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选秀电视节目的思考

时间:2022-03-24 12:32:31

关于选秀电视节目的思考

摘要:选秀节目是时代的产物,它的盛行也表现了一种时代趋向,从对众多的电视选秀节目的特点归纳,可以看出电视选秀节目火爆的重要原因,以及电视选秀节目的积极意义。电视选秀节目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竞争也呈现出白热化的状态,收视率的你追我赶似乎也意味着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势,但选秀节目日趋严重的同质化恶性竞争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反思。

关键词:电视节目;选秀;收视率;媒介

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2-0083-02

一、选秀节目的时代趋向

电视作为一个大众媒体,涉足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是人们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如今的电视节目品种繁多,每天打开电视经常看到选秀节目。选秀节目能让普通人展示才艺,激励了普通人勇于进取的精神。

现在,人们记忆深刻的有中央电视台的《青年歌手大赛》、《星光大道》、《非常6+1》,湖南电视台的《超级女生》、《快乐男生》等,这些节目都办的非常成功,收视率很高。但是,由于选秀节目收视率高,一些电视台纷纷效仿,一时选秀节目几乎泛滥,究其原因大多是照搬,不求创新,不求开拓更宽的领域。

选秀节目是时代的产物,它的盛行也表现了一种时代趋向,现在电视频道有上百万个,各型式的电视节目有成千上万个,节目内容品种繁多,观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视编导们为节目绞尽脑汁,可总不太合观众的胃口,一时成为两难禁地。分析成功的选秀节目,也许可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二、《超级女声》带来的选秀收视效应

从对众多的电视选秀节目的特点归纳中,可以看出电视选秀节目火爆的重要原因,以及电视选秀节目的积极意义。节目的策划者们制订了多种多样的游戏规则,鼓励和促使每个选手运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和能量,以最积极的方式投入到这场虚拟的但又是真实的生存竞争之中。节目所鼓励和赞扬的那种积极向上、蓬勃进取的精神和健康的心态,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推进着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同时,电视选秀节目所具备的巨大的娱乐功能对于人们心理结构的平衡和调整也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发挥着它特有的文化整合功能,而所具有的强大的全民投票的方式更是在中国人所追求的平等、民主等心理需求中掀起波澜。

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它用海选的办法分地区海选民间歌手,以最低的门槛,层层选取优秀人才,初赛的选手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它能让普通百姓上荧屏展现风采,让观众有了亲切感,再加上现场有评委点评,增长了节目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大赛比赛中一批各具特色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每个选手以其独具特色的风格吸引了粉丝团,节目经过观众互动,进入最后决赛就一场比一场精彩,为什么呢?一是选手水平较高,二是比赛充满悬念,三是吸引观众,四是选手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友情,自然也就有了很高的收视率。

从电视自身的制作和传播的角度来考虑,制作者们为了吸引观众们的眼球,为了抢占收视率,大胆地从内容到形式上进行拓展和创新,比如“PK”和今年《快乐女声》提出的“复活机制”,这些在极大满足观众们的好奇心理和感观刺激性,同时对于电视节目的样式也进行了比较成功的尝试和探索,这种探索对于我们让节目真正从视听语言上满足观众,增加节目的可视性,吸引和维护观众们的注意力,并在广告上和社会影响力上取得极大成功,不无启发意义。

电视选秀节目竞争呈现出白热化的状态,收视率的你追我赶似乎也意味着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势,但选秀节目日趋严重的同质化恶性竞争带来的不良的社会影响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反思。今年在电视收视率的份额中,一枝独秀式的媒体第一,创下收视神话的事情已经一去不复返。喜欢此类节目形态的观众总是有限度的,市场容量也是有限度的,收视率不分上下恰恰反映了此类节目所受的关注度正被分摊开来,任何单个节目很难再创造全年的收视奇迹,也无法再独享这块资源。当然收视率平摊还不足以说明电视选秀节目的恶性竞争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同质化的倾向日趋严重才使得此类节目显现出日趋式微的命运。今年全国有二十余个选拔明星类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曾经的法宝,如海选、短信投票、明星评委以及现场PK等,早已被各大选秀节目抄袭模仿,失去了新意。另一方面,有价值有贡献的创新性环节却停滞不前,很难推动节目往前发展。当屏幕上的选秀节目以极其密集而雷同的方式不断袭击着观众们的眼球,最终会让人们产生“审美疲劳”。

