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时间:2022-03-21 12:53:21

我国消费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信贷模式,消费金融在发达国家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的消费金融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仍然处在发展的初期及探索阶段。本文从研究我国消费金融的视角出发,系统阐述了消费金融在我国运用的基本概况及必要性,指出我国现阶段消费金融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促进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的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消费金融;制约因素;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一、引言

消费金融作为一种新的消费信贷模式,目前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国内学者近几年也积极参与对消费金融模式的研究,国内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系统阐述了消费金融的发展模式,既有对理论内涵进行了多维度的创新,也有从发展模式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作为一种新的消费信贷模式,消费金融可以促进消费者的现期消费,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拉动经济的增长,在投资和出口增长明显回落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作用,意义重大。

二、消费金融的概况

(一)消费金融的内涵

由于消费金融发展较晚,目前,对于消费金融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因此对于消费金融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笔者认为,所谓消费金融,主要是指金融机构为了满足消费者当期或者预期对商品或者服务的需求而提供的金融服务。由于可支配收入始终是居民开展消费需求的前提,而消费需求既取决于当期可支配的收入水平,也与未来的预期可支配收入息息相关,当消费者的当期收入无法满足当期需求时,他们就有可能通过借贷预期收入来满足当期需求,消费金融正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而产生的。

(二)消费金融的分类

从已有的业务模式和市场现状来看,目前消费金融主要可以分为如下三大类:

1.结合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主要是通过与线下的3C卖场开展合作关系,为线下的消费者提供3C产品的分期付款业务,如买单侠这家公司,它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算法模型为年轻人提供信用借贷、小微借贷的消费金融服务。

2.直接发放个人贷款的消费金融。相较于前者,这种类型的消费金融模式更加直接,放贷由公司直接运作,其方式主要是通过采用大量的人力进行信贷产品推广。

3.校园市场分期。这类消费金融主要定位于校园电商平台,并为电商平台提供消费赊账服务,如趣分期这家公司,它主要是面向大学生提供分期购物和现金消费等服务,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商品以及超前的购物体验。

三、消费金融发展的必要性

(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与消费金融发展存在互动效应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低,还有很大发展潜力。按照国家的政策要求,未来二三十年,我国的城镇化速度将会不断加快,每年将有1000多万人口转移到城市,人口的转移与变化将会给消费和投资的快速发展带来巨大拉动效应。

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可以带动投资和消费的需求,依据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会拉动最终的消费水平增长一点六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消费金融可以为储蓄向投资与消费转化提供渠道,为居民提供多样性的消费信贷服务和产品,以满足其最终消费需求,通过优化金融市场结构来推动城镇化进程。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为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2015年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提升到了66.4%,经济增长正转向由消费拉动为主的局面,消费金融将会成为消费领域万亿级别的大市场。另外依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过去5年时间内,国内居民的总消费支出几乎翻倍,平均增长率达14%。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将会持续地增加,预计2018年将达47%。对于消费金融而言,“互联网+”意义重大。“互联网+”将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现有的消费金融领域进行“洗牌”,重新塑造全新的消费金融业务模式。对于消费金融行业而言,“互联网+”无法回避,最优的选择是接纳并适应它。

四、消费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中国传统的消费习惯制约着消费贷款的需求不足

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我国居民仍然坚持着“量入为出”的思想和习惯,更加倾向于以当期的收入为基础来开展消费活动,对于“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这种新型的消费信贷模式一时还难以接受,另外,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也较为低下,承贷能力有限,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也加深了他们的危机感,从而助推了预防性储蓄的行为。

(二)与消费金融相关的法律体系和制度建设仍然相对滞后

我国目前的消费信贷法律体系和制度建设尚不够完善,目前还没有一部系统科学的信用法律体系来支撑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由于缺乏相关的例如客户信用状况查询、借款人违约处理等制度法规和体系,在无担保和法律保障的情况下,消费金融公司更容易面临着信贷风险。

五、消费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加大消费金融知识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应该扩大与消费金融业务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逐渐改变传统的消费理念,使他们逐渐接受信贷消费模式、扩大消费意愿,帮助消费金融的客户做好风险收益分析,从而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应该积极推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调节国民收入差距水平,通过减税让利等措施扶持相关企业的发展,逐渐提高居民消费的经济能力;同时,也要不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解除居民消费上的后顾之忧。

(二)逐步完善与消费金融相关的法律体系和制度建设

针对借款人违约现象频发,消费金融公司信贷风险加大的局面,国家必须加快消费信贷法律体系和制度建设的步伐,通过严格的法律体系和完善的制度机制,逐步淘汰问题平台,促使消费信贷行业进入“良币驱逐劣币”的良性循环,同时创新与完善我国的消费贷款模式,积极开展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无抵押、无担保消费贷款模式试点工作。

参考文献:

[1]杨鹏艳.消费金融的理论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经济问题探索,2011(5).

[2]刘丹.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借鉴[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1).

[3]李燕桥.中国消费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选择[J].山东社会科学,2014(3).

作者简介:周昊天(1992-),男,汉族,湖北黄冈人,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上一篇:从TPP中看当今中国农业发展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发展的挑战与选择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