治学高尚的情操,作者选取了“添给讲义”“纠正我画的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验”“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等材料,只有结合所学课文多进行比较归纳,学生才能具体真切感受材料与中心密切相关这一写作原理,提高选材、剪裁的写作能力。

2.从同一类型文体入手,体会其不同的表达效果。

《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出师表》同样都是臣子给皇帝的奏章,前者以对话形式,由自己受蒙蔽,推理齐王受到更大的蒙蔽,把齐王的过错说成是私王、畏王、有求于王,委婉规劝齐王纳谏。而后者如长辈娓娓道来,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感恩先帝知遇之恩,报答陛下贯穿全文,同样是奏章让我们见证不同人物的风采。由此引导学生,面对不同的对象,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很重要。学生要想笔下的文章鲜活起来,就需考虑到人物该有行事风格,不能多人一面,要有特色。

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理解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更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特点,善于比较,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对于思维能力的锻炼、写作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总之,教师的职责在于引路,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捕鱼”的方法,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做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教学探析 下一篇:浅谈外贸电传稿的行文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