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结合治疗方法探析

时间:2022-03-26 05:52:03

中西药结合治疗方法探析

摘要:随着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中西药结合治疗被广泛采用,收到了显著成效。但由于中药所含成分的复杂性,尤其中成药的复方制剂所含的成分更为复杂。因此,在临床上中西药联合应用时,应十分注意联合应用所带来的利与弊。为了避免因联合应用带来的不良反应,可按时间药理学和时间疗效学的用药原则服用,达到联合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中西药;配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084-01

伴随着中西医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临床使用西医结合中医防治疾病已越来越普遍,而且治疗范围更广泛。合理配伍有利于临床的治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药物配伍不合理则会降低疗效,乃至产生不良反应,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1 基本特点和作用原则

使用西药的重点是对症,治疗或努力消除致病因素,或抑制器官功能异常,或缺乏物质的添加,从指导思想到投药的操作,以及实际结果,是一个单向性的、对抗性的。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更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在我国中医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结合传统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按照程序理法药材,一张处方中的药物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简单的症状的对号入座。中医学不仅是一个明确的双重调节作用,由于多种因素的理论和实践,所以即使针对性的药物,药物在体内发挥实际的效果,也是有双重或多重的。比如我们以清热解毒药物为例,这类药物除了外广谱抗菌活性,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往往有一个好调控的有效性;再如柴胡“和解退热”,有着降低身体的温度,抗菌,抗病毒,抗-炎症,镇静等多重效果。

2 中西药合理使用方法

2.1 首先使用中医中药,然后使用西医西药。首先使用传统中药如果治疗效果较差与或无效用改用西药,如果患者胃肠道反应重而难耐受西药的患者可先用中药改善全身状况,控制胃肠道,创造条件,后用西药。如肾病综合征,应使用香砂六君子汤和胃降逆,提高患者食欲,直到病情好转,尿量增加,血中氮质滞留改善时再用西药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2.2 动静结合用药。“动”药即根据疾病变化及时调整不同性质的药物,体现用药的灵活性;“静”药即贯穿疾病始终,有一定稳定性和专职性。中医辨证用药常随疾病各阶段的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加减;而西药多针对疾病局部或某些病因病理环节而使用。例如临床中多在辨证用药与使用西药的基础上始终配合活血化瘀中药调理气血,改善微循环障碍,调节脏俯功能,从而提高了临床疗效。

2.3 先用西药,后用中药。先用西药效差,或无效改用中药;或用西药虽有效,但因其毒副作用停用而改用中药治疗;先用西药控制症状治标,再用中药巩固疗效治本。

2.4 互补用药择优而从,取长补短,以双管或多管式用药。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的感染因素既有细菌,又有病毒,内因中存在呼吸道防御和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若单用抗生素只能对细菌感染有效,但对病毒无效;而具有清热解毒的银花、蒲公英、板蓝根等中药,既能抑菌、杀菌、抗病毒,又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两者合用,则协同加效,增效减毒。

2.5 互代用药。在某药取得疗效后,为防止或减轻毒副作用,改用作用相似或起协调作用且副作用较轻或无的药物代用,如雷公藤有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无皮质类固醇激素副作用,停药后无反跳反应,若病复发后再用仍有效;如用治红斑狼疮与激素合用可养活激素用量,激素渐停后可单用雷公藤;若不宜用激素时则可首选雷公藤。

2.6 内外配合用药。随着中西药外治法研究和剂型改革的深入发展,经过肌肉给药、血管内给药、直肠给药、皮肤黏膜给药、局部给药、中药穴位注射、呼吸道给药等外治途径,配合内服中西药物应用于临床,均取得了满意疗效。

3 配伍禁忌

3.1 产生的有毒化合物,增加了不良反应。比如杏仁和酸性药物相结合,在酸性介质中可以加速形成的氰化物,容易出现中毒的危险。中药酊剂和药中含有酒精,如与水合氯醛合用产生有毒的醇合三氯乙醛,可以产生严重的后果。

3.2 形成不溶性物质,减少了含有重金属离子。如石膏,明矾,磁石,以及其他不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异烟肼同时服用,因为这两者结合后形成性质复杂和难于吸收的不溶性络合物,影响疗效。

3.2 相互配伍产生拮抗作用。含鹿茸、珍珠成分较多的中成药,不宜与降糖药等配伍,从而减弱降糖药的疗效。菌陈对氯霉素的抗菌性有拮抗作用,可降低甚至抵消氯霉素的疗效。茯神具有镇静安神作用,而咖啡因则是兴奋,影响整个疗程。

4 结语

总而言之,医学发展至今,中西医的结合是必然的结果,但中国和西方医学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能致使许多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中多根据中药和西药的性味,其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临床综合评价,通过医疗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有利因素,以避免不良反应,以实现安全,有效的合理配伍,以合理指导中西医合理的联合使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有机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人类谋福利。

参考文献

[1] 李大魁.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7-30

[2] 潘传福.几种常见中西药混合服用应注意配伍禁忌[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3):192

[3] 董梅,华等.中西药联合治疗儿科疾病[J].中华儿科杂志,2008,41(2):87-90

上一篇:浅议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 下一篇:书写中医整体护理病历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