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小书,成长的故事

时间:2022-03-23 06:20:42

成长小书,成长的故事

〔关键词〕成长小书;自我意识;积极心理学;教学设计

未来,我们无法一窥究竟,

过去,偶尔闪过脑际的回忆最美。

回首来时路,

才发现,

原来,真正的幸福就隐身在那平淡的日子里。

让我们一笔一划静静地翻开潜藏在记忆中最美的一页……

这是学生在他们创编的“成长小书”中的心声,“成长小书”是学生反思自己的心路历程,收集自己的成长故事,创编的一本自传体文集。用“我手写我心,我心编我书”的方式,创造性地展示个人信息,在开放、个性、多元的氛围中,探索真实的自己,以一本小书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作为其个人出版的第一本成长类书籍,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推陈出新,用一本本小书连缀起个人成长的足迹。

三年来在对“成长小书”的指导和组织中,在拍摄和阅读“成长小书”的过程中,我常常被感染、被感动;我和学生共同享受教学的乐趣,共同感受成长的瞬间,生命和生命的相遇竟然如此美丽!

在感动的同时,我忍不住提起笔写下对成长小书系列活动的探索和思考,以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成长小书独特的魅力。

本文拟从成长小书的教学设计背景、教学设计构思、教学成效三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一、教学设计背景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其自身及其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认识;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品德方面、社会方面的自我意识;其主要表现形式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等。自我意识教育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激励自我、调适自我、管理自我,促进学生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尊、自信、自重、自爱、自强、自制的健康人格。

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突变的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和高涨主要表现在:对自我的发现和对自我形象的关注;自我体验强烈;自我评价能力明显提高,但仍然具有片面性和不稳定性;独立意识强烈,但又容易产生盲目反抗。

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校在自我意识教育中设计了“做最好的自己”“排忧解药”“勇敢赞出来”“成长的感觉”等篇目,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自我概念,让学生产生积极的主观体验,发现自己积极的人格品质。我校还利用团体辅导讲座、5・25心理健康活动周、校园心理剧、分享阅读等活动,开展了“我的五样”“不想飞的鹰”“我的十二行诗”“我的故事”“感谢卡、欣赏卡”“幸福的我”“完美只是一个概念”等一系列活动。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我们关注学生的积极品质,发掘和塑造学生的性格优势,增进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学校开设了家长课堂,承担了教研课题,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积极与媒体、社区合作,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全方位优化自我意识教育的生态系统,努力构建基于“优势”的评估与预防体系。

在笔者看来,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教材的教学、没有考试的评价,正是践行课程改革和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最好舞台。20世纪末兴起的积极心理学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它让我们在个体的纵向比较中,“用多把尺子去评量有差异的个体”;在多元评价、发展性评价的过程中,使评价对象保值增值;在四方评定(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助评、教师导评)的方式中,让学生建构积极的自我概念,从而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建立起基于“优势”的评价体系。

为此,我校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在自我意识教育中尝试用“成长小书”的方式,发现和激发每个学生的性格优势,让学生借助这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来对抗心理困扰、减少问题行为,以期使他们建立抵御挫折的预防机制。

二、教学设计构思

积极心理学最为核心的理念在于,相信每个个体都有自己与生俱来、与众不同的优势,只有这些固有的积极力量得到培育和实现,个体才能获得幸福和发展,人性中的消极方面才能真正得以抑制;主张在积极理念的指导下构建全新的心理健康观,包括积极观、幸福观、发展观、人本观、预防观。积极心理学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提升、模式创新提供了更为宽阔的研究思路,可以服务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我校在两年多的尝试和探索中,在自我意识教育领域设计了“成长小书”系列活动,以小书制作为基础,以积极的主观体验为内涵,以建构积极组织系统(即同学、家庭、教师、社会环境系统)为外延,以个体纵向的心理成长为主线,系统提升个体积极的自我概念。

成长小书的设计是一种主题单元式的设计模式,主题涉及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公众品质、积极的人格品质,设计有“编者的话”“积极的我”“幸福的我”“乐观的我”“独特的我”“有价值的我”“班级中的我”“家庭中的我”“回音壁”“人生梦想”“写给自己的贴心话”“收获园”等单元。

成长小书系列活动的时间安排在每学期末,是学生对一学期来自己在各方面的收获、发展的归纳总结、反思提升。教学前期教师要着力营造积极、宽松、融洽、安全的教学气氛,促进自我开放、自我探索。在每学期的教学中,教师要对有关性格优势的行为价值分类体系(即人类的六大美德:智慧、勇气、仁慈、正义、节制、自我超越)等内容进行介绍,引导学生识别自己的性格优势。并利用课程资源,组织社会实践、团体辅导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指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运用自身的性格优势,增进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成长小书的呈现方式是多元的,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学习成就。可以是一本手工制作的个人成长书籍,有封面、封底,收集有个人最满意的作业、个人经历和感悟、我的幸福观等内容,每个单元一页或两页,可以以文字、照片、图画等任意一种或几种方式呈现;也可以是电子书,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呈现;也可以是录音资料,以声音文件的方式呈现;也可以是视频短片,以视频资料的方式呈现;也可以是绘画作品,以绘本的方式呈现;可以个人制作或亲子共做。总之,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智能优势,自主选择呈现方式。

成长小书创编完成后,进行展示活动,学生以“成长小书新闻会”的方式向同学、家长、教师介绍自己出版的新书,并可以当场签名售书。新闻会结束后,四方(自己、同学、老师、家长)填写“成长小书评价单”,对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反馈给学生。教师根据“成长小书评价单”选择部分作品给予奖励,征得作者同意后,节选整理,在校园内巡展。

成长小书由学生自行保管,初中三年共六本“成长小书”,可以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补充,纳入综合评价的管理体系,展示学生的成长历程,提供其他测量工具无法提供的信息。

三、教学成效

成长小书活动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成长小书的创编和展示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感悟、自我内省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剖析、自我宣泄、自我疏导、自我调整的过程。活动后期的分享交流,是学生互相学习、互相理解、互相接纳、互相借鉴的过程。在这样的创编、展示、分享活动中,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被唤醒、强化、丰富、巩固、升华。

连续出版的小书将成为学生的成长档案,成为他们成长的见证、技能的证明,可应用于学生档案、家长交流、校本作业、综合素质评价等活动。成长小书把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转化成学生的表现,用成长小书证明学生的能力,拓宽自我意识教育的实践领域,充实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研究内容。

成长小书为学生的自我意识教育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支点,帮助他们发现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发现自己的内在价值并接纳、欣赏自己,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方式。

三年来,“成长小书”以它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作者和读者,在编撰、阅读中,在师生教学互动中,师生共享创造的课堂,共享生命的价值。

青春正浓,成长正酣。让学生在成长小书中,面对自己的青春,面对青春的自己。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六中学,乌鲁木齐, 830049)

上一篇:揣着聪明装糊涂也是一种智慧 下一篇:《人生漫游》教育电视片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