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三聚氰胺分析方法的探索

时间:2022-03-21 08:21:10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三聚氰胺分析方法的探索

摘要:本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从流动相的比例、流速、柱温、检测波长等方面探索了测定三聚氰胺的最佳检测条件。采用HPLC进行测定,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XDB-C18(46×250 mm,5 ?m),流动相为:缓冲溶液(柠檬酸和辛烷磺酸钠的混合溶液):乙腈的体积比为88:12,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 ℃,进样量为:20 μL,检测波长为:238 nm。在线性范围内0.8~80 μg/mL,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77.002X+8.0288,相关系数为:0.9999,最低检出限为:0.04 μg/mL。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 三聚氰胺 线性 检出限

三聚氰胺(Melamine)(化学式:C3H6N6),俗称密胺、蛋白精,IUPAC命名为“1,3,5-三嗪-2,4,6-三氨基”,分子式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它是白色单斜晶体,几乎无味,微溶于水(3.1g/L常温),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不溶于丙酮、醚类,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

1.3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配制

1.3.1 标准溶液的配制

2、结果与讨论

2.1流动相比例的选择[2]

实验以柠檬酸和辛烷磺酸钠的混合溶液为缓冲溶液,调节缓冲溶液与乙腈的比例为80:20,85:15,89:11,88:12,90:10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缓冲溶液与乙腈的比例为88:12时,三聚氰胺的出峰位置,峰形适宜且无其他杂峰干扰。三聚氰胺高效液相色谱图见图1。

2.2流速的选择

调节流速分别为1.0,0.8,0.5 mL/min,当流速降低时,保留时间延长,峰出现拖尾,因此为了提高分离效率,选用1.0 mL/min作为流动相的流速。

2.3柱温的选择

调节柱温分别为20,30,40 ℃,实验发现:柱温对保留时间和色谱峰的峰形没有特别大的影响,所以,选用接近室温的温度(30 ℃)为最佳检测温度。

2.4进样量的选择

调节进样量为10,15,20 μL。对于同一浓度的标准溶液,峰面积与进样量成正比,故增大进样量能增大峰面积,能增大最低检出限,但是进样量越大,色谱峰易拖尾,同时进样量也受仪器的限制,综合考虑,最佳进样量为20 ?L。

2.5检测波长的选择

将三聚氰胺溶于甲醇水溶液(V甲醇:V水=1:1),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200-400 nm范围内进行扫描,结果显示,三聚氰胺在238 nm处有最大吸收,故选用238 nm为最佳检测波长。

2.6标准曲线与最低检测限

三聚氰胺的色谱峰面积(Y)对其质量浓度(X,μg/mL)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77.002X+8.0288,R=0.9999,线性范围为0.8~80 μg/mL,将浓度为0.8 μg/mL的标准溶液逐步稀释,得到三聚氰胺的最低检出限为0.04 μg/mL。三聚氰胺标准曲线见图2。

2.7重现性实验

按照上述优化后的色谱条件,将40 μg/mL的三聚氰胺标液连续进样6次,得到三聚氰胺的峰面积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06 %,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2 %。

2.8加标回收率试验

准确称取同一种乳饮料(5次),同时添加已知量的三聚氰胺标液,按照GB/T 22388-2008进行样品处理,按照优化后的色谱条件进行色谱分析,计算加标回收率,样品测定的加标回收率为95.5-98.5 %。

3、结论

本文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分析三聚氰胺的方法,最佳检测条件为:流动相为:缓冲溶液(柠檬酸和辛烷磺酸钠的混合溶液):乙腈的体积比为88:12,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 ℃,进样量为:20 μL,检测波长为:238 nm。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好,灵敏度较高,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建平等. 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9, 26 (7), 635-636.

[2]蒋宝秀. 浅析三聚氰胺检测与流动相的关系. 科技资讯, 2011, 18: 81

上一篇:探讨塑料管道静液压试验检测影响因素 下一篇:谈加油机检定中如何有效测控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