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院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3-21 02:18:38

浅析职业院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语文课程是文化基础课,学好语文,不仅有利于职校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还能帮助他们提高综合职业素养。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比较尴尬的局面,在校时间越长,学生越不喜欢语文。为此,笔者采用调查问卷、访谈调查、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对职校语文教学现状进行思考与分析,旨在探析进一步提高职校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

1.功能弱化

随着“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理论课为实践课服务”的观念的不断深入,学生选择上职业学校,就是为了学到一门手艺,忽视了语文的功能。学生普遍认为,语文学好了,专业课不精通,找不到工作;语文功底差,专业课过硬,饭碗根本不存在问题。

2.教学脱离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知识经验和兴趣的差异,往往在充当教学“把关人”角色时,会在有限教学时间内删选教学内容。然而,教师所传授的,未必是学生想学的,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懈怠心理。

3.兴趣不浓

多数学生将语文课程片面地定义为识字和说话工具,认为其可听可不听、学好学坏无所谓。于是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就不奇怪为什么有的学生会“专心致志”地阅读其他书籍,有的学生时不时要关注一下自己的手机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习惯性地“肿”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些职业院校甚至对教师上课讲授时间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鼓励学生多说。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职校语文教师往往受困于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认为讲得多,学生接受得就多。

2.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视野,但长时间地注视屏幕,也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最后导致学生昏昏欲睡,兴趣全无。

3.没有限度地鼓励学生“说”

培养学生“能说会道”是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却存在着教师极力想让学生多说,但往往要么冷场、要么东拉西扯,甚至有学生借机聊天的现象。

三、改进措施

1.课前准备心中有数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以及教师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教师要根据自身情况,将课本与生活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实用技能。如,在讲解《明湖居听书》一课时,在授课前,先给学生介绍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说书,将其与现代的演唱会结合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感悟观众对于听书的热情,体会白妞演唱技艺的高超。

2.课堂教学手法多样

(1)课堂提问。通过提问,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使他们自觉地接受、掌握课堂知识。特别是在讲解新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悬念,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文章《明湖居听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伏笔这一写作手法,让学生观看教师制作的6分钟《功夫》小短片,考考他们,让他们依次说出谁的武功最高,寓教于乐,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2)找错误。为了让学生不犯某种错误,光靠教师“声嘶力竭”,效果并不好。对于字词掌握情况的检查,笔者采用每次听写,叫两名学生去黑板写,听写结束后,再叫两名学生去检查之前同学的听写错误的方式,这样反而比以往教师批改的效果好。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语文教师都会抱怨应用文不好讲,讲不生动,导致学生听着听着就走神了,注意力很难集中。上述方法应对应用文讲解是非常有效的。教师在讲解完基础知识后,可带领学生将错题以游戏的形式让其找出并改正。这样学生在纠正别人出错的过程中,自己也会注意。

(3)拓展相关知识。一节课若教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述,势必造成学生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继而感到疲惫。适时穿插一些妙趣横生的例子,往往会使平淡的课程变得生动,富有情趣。在讲到《东山岛梦蝶》环境污染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讲讲当前大家关注的雾霾天气,分析一下雾与霾的区别,以及其对我们自身的危害和有效防护措施。

3.课下交流坦诚相待

语文课是架构学生价值观的一门课程,作为一名任课教师,如何更深入学生群体呢?每次批改作业附带若干评语,与学生亲切交谈,渐渐发现孩子们会在作业后面跟我说些“悄悄话”了。在讲解老舍先生《我的母亲》一课时,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小任务――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洗脚,观察并记录他们的表情,将德育融入其中。教学是双向的,教师在教授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激励并影响着教师。将师爱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最终转化为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不断进步的内部动力。

参考文献:

[1]主 毅.职业教育视域下语文教育人文性的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1(07).

[2]姚 池.对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思考[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11).

(作者单位:宁夏农垦中专学校)

上一篇:守候的“心”: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现状研究 下一篇: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