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改造设计中若干技术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3-25 12:47:02

【摘要】1.1对平、纵线形、横断面现状调查及修测 一般情况下,现场踏勘调查道路沿线的道路沿线单位、楼宇的出入口、商业广场、公共广场、绿地分布情况,公交车站的分布和形式,道路缘石半径...

城市道路改造设计中若干技术问题的探讨

摘要:由于城市机动车辆的急剧增加和道路的满负荷运转,对路面结构损坏也日渐加重,越来越多的旧路面出现了路面破败不堪、路面坑洼不平、行车条件恶化、路面积水等不同程度的病害,无法满足车辆舒适通行的要求, 急需进行改造。为了充分利用原有路面剩余强度,节约资源并达到改善路面使用性能的效果,节约工程投资,旧路改造工程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二是在铣刨已破损的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这一措施具有施工工艺成熟,工期短,造价低,对交通影响小,修复后的路面服务性能好等优点,由此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几年来,广州市进行了大量的旧路改造升级项目,本人结合在旧路改造设计过程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在旧路改造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道路改造; 方案设计;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U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重视旧路现状调查与勘测

由于是对原有道路改造,对旧路现状调查十分重要。在道路升级改造方案工作开展之前,设计人员需对道路现场进行详细的现状调查,并在方案中进行详细说明和改造思路。旧路现状调查与勘测内容主要包括:

1.1对平、纵线形、横断面现状调查及修测

一般情况下,现场踏勘调查道路沿线的道路沿线单位、楼宇的出入口、商业广场、公共广场、绿地分布情况,公交车站的分布和形式,道路缘石半径,道路纵坡等。在方案设计工作开展之前,需对现状地形图进行修测,作为道路升级改造设计依据,地形图测图比例尺应为1:500~1000,逐桩测量道路中心线现状标高和横断面的高程,地形图中应标示道路机动车道沿线的雨水、污水检查井位置及数量,道路人行道沿线的电力、电信、燃气检查井位置及数量等。

1.2对原有路面状况的调查与检测

旧路原有路面状况的调查与检测是旧路改造设计与施工的基础性工作,旧路路面状况的调查和评定项目主要包括:旧路的建设年代、旧路结构组成、路面破损状况、路面结构强度、路面平整度、路面抗滑能力、人行道铺地和侧平石破损状况等。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现状路面病害进行检测,测定路面厚度与脱空情况,检测病害类型、轻重程度和范围,检测路面的弯沉值,评定路面的整体承载力和接缝传荷能力等,并提出病害处理建议。

1.3 对道路沿线的交通标线、标志和交通设施调查

调查道路沿线不合理或矛盾的交通标线、欠缺的交通标志、交通监控设施等。

1.4 对路面排水情况、地下水位状况、绿化、地上杆线、人行天桥和地道、道路照明等进行调查。

2、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

2.1 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形式的确定很重要,他决定道路的使用功能和工程的投资规模。道路横断面的改造设计应在道路红线范围内、原有道路横断面的基础上进行,横断面的形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应按改造道路类别、等级、车流量、交通特性等因素统一安排,如非特殊要求或不符合规范技术标准,尽量不改变道路的横断面形式。应考虑设置供自行车行驶的非机动车道,形成连续、安全的非机动车道。道路路拱的设计应结合原路拱形式进行,不宜进行调整,若需要调整,需综合考虑对道路人行道标高、两侧地块标高的影响。

2.2 平面设计

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路网和国家技术标准的前提下,改建后的道路中心线沿现状道路中心线布设,尽量利用原有路基路面,不宜对道路平面线型做大的调整。在设计中,道路沿线的交叉口形式、交叉口渠化加宽段、港湾式公交车站均不宜调整,以保留现状,圆顺处理为主。规范道路沿线建筑、单位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交车站停靠站等。

对于局部现状平面线型标准较低,路况较差的路段,可以采用适当路段降低设计标准,设置相应交通标线、标志进行提示。如欲调整道路线型以满足道路改造设计标准,应多征求有关部门和沿线居民的意见,并将改造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2.3 纵断面设计

