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在高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3-22 05:49:08

多媒体教学在高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 本文首先探讨了高职计算机教育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论述了多媒体教学在高职计算机教育中的优势,然后列举出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及对策,最后总结出一定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才能促进教学手段的改进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多媒体 高职计算机 教学模式

一、高职计算机教育中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重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强调的是动手能力。针对计算机专业来说,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必需、够用”为度,更注重的是,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熟练程度,在充分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动手的实践操作能力,由此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为学生更好的就业做准备。而对于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高职计算机教育,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演示教学法等成为了教学的主要方法,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是高职计算机教育的必然趋势。

二、多媒体教学在高职计算机教育中的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整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单纯的老师在前面讲解,学生不能动手参与,渐渐的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多媒体教学则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并且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powerpoint中的制作演示文稿的任务中,演示文稿的主题为“香港旅游景点介绍”,并且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香港旅游景点的概况、图片、视频等等,学生都能寓学于乐,积极主动的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了内容丰富而生动的演示文稿。

(二)多媒体教学能增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要将所要讲述的重点及大纲一一的书写在黑板上,书写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处在等待状态,浪费了一部分的课堂时间,而且黑板上的内容如果擦去就不能再重新获得,给学生的复习带来很大的不便。运用多媒体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教学大纲及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前做好演示文稿,课堂上可以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不仅节省课堂时间,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而引导学生思维方式。而演示文稿可以发给学生,长久保存,随时调出来方便学生的复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解决高职计算机教育的重点难点

在高职计算机教育时常常碰到一些知识点比较抽象难懂,单纯的凭教师讲解授课学生不会那么容易理解。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把重点难点知识表现出来,比如制作成具体形象的图片、视频,或者对某种应用软件的操作流程演示一遍等,学生就可以很快理解的这些知识点。例如讲解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如果只利用书本上简单的文字和图片介绍,学生印象不会那么深,没有具体的演示没有实际的动手操作也比较不容易接受。利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将具体的测试工具使用方法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此有效地解决重点难点。

三、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及对策

(一)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1、学生过分依赖于多媒体,产生惰性。

多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呈现出大量的信息,比如课件和一些文档,使用方便。也正是因为这种取用的方便性,促使学生忽略了笔记,完全依赖于课程文件的回放;使学生越来越依赖于多媒体,产生“惰性”。

(2)多媒体课件包含的内容过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学习效果。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课件教学,忽略了高职计算机课程的特点,那么高职计算机中的多媒体教学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屏幕转换速度过快,而忽略了老师的课堂引导,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听课,从而降低教学的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的对策

采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各取所长。传统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边写边讲的过程来带动学生的思考,所起的引导作用不是其他媒体可以替代的。教师在制作课件的同时注意突出重点,将内容的梗概做成幻灯片,而课程内容则要在课堂上,教师亲自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的同时能将重点记在笔记上。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将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无法进行的抽象知识形象的演示给学生。两种教学方式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优势,谁都无法取代。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只有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各取所长,相辅相成,才能优质的完成教学任务。

四、总结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对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结合高职计算机教育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度的对教学手段作出调整,要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各取所长,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柳传志跨界卖蓝莓 联想控股上市画饼 下一篇:BB10新机销售惨淡 黑莓转战软件管理服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