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医院导视识别系统的情感设计探究

时间:2022-07-23 03:11:28

儿童医院导视识别系统的情感设计探究

【内容摘要】儿童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其面临的是处于特殊生理阶段和相对弱势的生命群体,患病儿童应该享受怎样的医疗体验,方能减轻他们患病的疼痛和对医病的恐惧,是值得建筑设计师、环境艺术设计师以及平面设计师思考的一个问题。解决儿童医院导视识别系统方面存在的问题,关注对患儿的心理呵护,能够营造更完善的就医环境,与此同时有助于增强医护人员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对其他专业医疗空间设计也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儿童医院 导视 情感设计近几年来,我国的儿童医疗水准有了明显提高,但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丰富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仅是医疗水平的提高已经不能满足于大众,大家逐渐开始对医疗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医疗环境”,是指人们对医院空间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意识的综合评判。①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环境的改善在实现最基本医疗意义的同时,体现的是对“人”的关怀。儿童医院导视识别系统的设计属于医疗环境设计的一部分,笔者经过调研发现,目前,这一领域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尚不成熟,部分儿童医院已经认识到导视识别系统对整个就医环境的重要性,但鲜有成功案例出现。几乎每家医院仍旧以白色作为主色调,让包括患儿家长、患病儿童在内的就诊人员感到严肃、缺少关怀。此外,医院的导视系统混乱、与环境不能和谐融洽也是问题所在。实际上,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医院,早已抛开白色而选用更具人情味的色彩来改善整个环境。

本文针对儿童医院中导视识别系统设计存在许多亟待解决问题的现实情况,从视觉传达设计的层面,以人文关怀的视角,说明对儿童医院导视识别系统设计研究的意义所在。儿童医院导视识别系统情感设计研究,体现了对患儿、医护人员及患儿家长等的关怀,对于提升专业医院品牌形象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患病儿童的心理特征及情感表现

一般儿科患者对疾病缺乏深入理解,根据过去的认知经验,看到的白色的墙和口罩就会联想到将注射止痛药,承受疼痛,从而产生“白色恐怖”的心理反应,心理活动通常与快速变化的情境相关联。儿童的个性差异与年龄段有关,具体表现为不同的心理特征以及不同的行为表现。

对于年幼儿童来说,对于病痛往往不会认识到有何种后果,因此,当他们十分惧怕治疗检查过程所产生的痛苦和不适,常常表现为拒绝、哭闹;然而作为年长儿童,他们明白到医院就医是为了身体能够尽早康复。儿童虽然心里可能极不情愿配合医护人员,但是在大人的劝说和鼓励之下,他们在行为上还是会较配合医生的治疗。

此外,年幼的患儿会因为加重的病情表现出哭闹不安和抱怨的行为;年龄稍大点的患儿,则更容易出现心情焦躁、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精神状态差、话语减少等现象。

国外儿童医院的设计注重娱乐性,医院环境给患者家或是游乐园的感觉,其特征是吸引患儿安心休憩或开心玩耍。于是空间显得生动活泼,充满了情感,使儿童具有归属感,不再排斥。因此,它们做到了对患儿身心的关怀和体贴,这就是情感设计的意义所在,其所体现的或许不是可以量化得出的效益,却能够明显地体现在减轻患儿的身心痛苦、减少患儿家长的焦虑和照看工作,以及使医护人员检查工作的开展更为顺利。

二、儿童医院导视识别系统构建方法

在构建这个导视识别系统初期,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导视识别系统的使用者是谁、每一个信息元素应该在空间的何处体现、导视信息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予以呈现。

1.使用者

导视的使用对象决定了导视信息的内容、安放位置以及界面设计、材料工艺等各个方面。在儿童医院这一空间环境中,导视识别系统的使用者按照年龄划分主要有两个年龄群体,即患病儿童(一般涵盖了初生婴儿到18岁的患者)以及患儿家长(年龄大概在25岁到40岁之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是站在患病儿童的角度为他们提供更温暖的导视空间,但是导视识别系统不是只供欣赏的视觉元素,更是包含重要指示信息的形态。大部分患儿并不具备完整的信息读取能力,因此需考虑到导视系统童趣化的同时避免过于幼稚,还应注意保证其信息传递功能,以帮助家长带领患儿快速到达目的地。

