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效教学 重构数学课堂

时间:2022-03-23 08:16:06

基于有效教学 重构数学课堂

[摘 要]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让新理念走进课堂,如何让新理念渗透于教学,从而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以“真实”为基石、以“开放”为阶梯、以“情感”为纽带,才能“真实”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教学;真实;开放;教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3-0073-0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却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笔者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真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石

真实、有效才是课堂教学最本质的要求。

(一)真实的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就小学生而言就是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或者他们亲身经历的、可以直接触摸的事和物。因此,数学课堂教学首先就是要把学生生活中鲜活的数学事实呈现给学生,使数学生活化。

在教“比的意义”的这一节时,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比的有关生活实例,在设计时我打破常规教法,直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

1.出示“∶”号,询问学生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样的符号。

2.展示一组资料,说说自己对这些比的理解。

(1)第47届世乒赛,王励勤以4∶3战胜对手,夺得冠军;

(2)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比是8∶1;

(3)六(1)班和六(2)班的人数比是7∶8;

(4)国旗长和宽的比是3∶2;

(5)一种农药,药粉与水的比是1∶800。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不研究两个量之间的差比关系,主要研究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

……

(二)真实的课堂应有真实的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

我们在组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欲望。探究和合作应是学生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欲望,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合作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合作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合作的冲动之中。

2.探究合作要有问题空间。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合作的。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合作的空间就有多大。

3.探究合作的组织要到位。首先小组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师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合作的情况。

(三)真实的课堂上应多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

在课堂上不能只注自己是怎样教的,更要关注学生的学的过程中是怎样想的。从中去发现学生好的想法和错误想法,及时进行引导,这样才能取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和算式方法比较》这一课时,课后练习有这样一条题目:

丰华村今年有23户安装了空调。每户安装空调要付5800元,丰华村今年安装空调比去年多付29000元,去年安装空调的有多少户?

学生主要的解法有两种:

1.解:设去年安装空调的有X户,23×5800-5800X=29000;

2.23-29000÷5800;

在进行比较总结时我问:“你更喜欢那种方法?”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方法1,而只有极少数几个学生选择了第2种解法。(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问:“为什么不喜欢第2种解法呢?这种解法多简便啊。”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这种解法我不大懂。”是啊,23-29000÷5800这种解法虽然算式简单、计算起来也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简单得并不一定简便,理解的才是最简便的。

二、开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阶梯

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实行开放: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活动目标的开放,活动内容的开放,教学组织形式的开放等。可以说,没有开放就没有高效。

(一)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标的开放

新课标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要求我们的教学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之间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因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针对这一点,目标的制定应有梯度,不要求人人都达到相同的目标,但要求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尽情投入、力所能及。要做到“保底”,使得能力相对差一些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也要做到“不封顶”,对于能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也有充分施展才华的开放空间。

(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形式的开放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因此,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必须开放,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例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这一课时,提供给学生一组数据,让学生自己去找一找哪些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在通过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去发现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到最后学生不但发现了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还发现了既能被2又能被5整除数的特征。

……

通过这种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开放形式的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这样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充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评价方式的开放

新课标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是说,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情况纳入评价范围,把学生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对学生有价值的所作所为,即使有些与预定目标不那么符合,也要给予支持和肯定,对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给以足够尊重。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例如,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对于一些基础差的学生,鼓励他们只要会一步也可以举手回答,当他们回答对了一步,教师及时鼓励,久而久之,他们的胆子大了,会的步数也多了。

三、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纽带

现代教学观点认为:课堂教学实质上是一个复杂的师生心理活动系统,是一个人格、情感交流系统。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数学课堂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的过程。

(一)营造和谐氛围、沟通师生情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过程是师生进行认知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过程。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享受,则参与学习的兴趣也就会更加浓厚。教师温和的语调、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信任的点头以及一个的动作、一句赞美的短语,是构成和谐氛围的因子,是沟通情感是桥梁。它能带给学生欢愉和力量,其作用难以估量。苏霍姆林斯说:“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学生如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无知,甚至是愚蠢的举动或现象时,教师千万不可怒不可遏,大发雷霆,而应该是耐心提示,逐步诱导,帮助他们解围。例如每天批改作业,都要观察和了解哪些同学没掌握好。因为学生等待的不是简单地打“√”或“×”,他们期望老师能面对面地指出问题,帮助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双方心理沟通了,订正就会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而且效果也会好。持之以恒,就会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合理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情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用具体的事例和不同的方法,创设求知情境,努力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枯燥的材料变生动。创设情境,既要根据教学内容,又要注意适时适度,达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目的。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一开始创设了一个“学生考老师”的情境,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笔者很快说出能不能被3整除,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情感,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及时进行评价、调节学生情感、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评价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情绪的增强剂。因为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都希望自己的成果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肯定。教师评价时,用激励性的语言或动作,有利于调动学生情绪,满足学生精神的需要,还能促使学生主动去寻找自己发展的目标和在群体中的坐标。评价既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评价可体现出一种集体主义情感和群体性的爱,尤其是对学困生。每当评价时,我总是注意洞察学生的情绪表现,并迅速、及时地过用手势、眼神或通过提问等加以调节、使学生情感朝着预定的情绪目标发展。对学生的答问,我是洗耳恭听,并一概表态。答得好的我立即报以掌声,或加以肯定、鼓励;答不上来的我用“再看看”“再提提”给以点拨,并送上期待、信任的目光。

例如一个学生板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到最后一步做错了,如果教师大刀阔斧地打个“×”,这实际上是一种全盘否定。我没有这样做,而是细致地观察,凡是做对的步骤都打“√”,只有做错的步骤才打一个“?”,这样学生一看,四个步骤我做对三步,最后一步因粗心算错,以后注意不就行了吗?这样订正把评价的激励性和诊断性结合支持,既不损伤学生自尊,纠正了知识错误,又赢得了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和尊敬,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

总之,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以“真实”为基石、以“开放”为阶梯、以“情感”为纽带,才能“真实”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戴风明.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教学观与数学有效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12(12).

[2] 陈建权.课堂教学节奏与数学有效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1(2).

[3] 陈力.数学有效教学的留个“发生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2(1).

上一篇:在作业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下一篇:陈曦 在音乐的世界里,你肯定是不会骗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