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3-24 07:13:12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及对策

在教育愈发被关注的时代,教育中的主导角色即教育者自然成为社会和学术界的聚焦点。教师的职业倦怠、职业效能感、职业幸福感等学术名词的不断出现,以及媒体披露的各种让人愤怒并带来恶劣社会影响的虐待、侵犯儿童事件,这些都在时刻提醒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教育的过程及结果。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当今时代就是信息战的战场。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头顶光环,却处境尴尬。这使得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很是令人担忧。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学界对心理健康有一个共识,即心理健康至少应该包含两层含义:没有心理疾病和持有积极发展的心态。课题组在吉林省100所高中对信息技术教师随机发放了260份《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检测问卷》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回收问卷254份,回收率为97.69%。调查结果显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占45.27%。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化、焦虑以及偏执倾向都较高。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心理素质相对比较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差,工作懈怠,与人交往不畅,容易猜疑。数据显示接近一半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心理问题形成原因

我们根据访谈、调查发现,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方面。

1.客观因素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处境和地位。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不参加国家统一招生考试的非主科课程,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在多年只重视考试课、片面追求分数、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环境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及学科本身的处境可想而知。

例如,领导、家长不重视;硬软件条件差;没有课时安排;工作杂而多;待遇差;没有工作量计算标准;评职称问题等。58.3%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认为与学校其他同等教龄、同等学历的教师相比,信息技术教师的职称、收入是偏低的。每学期教学和备课的工作量仅占教师总工作量的三分之一,其余时间都用于学校信息化设备及网络的维护,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指导、帮助其他学科教师使用信息化设备,进行电子文本编辑,制作课件等,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使得他们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教研工作,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同时这些工作都属于义务工作,不能按课时核定工作量,教师努力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些都严重挫伤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

2.主观因素

(1)学科专业能力不能持续发展导致低自我效能感。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其更新发展速度较快。而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目前国家为教师提供的资源与支持服务体系明显不足,尽管2007年吉林省进入课改之初,省教育厅要求对教师实现全员培训,但仍有一些教师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业务培训和到外地听课学习。没有进修、学习的机会,再加上对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把握不准,这就导致一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不能持续发展而产生低自我效能感。

(2)对学科价值认识不清导致低自我价值感。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认识普遍偏低。典型特征是:只管低头干活,不管抬头看路。信息技术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认识,始终停留于简单理解的技术化倾向层面。“关注教什么以及怎么教”的技能培训层面,而不能够使技术与人文信息素养相互融合。长此以往,导致很多教师看不清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彷徨、迷茫,易丧失工作的自我价值感。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1.积极自我调适

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成为积极、阳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不断自我调整、自我改变和提高。通过调整认知、合理宣泄、理性升华、自我激励、自我暗示等方式积极调整心态,用独特的、健康的心理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了解并接纳自己;悦纳、善待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情绪的调控力,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会健康的休闲和放松。

2.打造积极的心理发展环境,提升教师心理资本水平

生态心理健康既包括人自身内部的平衡,更注重人类与环境的和谐与统一。生态心理学系统理论强调人所生存的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因此改变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很必要。

(1)依托有效渠道提升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地位。学校应改革教育评估体系,深入教育实际,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课时计量标准、待遇、职称等需求,采用不同的改革激励方式,改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客观困境。

(2)加强培训,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学校和上级行政部门应该创造条件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通过培训进修学习,把握本学科发展动态,深刻理解、领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大纲。学校要鼓励支持他们提高学历,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充实自我,提高适应形势的能力,使他们赶上时展的步伐。最终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

(3)打造培养型的环境,提供有效的组织支持,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心理健康。培养型的环境包括环境的支持和同事的帮助。当人们面临问题需要解决并也有潜在解决可能性的时候,培养型的环境能使人们表现得更加乐观,也会提高希望状态。在培养型环境下会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产生组织支持感。组织支持感能够通过使教师感受到组织给予物质上的支持或精神上的鼓励来减少这些压力带来的心理和精神上的不良反应,如减轻他们的紧张、过度疲劳等。感受到组织给予的支持越多,其情绪也越乐观,会影响教师对自身能力及价值的看法。这种良好人际关系和高强度的社会、组织支持感会直接影响教师积极的生理和心理结果,激发与促进个体的整体心理潜能,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心理健康。

(4)提升教师心理资本水平,重视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心理辅导。心理资本是指个体积极的心理发展状态,其特点是:拥有表现和付出必要努力、成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的信心即自我效能感;对当前和将来的成功做积极归因即乐观;坚持目标,为了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够重新选择实现目标的路线即希望;当遇到问题和困境时,能够坚持或很快恢复和采取迂回途径来取得成功即韧性。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也就是要培养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信心、希望、乐观和韧性这几种心理品质。可以通过树立希望、培养乐观精神、提升自我效能感和信心、增强复原力这几个环节来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学校要配备心理保健工作者,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他们推荐心理健康和心理辅导方面的书籍和文章,为他们提供外界心理服务的帮助。聘请专家定期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集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等方式,指导他们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上一篇:英国小学ICT课程变革的新课程标准与课例实例 下一篇:孩子们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