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动漫教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途径

时间:2022-03-23 05:16:58

论动漫教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途径

【内容摘要】文章针对近几年国产动漫缺乏中国元素的现象,提出动漫教育应尽快转变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以中国艺术精神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和度和认同感,掌握与传统艺术相关的创作技能,并最终实现从崇拜美日动画到重视传统文化的创作观念的转变。

【关键词】动漫 教育 传统文化

纵观近年的国产动漫,其在表现形式、题材内涵上大多较为类似。无论是从片名、故事背景,还是从角色姓名、整体画风上,都明显受到美国和日本动漫的影响,鲜有中国元素的呈现。占据市场主流的还是那些缺乏民族风格、盲目追随国外动漫的作品,整个行业的生态令人堪忧。众所周知,动漫产品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很大影响。动漫以及相关的衍生产品的输出,不只是简单地丰富了青少年的课余生活,而是会进一步地影响其身心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对其思想观念、价值认同等精神领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十分明显的美育效果。因此,中国动漫界应该积极倡导具有中国元素的动漫作品,创造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动漫形象。

作为动漫从业人员的主要输出者,高校动漫教育专业中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高校动漫教育者仅仅一味地提倡美日动漫,不能潜下心来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那么中国动漫将很难有突破性的发展。因此,动漫教育迫在眉睫。那么,究竟该如何结合传统文化呢?笔者认为,这应该具体地落实到动漫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上,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的内容切实地体现在一些具体的课程中。

首先,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传统文化的熏陶。纵观国内各大高校动画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偏重于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文化课的缺席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不仅直接忽略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使其成为只有专业技能而综合素养差的片面人才,而且会间接地使学生潜意识里认为文化课程无关紧要,从而失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信心和认同感,忽视或者低估传统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作用。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动画专业的培养方案应该结合技术类的基础课程,适当地增加传统文化的课程或内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兴趣,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第一,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信心,并树立以传统文化为方向的奋起直追美日动画的紧迫感。现今,中国元素被中国动漫界所冷落,却屡屡被美、日创造的动画片所用,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当下中国动漫作品的创作缺憾,鼓励其用深厚且丰富的中国文化作为动漫发展的底蕴。第二,在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中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如结合已有的动画史论课程,通过系统地梳理中国动画发展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动漫发展的价值,并使其明白,中华文化伴随左右的作品不仅可以深受国民的喜爱,也会给世界呈现新的视听享受。此外,还可以在剧本创作等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国历史、文学、哲学思想等内容,让学生有意识地将目光聚焦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熟悉并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第三,有意识地开设一些传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如文学名著选读、中国历史、儒释道思想等,使学生能够更为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

其次,要注重与传统技术工艺学习的配合。目前,大多数动画专业的教学,在教授完基础课程以后就将重心转移到动画制作流程的教学上,偏重于对技术、软件的教学,而对传统工艺的传授较少。针对这种现象,课程设置上应该增加机会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并接触体现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如木偶、剪纸、皮影、水墨画等。具体的教学过程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在传授绘画技法等课程时,可以结合优秀的国产动画,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理念和技术手法,并意识到要想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动画作品,结合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表现形式。第二,适当开设一些教授传统工艺技法的课程,如木偶、剪纸、皮影等。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其了解更多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初步掌握各种工艺的基本方法,使其在今后的创作中可以灵活运用。同时,有条件的院校还应该设置某一两种工艺的选修课程,使有兴趣的学生有机会系统地掌握该种工艺的技法核心。

再次,动漫产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应体现在动漫角色的形象塑造上。而角色形象的塑造又可具体从角色造型和表演风格两个层面来进行。在《角色造型》等相关课程上,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符合中国人特征的形象设计方案,如要想让角色符合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不仅应该包括角色的相貌体态(是否具有东方人或者黄种人的特征),还应该包括角色的服饰道具(是穿汉服还是唐装,是佩剑还是抚琴),甚至包括其不经意间的行为举止(是文质彬彬的儒学之士,还是善骑射的游牧民族)。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系统介绍,结合具体案例的比较,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何种造型更能体现中国艺术精神。在表演风格方面,教师应在动画表演等相关课程中结合具体的动画片,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各大表演体系,及其各自的特点。如在《大闹天宫》中,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借用了中国传统戏曲所特有的程式化的表演,几乎所有的人物造型都展露出深厚的京剧舞台表演范式。通过教师的讲授,使学生在与其他表演体系的比较中更好地掌握各种表演体系之间的差异,从而在今后的创作中有意识地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表演风格。

综上所述,动漫教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应该切实地落实到动漫专业的培养方案上。教育者应转变教育观念,不仅应该专门开设一些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课程,还应该在其他课程的传授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寻找机会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为动漫教育的繁荣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上一篇:大学生舞蹈教学中情感的培养办法 下一篇:针对老龄化用户的人机界面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