导视使用者决定了导视的空间布置类型,进入儿童医院之后,导视使用者都是步行,使用者的移动距离具有一定的限制,有的漫步、有的短暂停留,或驻足仔细阅读。因此,步行者有更多的自由度来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取信息。

在医院环境中,使用者往往处于急切就医的心态中,因此需要数量大、密度频的导视信息,并希望获得的导视信息有持续感,不然人们容易迷失。

研究表明,人在某一空间中移动位置一定距离之后,通常会下意识地找寻方向并对当前位置进行确认。因此,步行标识的间隔距离通常设定是150米至300米。步行者空间的标识高度,是按照人的眼高设定的,通常采用141厘米的眼高作为视觉中心高度的标准。

2.构建模式

如表1所示,按照患者看到标记的顺序,医院标识系统通常分为五个层次。

就一般综合性儿童医院而言,主要是由医疗部分(含门诊、医技、住院)、医疗后勤部分、行政办公部分和生活服务部分所组成。其中医疗部分是医院的主要部分,后勤部分起支持保证作用,行政办公则是医院的组织管理部门。

3.导视标识分类

在研究某一环境中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时,应该从信息的类别出发,将人们从视野中提取信息时所需要的信息分类研究。层次和序列是人类空间认识中的重要角色,其将现实环境中的信息分门别类,可以帮助导视系统设计者逻辑性地传达信息。

导视信息根据设置位置分类可以分为:悬吊型、突出型、墙挂型、自立型。悬吊型:从顶棚悬吊的标识有直接安装在顶棚和悬吊在顶棚两种类型;突出型:从墙壁及立柱等向大厅和通路方向突出的安装类型;墙挂型:安装在墙壁上的标识,有嵌入型、半嵌入型和墙外挂置型等;自立型:安装在地面或路面上的方式,分为固定型和可移动型。其中,悬挂型和突出型一般位置较高,便于使用者在远处获得信息,可用于大方向的引导和位置确定。

除此之外,由于儿童身高的关系,视线的位置要比大人低得多,所以需要适当增加地面标识以及墙壁标识成分,吸引儿童的就诊兴致。

导视信息根据信息要素的类型可以分为指南标识类、诱导标识类、名称标识类、说明标识类和禁止标识类。医院的整体导航地图包含较大的信息量,可供使用者驻足观看,属于指南标识类。诱导标识往往用于使用者行走时的指引标识,因此每个标识都不必含有太大信息量,但是需要在路线上进行较大量的设置,确保导视信息的连贯性。名称标识是用来标明目的地信息的标识,如儿童医院设有皮肤科、中医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都需要名称标识,表明每个科室的属性。说明标识所包含的主要是解说性质的信息,医院的医疗设施使用说明等都要用到。禁止标识是对行为的规制,包括警告、提醒等功能。

三、色彩设计

通常的导视系统色彩设计,是针对某个标识牌的界面上的某种背景颜色或前景颜色,但这只是狭义上的导视系统设计,实际上运用色彩界定空间是一种很有效的信息传达媒介。色彩是极好的视觉组织者,运用色彩明确界线的意思并不是在门窗框上涂上一种颜色,而在墙上涂上另一种颜色。相反,运用色彩是指在儿童医院各个科室区域的工作区墙面、地面、天花板、屏风等加上特殊并且合理的色彩,以显示这一区域起止位置。

通常道路节点、走道交汇点是人们对导视信息有需求的位置,可以设置地点确认符号和方向指示符号,用以表示当前位置信息以及对周围环境前后左右的去向加以指示。例如,可以将X、Y轴向的地点用不同的色相来区分,以确定方向。

有的医院将去不同科室的路线选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在墙面上或者地板上,由大厅一直延伸到所在科室,并与挂号单据的颜色保持一致,病人只需跟随相应的颜色指示就可以到目标位置。

