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支出效率的城乡差异分析

时间:2022-03-25 04:28:18

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支出效率的城乡差异分析

摘要:通过比较2003―2008年云南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产出,发现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支出本身存在较大差异,城镇投入明显高于农村。进一步采用DEA评价方法对其原因进行验证,发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支出效率较低,主要表现为没有合理利用好增加的投入而导致的规模无效。因此,未来云南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重点在于找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欠缺,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云南;义务教育;城乡差异;经费效率

中图分类号:F8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3-0167-04

一、引 言

长期以来,云南省为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差距不断采取措施,加大投入。在“两基”攻坚期间,一系列工程覆盖到云南省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看,云南省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缩小趋势较为明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增速明显快于城镇。1999―2008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则由3558亿元增长到14581亿元,年均增幅1697%,而同时期城镇义务教育经费年均增幅仅为1333%。就生均而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已经赶上甚至超过城镇,农村小学生均经费在2007年已经超过城镇小学,而农村初中生均在2004年起就已经超过城镇初中,且2007年城镇初中生均仅占农村初中生均的3917%。

云南省义务教育城乡差距已经在经费投入方面得到缓解甚至是扭转。但就存量而言,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依然存在,且较为明显。造成这种投入差距基本缓解、存量差距依然很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历史欠账问题;二是资金使用效率问题。对于历史欠账问题,可以预见,按照现有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速度,可以在数年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均衡。但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更快、更有效率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有必要分析城乡义务教育资金使用效率,以便提出除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之外的,针对性更强、更为切实有效的解决对策。

纵观国内研究文献,大部分学者主要对义务教育资金使用效率提出了质疑,并通过分析得到了证实。例如:郭俞宏等(2011)采用抽样调查数据,对2007年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整体效率、规模效率还是纯技术效率,有效率学校比重城镇都远大于农村;谢巍等(2008)运用极差、标准差、极差率和变异系数等对1998―2001年我国城乡义务教育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地区的义务教育效率高于农村地区,且差距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康建英等(2010),通过对比全国各省区2005年义务教育经费利用效率,得出仅安徽和甘肃两省义务教育经费实现充分利用,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为[1]的结论;财政部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通过对比2000年OECD国家和我国教育经费利用率,即生均教育经费占人均GDP的比例,OECED国家仅为04,而我国为[2],进而得出我国教育经费利用率低下的结论。

可见,义务教育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印证,但是前人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层面上,对于云南省这一特殊的西部省市,尚未展开,至于云南省城乡间的义务教育经费支出效率的研究更是空白。而云南省集少数民族聚集地、二元经济问题凸显为一身,是西部省份的最优选择,研究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支出效率的城乡差异,具有较强的参照性和代表性。

二、义务教育投入产出指标与数据

对于投入效率的差异分析,本文拟从投入产出指标选取入手,计算单位经费投入对应的产出指标,在此基础上对城乡的产出指标做除比较,以对比城乡义务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通过分析近几年城镇和农村各自义务教育经费支出效率趋势,以对第一步得出的效率差异的改善做出初步判断,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指标体系构建

近年来,为督促地方政府保障义务教育供给,中央政府加强了确保义务教育达标与实施结果评估的力度。这些政策内容涉及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配备及学生培养等方面,基于这一政策导向,我们使用上述几项指标作为投入产出的评价依据,初步选取1个投入指标,9项产出指标。

(二)指标数据描述

基于上述指标,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与可得性,本文选取2003―2008年数据专任教师学历指标自2003年开始统计。,计算单位经费投入对应的产出指标,在此基础上对城乡的产出指标做除比较,若做除后的比例大于1,则意味着在同样的经费投入下,城镇产出高于农村,则城镇资金使用更有效率,反之则农村资金使用更有效率。

1.城乡小学义务教育投入产出

通过对比云南省小学城乡投入产出指标,可以看出,2003―2008年产出比例大于1的指标不断增加,由2003―2005年的3项指标,到2008年已实现城镇各项指标相比农村均有效率。同时,通过分析城乡各产出比例关系的变动情况可以看出,城镇义务教育资金使用效率相比农村越来越高。以生均藏书为例,2003年同样单位的小学经费投入,所带来的城乡生均藏书比,城镇为农村的131倍,而到2008年,同样单位的小学经费投入,城镇生均藏书则为农村的187倍。

数据来源:教育经费支出来源于2004―2009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其他数据来源于2003―2008《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表中数据经测算得出。

2.城乡初中义务教育投入产出

通过对比云南省初中城乡产出指标,可以看出,除2003年同样单位生均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所带来的产出比例农村大于城镇外,其他年度的产出比例,城镇有明显的效率优势,尤其自2006年以来,城镇各项产出指标比例均高于农村,且呈现大幅增加的趋势,如生师比指标,2003年单位经费所带来的生师比,城镇为农村的102倍,到2008年这一指标大幅增加为371倍,可见城镇初中教育经费使用效率明显高于农村,且与农村相比,效率不断增加。

