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行业类高校“传热学”中的实践

时间:2022-03-26 02:15:49

案例教学在行业类高校“传热学”中的实践

摘要: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传热学”课程的教学课堂中。文中从案例选择的原则、案例的制作、案例的运用和教学过程中的体会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将“案例”嵌入到电力行业类高校“传热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过程。

关键词:行业高校;传热学;案例教学;探讨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139-02

传热学是工程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密切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修完后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传热学理论分析计算实际的热量传递过程,在大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上海电力学院是一所电力行业类高校,培养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主要面对发电企业,而电力产生过程中的传热现象可以说无处不在,这就要求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传热学的基础知识,而且要能将传热学知识电厂的实际现象相结合。

但是,作者在多年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比较迷茫,究其原因,是因为教材讲授知识的思路多是先讲述基本定律或方程,再描述从工程实践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或引用经验公式加以求解。而该阶段的学生还缺少对电力生产过程的感性知识,缺少对电力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传热现象和传热设备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普遍感觉“传热学”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抽象,不易理解,较难将“传热学”课程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切实地联系起来。

近几年,有些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分享了授课中案例式教学的应用心得[1-5],这让作者深受启发,由此萌发出结合实际问题讲授理论知识,围绕日常生活案例以及与电厂联系紧密的工程案例来组织教学的想法。为此作者所在的课程组结合多年的“传热学”教学经验,设计与编写相关教学案例,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授课效果,为行业类高校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一、教学案例的制作

教学案例的搜集与制作是案例教学实施首当其冲的第一个环节。案例准备得恰当、充分与否关系着案例教学的成败。

1.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课程组通过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培养“电力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确立了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

①教学案例要贴切、恰当。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本质上还是要服务于教学的。因此所选的案例要能反映教学内容,不能“离题千里”,以免给学生造成知识体系的混乱。

②教学案例要生动、具有吸引力。所选的教学案例不能过于刻板,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和思考,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

③教学案例还要难易适度。所选的教学案例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面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尽量不要选择分析难度大的教学案例,不要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④教学案例要贴近生活和电厂实际。讲解知识点用到的案例应尽可能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例子以增加案例与学生的亲近感,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枯燥的知识;而在知识点应用阶段的案例应尽可能的源于电力生产中的传热知识应用,凸显我们教学中的电力特色,让学生明白如何“学以致用”。

2.教学案例的模块化。“传热学”课程内容以能量守恒为基础、以三种不同的热量传递规律为主线,教学内容主要包含热传导、对流换热、辐射换热和传热过程及换热器四大模块。依照上述原则,紧紧围绕这四大模块的知识点,分别制作了“传热现象”、“热传导”、“对流换热”、“辐射换热”、“换热器”五个案例库。而且每个案例库又都是针对模块中的各个知识点来建立的。另外,每个知识点都尽量寻找两个以上的案例,每个案例都表明所对应的知识点。建立起的模块化案例库清晰、明了,便于教师后期使用的便利化,便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3.教学案例的形式多样化。根据课程知识点的特点不同,教学案例的组织还设计了多种形式。对于理解起来相对容易的知识点,采用“讲授型”的形式;对于需要有一定应用拓展的知识点,采用“讨论型”的形式;而对于需要亲自实践才能较好掌握的知识点,则采用“参与完成型”的形式。各种形式的教学案例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适度组织。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是对常规教学方法的改进,是一种以日常和工程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注意了与案例相配合的授课方法。

1.“点明式”教学方法。对于课程内容中比较明朗的知识点,配合以“讲授型”案例,采用直接明了的“点明式”教学方法,通过直接的描述将案例与知识点相结合。比如在讲到多层圆管壁面导热时,我们配合以凝汽器冷却管污垢的清洗案例,让同学们知道污垢积结就好比多了一层圆管壁,增加了一层圆管壁热阻,不利于热量的传递,制作的案例如下:

案例名称:凝汽器冷却管的污垢清洗案例(圆管壁导热)

凝汽设备在汽轮机装置的热力循环中起到冷源的作用。凝汽器真空过低会严重影响电厂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而造成凝汽器真空过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凝汽器冷却水管结垢。凝汽器的结垢对凝集器的性能影响较大,它不仅使汽机端差增大,而且使汽机真空度降低,排气温度升高,影响汽轮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2.“提问式”教学方法。对于课程内容中需要拓展的知识点,配合以“讨论型”案例,通过“有的放矢”的提问,让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顺序性和层次性,从而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比如在讲到等截面直肋片在温度计套管上的应用时,设计启发式的提问,逐步将问题深入化,引导学生将知识点拓展到应用实例。制作的案例如下。

案例名称:温度计套管的热分析(等截面直肋片导热分析)(参考答案略)

提问1:温度计套管如何使用?

提问2:温度计套管的作用?

提问3:温度计的读数能否准确地代表被测点处的温度?

提问4:既然存在测量误差,那误差的原因是什么?

提问5:根据上面的分析,温度计测量高温流体和低温流体时测得结果有什么不同?

3.“指导式”教学方法。对于课程内容中需要切身实践才能较好掌握的知识点,配合以“参与完成型”案例,教学活动采用老师指导、学生课外完成和课堂报告的形式完成。比如为了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求解传热问题的技能,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组由易到难设计了一维稳态导热、二维稳态导热和一维非稳态导热三种题型供学生选作练习。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将导热问题数值计算的问题分析、方程列出和离散、计算流程设计、计算程序编写等步骤进行讲解和指导,并将计算任务布置给学生;然后同学自由结合,各自组成小组,再利用课外时间完成计算任务;最后每一小组派出一位代表上台讲解计算思路,逐句分析计算程序,展示计算结果。

三、案例教学的效果与体会

本课程的案例工作从设想、组织到实施,历经两年有余的时间。案例教学通过在我校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的试点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学们普遍反映书本中的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电厂实际联系起来了,也学会了用“传热学”的眼光来发现周围的世界,尤其在导热问题的数值求解的案例教学中,同学们反映收获最大,通过对活动的参加,同学们巩固了编程语言的熟练度,训练了编程的设计能力,加深了对导热问题的理解,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受益匪浅。

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案例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案例库的制作、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的总结等环节,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状况都会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案例教学过程中除了涉及案例这一主要要素外,还涉及到其他两个要素:教师、学生。这两个要素也关乎着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教师来说,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对课程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很好的掌握,而且要求教师要具备组织、驾驭和协调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要求学生能够给予积极的配合,从被动学习转变成勤于思考、主动参与。此外,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还应在教学反馈中根据真实的教学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更新。

四、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是现今大学教育中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其优势在于密切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案例教学法在电力行业类高校的“传热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让学生在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接触到了电厂中的传热现象,理论联系实际,促进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案例也不是万能的,如何将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融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与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

[1]郝俊才,赵春香,于月民,盖芳芳.材料力学案例教学方式研究[J].经济师,2015,(1):259,261.

[2]吕悦晶,周兴林,张海霞.案例教学在道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教学中的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2):82-84.

[3]王学仁,艾春安,宁超.高等院校“传热学”案例式教学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74-76.

[4]范培珍,何其宝.基于案例教学的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改革[J].滁州学院学报,2014,16(5):132-133,136.

[5]许璐.软件工程案例教学法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15):120.

上一篇: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 下一篇:《新概念武器原理》课程特点及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