心理学家有研究显示,幼儿时期的儿童一般更喜欢艳丽明快的颜色,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审美偏好会逐渐从艳丽的色彩转向柔和的色彩。需要注意的是,强烈的颜色不利于儿童集中注意力。虽然儿童喜欢鲜亮的颜色,但是基本颜色过多,会使得医院空间过分活跃。除了具有医疗功能的专用空间外,一般大面积的色彩宜清淡雅致,宜用高明度、低彩度的调和色。

实验证明,颜色可以吸收噪音。浅绿色或浅蓝色可以吸收高音。一些研究者指出,每个音质都可以找到一种可以消音的颜色,从而减弱噪音。因此,色彩不仅仅是在视觉上给人愉悦感,还能够帮助病人抚平情绪,消除疲劳,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在儿童医院中,不同的科室或者楼层采用不同色彩倾向的导视识别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辅助治疗,同时利于患儿及其家长快速分辨所处位置。

门诊大厅是患者出入最频繁的空间,大部分是急于就诊、心情忐忑的人群。因此,色调明快、舒适稳定的绿色较适合使用,可以暂缓人的情绪波动,平复就诊人员的心情。急诊室更多的是由情绪极不稳定、极其焦虑的患者家属组成,面对这种情况,应避免大面积使用容易让人情绪冲动的红色、橙色以及易产生压抑感的黑色,银白色或者银灰色等中性偏冷的色系可考虑使用。手术室的色彩选取也很重要,由于医生在进行手术操作时,长时间面对红色的血液,容易产生视觉后像,即绿色。这样对医生的辨识力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一般手术室多采用淡蓝绿色的设备,服装和墙壁来解决这一问题。儿科病房则要注重营造一种温馨亲和的感觉,温暖的橙色搭配绿色、红色、蓝色等,可根据具体科室协调使用。

医院餐厅也是医疗环境中的重点,橙色可以使食物看起来更加可口美味,同时增强人们的食欲,所以适宜使用淡淡的橙色调。

德国图特林根医学城儿童医院的导示系统设计,设计师用不同的色彩代替文字和图形来指示不同的科室。医院每层楼设定一个代表颜色,从蓝色―绿色―红色―黄色―灰色,色系渐变过渡,使医院的不同空间各具特色,患者能够清晰地辨别自己要去的楼层(图2)。

四、图形设计

1.公共符号设计

公共符号主要是由图形、色彩和简洁的文字组成,用来传达某种方位或者指示信息。根据公用符号的功能,可以将其分为导向性公共符号、表征性公共符号、指意性公共符号和形象性公共符号。在儿童医院的导视识别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应该属于导向性公共符号以及指意性公共符号,形象性公共符号也相对重要。

在儿童医院中,公共符号的使用者一方面是充满童心但是健康不佳情绪不佳的儿童,另外一方面是患儿的家长,所以在考虑到儿童个性化、童趣化的同时,还注重信息传达的准确性。

2.图形设计

儿童医院病区的图案设计元素风格首先应该传达出医院宁静和平的氛围,同时不失活泼童趣,在病区环境的公共区域大面积墙面上可以绘制幅面较大的壁画,地面或者天花板上也可以采用较大面积的手绘图装饰;病房走廊的墙体可运用条状指示图案装饰墙面,进行连续的导视信息的传达;护士站是医院的一个公共区域,负责向病人或者其家属提供咨询服务。通常护士站服务台下方的区域刚好为儿童身高可视区域,是设计时进行图绘装饰的较好位置。

结语

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儿童医院导视识别系统的重要作用的意识在不断增强,设计师也开始意识到这一特殊环境中的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导视识别系统也是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除了上述关键点,导视所运用的材料工艺、触觉感受或者是医疗环境中的气味导视、声音导视、多媒体导视都是至关重要之处,需要更深入研究来完善儿童医院导视识别系统的情感表达。

注释:

①董黎,吴梅.医疗建筑[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教师:周月麟

上一篇:20世纪赋格新语言 下一篇:行业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三对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