旧路改建纵断面设计既要考虑到现有道路的标高,还有综合考虑路网中的规划标高,道路沿线的地形、建筑物、地块标高、排水要求等因素。道路的纵坡既要满足道路自身排水的要求,又要满足周围地块排水的要求,当在旧有路面上加铺结构层时,不得影响沿路范围的排水。改建道路路线的纵断设计与路面结构的补强设计是相辅相成,路线纵断拉坡受路面结构影响很大,纵断面拉坡时, 应尽量拟合旧路,避免大填大挖,应以使纵坡调整值最大限度地接近旧路补强厚度值为原则。

3、路面加铺结构层设计

旧路改造中路面结构设计很重要,直接关系到改造后道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路面结构补强设计时, 应根据原旧路路面结构具体处理。

3.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

当旧路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时,根据破损调查和承载力测试资料、弯沉测试结果综合等情况先对旧路面进行病害处理。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方法大致可分更换破碎板、修补开裂板块、压缝填封、错台处治、脱空板灌浆等措施。在对旧路面处理后,一般要在上面加铺补强层。本地区一般采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即白加黑改造),这种形式的路面结构能吸收两种材料的优点,“ 刚柔相济”,即旧水泥砼提供了稳定、坚实的基层,沥青路面提供了行驶舒适的面层。白加黑改造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控制路面的反射裂缝,荷载作用下接缝处的竖向位移是产生裂缝最重要的原因,防止反射裂缝采用的措施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铺设应力吸收层、玻纤格栅、土工布、防裂贴等。玻纤格栅是一种较为成熟的防反措施,不仅具有防止反射裂缝的作用,同时玻纤格栅可增强沥青混合料的整体抗拉强度,有效地改善路面结构应力分布,抵抗和延缓由于路面的基层裂缝引起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的发生,从而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玻纤格栅单价较便宜,应用较为广泛成熟。有条件时沥青表面层采用改性沥青SMA结构,其防反射裂缝的效果更好。

3.2 旧沥青路面

旧沥青路面应根据病害类型情况区分处理。对裂缝类、坑槽类、表面水损类等不涉及到地基沉陷的结构性病害,可以通过刨除旧的沥青表面层,再加铺新的沥青层进行处理;当面层、基层裂缝较严重时,应开挖处理,然后在沥青补块上铺设玻璃纤维格栅;由于土基、基层强度不足、水稳性不好等引起的严重龟裂,使基层松散而导致的拥包,路面较大的沉陷等,应将面层和基层完全挖除,对土基、基层进行补强处理,最后重做面层,提高路面结构强度,改善路面质量。一般路段利用旧路路表弯沉测定结果,计算出代表弯沉值,并反算成旧路路面当量土基回弹模量,再按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加铺补强层厚度。

4、人行道设计

在旧路改造设计中首先考虑满足使用功能和安全,以建立完善的步行系统。根据人行道破损状况和承载力测试资料对旧人行道进行病害处理,对于现状人行道基础较好,强度满足要求时,更换现状人行道铺装;对于现状人行道沉陷、破碎等病害较严重时,更换破损基层及现有人行道铺装。其次考虑人行道铺装的图案设计,人行道与商场、宾馆等建筑物门前广场交界的路段,应考虑标高、色彩等方面的合理接顺。

5、结语

综上所述,对现有旧路进行有效的改造设计,首先要做好与现状衔接,应尽可能地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对结构性良好的工程部位应尽可能地予以保留利用;其次是做好旧路现状路况、破损状况的调查,只有对路况损坏情况有了详细的勘查,才能在设计时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对道路的潜在病害进行有效改造。尽可能在设计中对破损部位进行重点改造,进行合理设计,从而确保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人民交通出版社。

[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1-2001)人民交通出版社。

[6]《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2001)人民交通出版社。

上一篇:高铁路基爆破工程的施工过程探讨 下一篇: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