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戏剧的理论\实践与教学

时间:2022-03-23 04:11:58

跨文化戏剧的理论\实践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全球性的跨文化交流和互动日趋频繁,在不同社会和文化领域产生影响。在国际戏剧界,跨文化戏剧的演出活动成为一种潮流,而且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新格局。跨文化戏剧在双(多)语、跨文化改编、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全球演出市场、流行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有意义的尝试和创新,给戏剧理论、演出实践和戏剧教育带来新颖的视角和丰富的经验。目前,国际戏剧学界尚未就跨文化戏剧的定义和理论框架达成共识,相关争论一直存在,而且不同派别的观点分歧越来越大。在这个背景下,南京大学于2010年10月22-24日举办“跨文化戏剧:东方与西方”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德国、挪威以及我国国内和台湾省的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南京大学就跨文化戏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主要议题包括:跨文化戏剧的理论探索,西方戏剧在中国和亚洲的改编和演出,西方的跨文化戏剧演出,比较戏剧,戏剧翻译,表演与表演性等。该研讨会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中心和中国一北欧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

本次国际会议的讨论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关于跨文化戏剧的理论建构。德国戏剧理论家艾利卡・费舍尔-李希特(Erika Fischer-Lichte)在她的发言《现代化:在表演中交织文化》中,质疑“跨文化戏剧”概念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她认为,“跨文化戏剧”有一个错误的假设,即认为我们可以辨认不同表演元素的文化根源,可以区分不同的文化,从而将文化看作是单一的和自足的。而在她看来,文化间的差异是不同定的,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是变化的,相互包容的。因此她建议以“文化交织”来取代“跨文化”。通过追溯现代戏剧在两方与东方的发展历史,她认为不同表演文化的交织构成20世纪戏剧现代化的主线,并指出表演文化的交织将在21世纪全球化时代的戏剧舞台上有更好的发展。

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孙惠柱教授的发言《布莱希特戏剧的跨文化实践与诠释》从对布莱希特有关“间离效果”的戏剧理论与中国戏曲的关系的批评出发,以他2005年在新加坡执导布莱希特《高加索灰阑记》为例,探讨跨文化戏剧的改编策略和本土表演文化的继承。在谈及跨文化戏剧的理论问题上,孙惠柱赞同理查德・谢克纳的观点,将东西方戏剧的改编演出、戏剧作品中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挪用都统称为“跨文化戏剧”。南京大学何成洲的发言《跨文化戏剧改编及演出的理论阐释》以琳达・哈钦等人的改编理论为出发点,强调跨文化戏剧的改编者、导演、演员与观众的互动、剧场空间等议题的重要性,提出跨文化戏剧改编是一个创造性的行为,改编的过程是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的语境影响和改编者的个人选择合力作用下的产物。他从话语转换、剧场符号和戏剧观念这三个方面阐述了跨文化戏剧的理论建构。

其次,中外改编和演出的个案研究。俞湾大学彭镜禧以他与陈芳教授将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移植为豫剧《约/求》的改编实践为例,探讨了跨文化戏剧改编过程中的主题及审美挪移问题。台湾大学朱静美介绍了台湾导演吴兴国根据《李尔王》改编演出的独角京剧《李尔在此》,该剧运用后现代剧场手法,颠覆了莎剧文本和戏曲传统。南京大学张瑛从面具表演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国影片《夜宴》对莎剧《哈姆雷特》的跨媒介改编。台湾交通大学段馨君以名导演罗伯特・威尔逊与台湾京剧演员魏海敏合作改编的弗吉利亚・伍尔芙名作《欧兰朵》(Orlando)、张艺谋导演的普契尼歌剧《图兰朵》(Tu-randot)为例,探讨跨文化戏剧的“混杂性”等特征。美国匹兹堡大学卡利兹(Katherine Carlitz)介绍了她和同事将粤剧经典名剧《帝女花》首次译为英文的经历,同时比较了《帝女花》与昆曲名剧《牡丹亭》在美国上演的情况:《牡丹亭》美国舞台上已先后多次演出,而粤剧《帝女花》则鲜为人知。随后,她从这两部戏剧的文化内涵探讨它们在美国接受差异的原因。湖南科技大学凌建娥讨论了近期中国舞台上的两台戏曲改编演出:汀苏省昆剧院的多媒体版《牡丹亭》和杭州越剧院的易卜生戏剧《海上夫人》,比较这两部跨文化戏剧的改编策略以及观众的接受。

会议论文的第三方面内容涉及中外戏剧的互动和创新。美国肯塔基大学周雅文从先锋派艺术和大众娱乐的双重视角重新挖掘样板戏的艺术形式,尤其是样板戏中如何借鉴了西洋乐器,革新了京剧舞台的效果。南京大学朱雪峰讨论了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剧作中黑人角色在中国舞台上的再现和改编,指出黑人形象的舞台创造与西方文化在现代中国的境遇有关。挪威奥斯陆大学学院昂德兰教授(Niels Peter Un- derland)与博士生奥斯特塔(Anna Austestad)、硕士生弗雷尔(Kamilla Freyr)一起合作的发言是有关南京大学与挪威奥斯陆大学学院2009年联合主办的国际戏剧工作坊的跨文化教学实践与反思。在那次国际戏剧工作坊期间,来自挪威和中国的24名学生学习了各种面具(如中性面具、半面具、幼体面具)的制作与表演。根据对工作坊的跟踪调查,他们的论文探究了跨文化戏剧教学当中文化移置和互动的结构和规律,同时指出面具在跨文化戏剧课堂教学当中起到的作用。

在“跨文化戏剧”国际研讨会的同时,南京大学举办了中国大学生易卜生戏剧节。来自国内7所高校的大学生戏剧团体连续三个晚上为观众和会议的代表们奉献了精彩的演出。戏剧节上改编演出的易卜生作品主要有:《玩偶之家》、《人民公敌》、《海达高布乐》和《野鸭》。除了话剧改编外,还有用昆曲改编的。这些演出在内容上,注重从中国当下的社会问题、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等人手,重新解读易卜生的经典名著;在表演上,融合电视表演的流行文化元素,形式多样、活泼,与观众的互动热烈。经过戏剧节评委的认真评选,西北大学改编演出的《玩偶之家》被评为特等奖,将被邀请赴挪威参加艺术节汇报演出。

上一篇:鞍山市栗山天牛发生特点初探 下一篇:重视乡村乐班在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