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周刊要有女性意识

时间:2022-03-21 10:31:23

女性周刊要有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就是指女人对自身的女性性别的清晰认知。能够了解到:女人,并不天生就是女人;女人的生存,首先是作为一个人的生存。所谓“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也能做”。实际上暗含着女性的价值要由男性标准来衡量,相反,没有人提出“女人能做的事情男人也能做”。所以,相比其他国家。中国女性的“女性意识”十分淡薄,女人都学做男人,“男性中心”得以在“男女平等”社会环境中延续下来,女人在不知不觉中又把“女人”丢失了。尽管社会鼓励女性独立、自主,但在家庭生活中,女性还是继承了传统的角色:生儿育女、操持家务,为丈夫孩子作牺牲。女性被现代社会赋予了双重标准,女性概念淹没在了女儿、妻子、母亲的角色中。

一、当代传媒女性意识缺失

电视征婚节目可说是对当代女性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很多女性在镜头前的说话和做派,包括言谈举止间透露出的价值观,实在让人不敢恭维。看起来这个时代的女性,得到了空前解放,其实被解放的不过是她们的身体,几乎和心灵无关。

这和女性在成长期。大众文化对她们的塑造有关。眼下,各种流行时尚、女性情感读物和情感剧、流行音乐、女性杂志、美容、烹饪、健身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今天的女性。这些与女性有关的消费品,都隐含一个主题:就是发现女性的身体,要把呈现女性身体的美丽,当做一种生命和社会责任。从某种程度上,身体在女性意识中成了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如果你对女性的身体疏于护理,你或许就会受到惩罚。对身体的这种自恋和拜物式的崇拜,弥漫着当下所有与女性有关的文化样式。

这些观念不断被重复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引发女性的消费冲动。因为所有对身体的养护,都牵涉到对商品的消费。于是,无数女性迫不及待地冲进相关的消费场所,将女性献给美容、香水、瑜伽、按摩、疗养等,并把它们当做对女性的解放。这不得不说是当代女性的悲哀和女性传媒的肩负的重大责任。具体来说,当代传媒女性意识的缺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女性的宣传报道娱乐性、生活性居多,事业性较少,女性强者形象少,有关女性的新闻报道很难摆上显要的位置等等,希望媒体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女性。

第二,大力宣扬贞节烈女,大多数女性在阅读时对于格调和利益低下的题材表现出很反感,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积极向上的题材,女性最不喜欢的题材分别为守忠贞的烈女,暴力事件、凄惨的感情故事和名人的花絮等。

第三,刊登残害妇女的报道屡见报端,不少媒体,特别是女性媒体,经常长篇累牍的刊登一些残害妇女、抛弃妇女,妇女为情而伤害他人或自杀等题材的报道,不少人认为这样的题材故事性强,有卖点,也有人认为这样的文章能够警示妇女,唤起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应当推广。大多数女性认为警示妇女不一定非要通过血泪斑斑的案件和事实,采取积极向上的宣传同样可以达到目的。

二、女性周刊怎样宣扬女性意识

作为当代传媒的女性周刊。作为社会文化体系的一部分,自然无法回避男权主义意识为主导的文化传播。几乎所有对女性和传媒的研究都指出,媒体上的女性形象有失偏颇,无法反映女性的生存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当代传媒女性意识缺失。因此,强调女性应该对自己的社会角色进一步觉醒,寻求独立、自主、尊严和人格是当代女性周刊责无旁贷的责任。

1.直面现今社会女性与男性的矛盾,促使女性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

可以说,中国当代的女性意识充满了危机。女性与男性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个人生活中,如怀孕、性、抚育孩子、家务劳动等这样的实际事务上。如何认知这些行为与女性角色的关系,并达成一个相对主流的社会观,对于女性意识来说是更重要的议题。女性媒体要本着对女性负责任的态度宣扬女性解放,而不能简单地将其宣扬作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束缚”的摆脱,而应该更有对女性责任的承担,以及由此应当获得的社会尊重。

2.自觉抵制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的侵蚀

眼下各种媒介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建构,表达了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角色的种种期待,以及男性话语对女性的想象和叙述。性别陈规下的女性类型主要有贤妻良母、职业女性和作为娱乐消费形象出现的女性,表现出性别不平等的角色定型现象;另一种现象是,女性概念意味着女人的“外表美”,各种商业广告、报刊封面等,诠释着“做女人”的另一层含义,女性化的衣着成为做女人的重要内容,女性如何扮美自己成为做女人的首要任务。女人的外表(而不是成就或者心灵),被用来衡量女性的魅力和价值。为了获得男性以及社会的赞赏和青睐,单一的女性形体美标准让当代女性又一次迷失了做女人的方向。

对此,女性周刊应大力鼓噪新时期的女性意识,女性在男权主义背景下经受了多年男权笼罩、控制的历史过程后,要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加以觉醒,而寻求独立,自主、尊严、人格以及与男性平等的性别意识,尤其要时刻提醒女人,要有意识地拒绝被商品社会所“物化”,要号召女人,用自身的独立、自强、自信将社会对女人的关注从女人的“身体”转向女人的“头脑”与“心灵”。弘扬女性特有的思维方式、生存本相、情感特征、生命感受和审美情趣。

3.女性周刊要以帮助女性提高竞争能力和生存技能为己任,多为女性的权益呼吁。并增加服务于女性生活的实用信息量

进入新世纪,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她们对自己的形象、品位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女性周刊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除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国际大事之外,还应对政府部门的女政治经济管理者、高校以及研究机构中的女研究者、经济生活中的女创业者做大量报道,增加女性在媒体上的发言机会,同时大量关注社会生活中女性权益事件。

上一篇:“全民记者”时代传统纸媒体的出路与发展 下一篇:浅谈报刊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