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之阅读教学

时间:2022-03-23 03:26:33

浅谈高中英语之阅读教学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因此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头戏。本文从五个方面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加以阐述。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具备会话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作为高中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主要课堂进行的阅读教学。那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该如何开展呢?

一、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生若对英语学习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时下的高中生爱看电视,爱玩电脑游戏者比比皆是,热爱英语阅读者则寥寥无几。别说英语阅读,就是母语阅读也成问题。在这种阅读环境普遍恶化的形势下,英语阅读能否知难而退呢?笔者以为绝不可以。相反我们要知难而进。虽然学生对英语阅读不感兴趣,但我们可以不遗余力地去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比如英语笑话、英语小故事、图文并茂的画册、英语视频等。这些材料虽与高考沾不上边,但我以为这些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爱上英语阅读。

二、温故积新,夯实学生阅读基础

词汇是英语阅读的基础,是垒砌英语大厦的“砖”。一位资深高中英语教师曾说过“英语学习主要就是多记词汇。”此话虽有些夸张,但也道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命根子。无论是听力,还是阅读、写作,它们都是以词汇为支撑的。然而在现实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少英语教师并不是十分重视英语词汇的教学,认为词汇的学习乃学生自个儿的事,并非英语课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于是将教学的起点定得很高,从而加剧了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导致了更多学生厌学、弃学。因此,我以为有必要降低教学起点,从词汇入手,夯实学生阅读基础。词汇教学难就难在学生记不住。这是英语学习困难者的共同感受。作为英语教师就当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帮助学生温习旧词,积累新词。并要求学生备一本随身携带的单词小册子,排队打饭时,上床睡不着时都可以巩固单词。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均能从阅读教学中获益。

三、授之以渔,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古人早就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结果,而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会怎样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由此可知,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在教给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还必须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比如学生私自阅读时遇到生词可以查字典,而在考试做阅读题时碰到生词则无法查字典,于是有些学生就被生词给“卡”住了,无法顺利完成阅读任务,如果英语教师教会学生跳读之法,根据上下文猜词法,学生怎会有如此遭遇?

如今的课堂不是缺少练习,当务之急在于加强练习的针对性,减少练习的盲目性。尤其是高三下学期,学生每天都要阅读四、五篇文章,从我平时对学生的观察看,部分学生做题没有耐心,特别遇到议论、说明这类文章时心情很浮躁。还有学生能坚持将文章读完,但对问题缺少推敲,对四个选项不能仔细斟酌,往往功亏一篑。而多数教师都是学生做完,核对一下答案就结束了。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假如英语教师能注意对学生阅读和做题方法加以必要的指点,或许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放眼未来,拓宽学生阅读知识面

课本是课堂教学的依据,用好课本对于英语阅读能力的提供无疑具有极大的作用。然而一本为本,照本宣科,则又是阅读教学之大忌。阅读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潜移默化的,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就是说它是需要有一定阅读量作为支撑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有较为长远的眼光,不要急功近利,鼠目寸光。从这么多年的高考来看,英语阅读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还有学生最头痛的议论文,说明文。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阅读面的拓展,学生才能从容应对高考。

五、不断操练,固化学生所学知识与能力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目前学生学以致用的唯一途径,也是应对高考的致胜法宝。不少教师都是选择高考题为训练题,这种做法虽对应考有一定帮助,但与课堂所教有时联系并不十分密切。我以为阅读材料的选择要从课堂所学出发,与课堂所学的词汇、内容、方法有一定关联,这样才能真正巩固学生所学。除了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外,我们也可用所学内容中遇到的生词进行限词写作训练,做到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无定法。”是的,英语教学并无固定的一层不变的方法,也没有谁能说某种方法是最管用的方法,但作为教师个体而言,我们必须找到适合班级学生、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愿每一位英语教师均能探索出适合自己及学生的阅读之路!

【参考文献】

[1] 汪凤炎、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修订版)》,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

上一篇: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3》教学设计 下一篇:关于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