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观点治疗腹股沟斜疝48例

时间:2022-03-23 01:49:40

现代观点治疗腹股沟斜疝48例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现代观点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方法。方法:本文设计了下移腹内斜肌腹横肌弓形缘的手术方法,并采用此法治疗腹股沟斜疝病人48例。结果:术后随诊1~4年,无一例复发。结论:本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现代观点;腹股沟斜疝;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6.2+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a)-156-01

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传统的手术方法术后的复发率约为10%。近年来,通过一些学者对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研究,发现腹内环口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形缘,在增强腹内压时产生相对运动而掩蔽腹股沟管的薄弱部分[1],有人称之为“防卫功能”。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不少腹股沟斜疝病人的腹内斜肌弓形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的距离较宽,增加腹内压时内环口得不到掩蔽。因此,设计了下移腹内斜肌腹横肌弓形缘的手术方法。1995~2000年,采用此种手术方法共治疗了48例(小儿患者只作疝囊高位结扎术未统计在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男女之比为47∶1,年龄最高72岁,最低28岁,平均32岁,发病时间最长20年,最短13 d。择期手术35例,急诊手术(斜疝嵌顿)13例。

1.2手术方法

先游离疝囊及游离精索并行疝囊高位结扎,结扎后的残端自行回缩。根据腹横筋膜的缺损情况进行修补,一般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3~4针。精索放回原位,缝合提睾肌。用手术刀将腹股沟韧带外侧部分的表面组织刮干净,将腹内斜肌腹横肌弓形缘的外侧部分用4号丝线与腹股沟韧带间断缝合2~3针,检查弓形缘下移满意后,重叠缝合腹外斜肌腱膜。

2结果

所有病人均采用下移腹内斜肌腹横肌弓形缘的手术方法,术后给予抗炎治疗。病人均术后3 d离床活动,7~9 d拆线,切口定期换药,无切口感染。术后随诊1~4年,无一例复发。

3讨论

传统的斜疝修补术是1884年Bassini始创的手术方法,临床应用广泛,其基本方法是将精索提起,在其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肌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置精索于腹内斜肌与腹外斜肌腱膜之间[2]。该手术方法由于存在张力及缝合的解剖部位,故术后可能出现[3]:①术区疼痛(由于髂腹股沟神经受压或损伤所致)。②术后易复发。目前国际上斜疝的修补方法多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疝环充填式修补术,操作简便,术后复发率低。但存在两个缺点:一是成本贵,造价高,合资产品张力充填物疝网每个2 000元,有些病人无法承受,尤其不适用基层医院采用。二是充填的网状疝网对人体视为异物,故少数病人不可避免地产生排斥反应,导致手术失败。

多年来,人们一直采用传统的方法治疗,但在切口上要求行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 cm处至耻骨结节,否则就认为不是标准的疝修补术[1]。而我设计的手术方法由于不是将联合腱缝合在腹股沟韧带上,避免了张力缝合引起的缝合部位撕脱和局部血液供应减少而造成的腹内斜肌弓形缘肌肉萎缩所导致的术后腹股沟区的防卫功能减弱。该手术方法符合腹股沟区的解剖特点及生理功能,具有操作简便、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王宏,高宏仁,张国军,等.小切口治疗腹股沟斜疝178例[J].宁夏医学杂志,2001,23(7):428.

[2]闫绍宏.120例腹股沟疝后壁修补术的随访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3):

[3]陈登攀.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9):161-162.

(收稿日期:2007-10-18)

上一篇:高锰酸钾溶液处理会阴伤口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HIV/AIDS(艾滋病)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