三、选秀娱乐化的心理和现实因素

按照弗洛伊德的驱力理论:人所有本能的目标都是降低自身的紧张感,人的本性遵循“唯乐原则”,意即渴望“享受与放松”是人们行为的内在驱力。人们都具有“生本能”与“死本能”(攻击本能)。人们在这两种本能的驱使下,去释放紧张、寻找快乐。人们可以从追求快乐本身获得愉快,比如说“审美体验”带来的愉悦感;与此同时,也可以从攻击驱力上获得愉快,包括看恐怖影片、参与竞争性体育运动、作讥讽性对骂等不同活动都能使人们感到愉快、消除紧张。[1]《超级女声》号称要“快乐中国”――我们看到了电视观众在屏幕前指指点点的兴奋表现;我们看到了网络上喷薄而出的谩骂口水,从而可以想像得到人们在谩骂之后心理上的痛快;我们也可以想像到,现场观众在投票决定选手去留时的……这些都是当人们面临压力时,通过启动自身的防御机制,包括否认机制与投射机制来消除眼前的紧张状态的一种做法。麦克亚当斯在“讲故事的研究”中发现:人们是怎样借助编造自己最崇高的、最英勇的、最典型的故事来赖以生存的,而与此同时,人们也倾向于相信他人“丑”“懦弱”与“被摧毁”的故事,这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另一个支点。受众收视的一个深刻的也是基本的内心动因是:希望看别人受苦,从中不但能实现自己的攻击驱力,释放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同时还能从别人的灾难中感受到自己的强大,从而降低自己的焦虑与担忧。 “建设性”的快乐与“毁灭性”的快乐都是人们内心唯乐的需求。电视选秀节目正是在这二者之间找寻平衡,将之发挥到极致。娱乐的本质也在这一过程中被重新定义。

从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影响角度来考虑,电视选秀节目的同质化竞争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社会学家马尔库塞指出:同质化是人类失去审美能力后的一种相互模仿所造成的文化特征。以电视、广播为代表的文化工业以“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的方式破坏了艺术与文化的自主性,正是这些大量的标准化的文化工业产品过滤了不和时尚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以休闲娱乐的方式麻痹了大众的意识。自出现以来,电视选秀节目就利用了一切可能的渠道来宣传自己、表现自己,吸引了不仅仅是电视观众的眼球,还包括主动或被动从各种媒体上接收到相关信息的人们,占据了他们原本可以认识其他事物的时间,从这个角度讲电视选秀节目培养了无形的“标准”观众。

当电视媒介为了商业的或者是其他的利益,运用自己巨大的影响力对一个事件、一个话题、一种潮流进行炒作的时候,这个对象就会迅速地膨胀起来,而且会无孔不入地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人们感觉到周围人都关注于同一个事物,为了避免“无知”,又会有意加强对这个对象的关注。电视选秀节目的走红固然是因为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不可否认,很多人是在其成为媒体焦点和媒介事件后才开始关注它。电视选秀节目以其强大的影响力造成了观众的同质化关注,却又无法提供更为广阔而多元的文化内涵,这不利用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健康发展。

四、让选秀节目走入更宽领域

特定的社会环境形成了特定的社会心理。现代化最直接的表现之一就是社会生活的世俗化和功利化。其实世俗化和功利化本身不是什么坏事,但是这种思潮如果缺乏引导和规范,就容易演变为一种浮躁的情绪和行为。而电视选秀节目所宣扬的竞争意识、成名意识如果被无限的放大,失去控制势必会造成浮躁和不切实际的社会风气,一旦这种浮躁的情绪弥漫整个社会,就容易出现各种不和谐的现象。

解析现今最为流行的电视节目形态其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促使其更好的发展,电视选秀节目应该如何发展,如何避免同质化的竞争的同时不断进行创新、突破和转型,在开拓其新的发展空间的时候,放大节目的积极意义,避免其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好看的节目是一个品牌,简单模仿难免粗制滥造,品味不高,难以打动观众。那么是不是选秀节目太多了呢,是不是选秀节目不吸引人呢,我认为不是,我认为是选秀节目的同类型内容的节目太多,广泛内容的选秀节目又太少,问题是选什么样的秀,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创造的结果,各行各业都有杰出人才,电视作为一个大众媒体,应把触觉伸向各个领域,为社会树立积极向上的各行各业的典型,为社会营造一个360行,行行出状元的风尚,社会的选秀绝不是唱歌、跳舞、模特大赛及演艺届比赛所能包含的。一个选秀节目可以带动社会的价值观的形成,好的选秀节目可以激励人们积极向上,但由于最近几年超级女声,快乐男生等电视选秀节目比较多,一些中小学生,大学生纷纷效仿,把选秀当做成才之路,造成学生不能沉下心来好好学习,总异想天开,浮躁。若我们把选秀节目放在一个更宽的领域,如办一些科学发明、文化知识竞赛,技工技能大赛、学生手工艺大赛,工厂节能减排知识、社会文明知识,社区服务技能大赛等多领域的选秀节目,那么人们从选秀节目就可以得到不管干什么都可以成才,而且是社会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行行都能出能人,各行业都爱看自己行业的杰出人才,这样既丰富了电视节目内容,又扩大了不同群体观众的收视率。既体现了以人为本,又丰富了节目内容,还惠及了广大受众。

参考文献:

[1] 高宣扬.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概论[M].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87.

上一篇:浅析电视民生新闻误区 下一篇:伦理情感片的社会性情感归位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