三、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支出效率测算

云南省义务教育资金使用效率确实存在城乡差异,但这一结论只能反映当年城镇与农村相比,城镇效率高于农村的事实,而并不能代表当年城镇义务教育自身资金使用效率高的问题。同时,从数据变动上只能反映城镇义务教育资金相比农村而言越来越高的事实,而无法得出城镇自身的义务教育资金使用效率越来越高的结论。

而研究城乡本身资金效率变动意义重大。之所以得出这样的观点是由于,城乡效率存在差异仍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城乡自身资金使用效率都是低水平的效率,只不过相比之下城镇略高于农村;另一种则是较为理想的状态,即城乡之所以存在效率差异是由于农村自身效率较低,而城镇效率较高。情况不同对应的未来发展重点也有所差异,对于第一种情况,提高城乡两者的资金使用效率是今后要考虑的问题,而对于第二种情况,农村义务教育资金使用可以参照城镇的办法,提高使用效率。因此,有必要研究城乡自身的资金使用效率情况。

(一)评价方法选择

义务教育经费支出效率分析是一项涵盖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状况、办学条件改善情况及师资配备状况等的多指标综合评价。目前,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很多,比较前沿的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及数据包络分析法等。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可以克服其他分析方法中因多投入、多产出指标单位的不统一造成的评价难题,因此具有其他方法无可替代的优势。另外,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主要采用客观赋权,有效避免了在赋权方面存在的主观性。数据包络分析分别采用不变规模报酬C2R模型、可变规模报酬B2C模型和非增规模报酬FG模型,可以计算出总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其中:总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二)实证结果分析

DEA的两个最基本模型形式分别是C2R模型和BC2模型。两者的区别在于C2R是用于计算决策单元即技术有效且规模有效的模型,而BC2模型是用于计算决策单元仅技术有效的模型。在此,我们采用C2R模型。经测算,城乡义务教育各自效率变动情况如下。

由表4可以看出,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城镇义务教育资金使用效率年度间变动不大,而农村则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农村小学教育资金使用效率由2003年的100%,下降到2008年的5911%,农村初中义务教育资金使用效率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由2003年的100%,下降到2008年的3387%。

注:本表旨在反映农村小学与初中自身效率变动情况,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

在此基础上,通过分解总效率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来看,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农村教育经费支出纯技术效率基本为100%,反映了各年度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的外生制度较为完善,而规模效率除2003年等于100%,意味着规模有效外,其他年份均小于100%,为规模无效率。因此,义务教育经费支出效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规模无效。

进一步,采用非增规模报酬模型,得出农村小学和初中的效率值等于纯技术效率,根据DEA模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判断,属于规模报酬递减,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支出效率较低的原因是因投入过多没有有效利用而导致的规模无效。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旨在分析云南省城乡义务教育是否存在经费投入效率差异,以及导致差异形成的原因,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云南省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存在较大的效率差异,城镇明显大于农村;(2)导致上述差异的原因是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效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因投入过多没有有效利用而导致的规模无效。

上述结论表明,近几年云南省尽管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生均义务教育经费已明显高于城镇,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义务教育经费有效利用不足的问题。极大地削减了因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所引起的城乡差异缩减的力度。因此,今后云南省在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资金投入规模的同时,应找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欠缺,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直以来,云南因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又是多民族地区,人口居住分散,交通落后等原因,导致学校数量多、办学规模小且布点分散,经过撤并后,仍然有一些“一师一校”办学点,造成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这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外延性失业发展的办学模式加大了办学成本,降低了经费支出效率。针对这一现状,未来,应继续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在充分考虑自然条件的情况下,合理集中办学资源,并能继续加大校舍建设,为广大住校学生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和服务。除此之外,还应加大义务教育财政资金的审计工作,减少义务教育财政资金的挪用、乱用现象,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1]伏润民,常斌,缪小林.我国省对县(市)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绩效评价――基于DEA二次相对效益模型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8,(11).

[2]郭俞宏,薛海平.我国义务教育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1,(3).

[3]康建英,田茹.义务教育支出效率评价及财政分权影响[J].改革与战略,2010,(3).

[4]谢巍,李黎波.我国城乡义务教育投入使用效率的均衡性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8,(3).

[5]苏月霞.对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DEA 分析[J].金融市场,2006,(6).

[6]财政部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关于教育资金来源和使用效率的思考[EB/OL].www.省略.cn/afdc/cn/datebase.asp?info_id=225&id=2.

上一篇:语文分进的对外汉字教学模式初探 下一篇:论项目管理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