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落后地区主导产业形成的作用

时间:2022-03-21 03:55:57

外商直接投资对落后地区主导产业形成的作用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4jj14)了项目。

作者简介:彭新万,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发展理论。

摘要: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贡献。本文将FDI影响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机制引入到主导产业形成中,认为FDI对主导产业的形成具有资本、技术外溢、产业结构、制度变迁以及路径选择等效应。落后地区具有资本、技术、产业结构及制度等方面的后发优势,充分利用FDI能够加速其主导产业的形成。

关键词:FDI;作用机制;后发优势;主导产业形成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导:1008-2972(2006)03,0021-03

截止2003年底,全国累计合同利用外资9,431.3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14,71亿美元。2002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33,771、09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3.37%(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研究表明.FDI对于中国东南沿海较发达省市经济发展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同时,相当文献对FDI作用机制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这些文献表明,FDI不仅有助于在当地建立新兴产业,而且还能使传统产业升级,使内向型经济向出口导向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演进。其实,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较多的中国各省市的经济发展中不难发现,其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相当程度上是FDI通过推动当地主导产业形成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发展经济学认为,落后地区具有资本、技术、产业结构、制度、劳动力等方面的后发优势(郭煦保,2004)[1]。因此,本文在通过对FDI的作用机制和主导产业的形成机制的分析基础上,结合落后地区的后发优势,探索FDI在加速落后地区主导产业形成中的作用。

一、主导产业的市场选择准则和集聚过程分析

主导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份额,其生产率和发展速度一般要超过一般产业,同时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具有一定的外部效应,对其他产业的增长有一定的影响。

赫克希尔-俄林理论认为,对于一个地区来讲,应该发展能充分利用本地区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或资源的产品,换取生产要素或资源相对劣势的产品,从而生产这些产品的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关于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罗斯托认为,在众多产业部门中,每个成长阶段都有与此相应的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部门,这些部门的增长、变化、转移、更替决定了经济成长阶段的变化,一个主导部门的增长会带动四五个以上部门的增长。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学家在研究产业结构时,提出主导产业市场选择的“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市场选择主导产业的基本准则有四个:(1)收入弹性准则,即收入增长率与产品需求增长率之比,这从产品市场需求方面反映了成为主导产业的可能性;(2)发展度准则,发展度指生产率的上升率,用来判断行业的发展水平和效益水平,这从产品市场供给量方面反映选择主导产业可能性;(3)产业关联度准则;(4)比较优势准则,即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区位优势所带来的成本指数[2]。

从根本上说主导产业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政府可以通过市场分析与预测来扶持有潜力的产业,从而对主导产业的形成施加影响。一个主导产业的形成,需要经过技术、资金、产品、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传递、重组、渗透和集聚才能实现。主导产业的形成大致有四条可选择的道路:第一,以某主导产品(拳头产品、名牌产品)为核心,通过对产品不断深化开发,形成系列产品和系列技术,集聚在主导产品周围的是与之相关的企业和行业,这些行业和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就出现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主导产业。第二,行业规模集聚,在同行业中产品系列层次多,技术关联大,但无大企业和名牌产品,通过一大批中小企业在一定区域或城市中的竞争和发展,形成区域性行业规模优势,成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第三,以大企业为核心,带动其他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形成区域性的集聚经济。第四,以科技研究开发为中心,形成高科技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产业群体[3]。美国硅谷、台湾新竹的高科技开发区,走的就是这条路。

二、FDI对主导产业形成的作用机制

FDI不仅有助于当地新兴产业的建立,而且也有助于传统产业的升级,从以上有关主导产业和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的文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结论:更为重要的是FDI对一地区的主导产业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

第一,从FDI的资本效应和外溢效应来看,FDI是“打包的资本、管理技术和生产技术” (Johnson,1972),也就是说FDI不仅是物质资本,而且是涵盖人力资本、技术知识等多种因素的广义资本概念,在资金、技术、产品和信息方面具有优势,即,具有资本、技术、信息、产业结构、制度等直接或间接效应。而一个主导产业的形成,需要经过技术、资金、产品、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传递、重组、渗透和集聚才能实现,即FDI为主导产业的形成提供了资本、技术、信息、制度等方面的条件。

第二,从市场选择主导产业的基本准则方面来看,FDI及其相关投资在当地建立的产业具有符合市场选择主导产业的四个基本准则的条件。邓宁(John H.Dunning,1977)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的程度、类型和进程取决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其中所有权优势是指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的、东道国国内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这类优势主要采取无形资产的形式,包括技术优势、企业规模优势、组织管理优势和融资优势,所有权优势使FDI符合主导产业选择的发展度准则和比较优势准则;区位优势是指企业在投资区位上具有的选择优势,FDI在投资决策时会考虑其产品的现实需求情况和潜在的需求情况,选择在使其产品具有优势的国家和地区投资,从而使FDI所投资产业符合收入弹性准则;同时,从上文有关FDI的资本效应和外溢效应的分析可知,FDI是符合关联度准则的。所以,FDI具备符合市场选择主导产业的四个基本准则的条件,从而促进当地主导产业的形成。

第三,从主导产业形成的道路方面来看,FDI及其相关投资具备在当地形成主导产业的条件。首先,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大企业往往具有良好的产品和著名的品牌,以其品牌和产品核心,开发形成系列产品和系列技术,并且集聚一批相关的企业和行业,从而在当地形成相应的主导产业。其次,通过FDI引进国外成熟适用技术,利用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同时加上相关的配套行业和产业,在当地建立一大批相关的中小企业,形成区域性行业规模优势,成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同时,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建立大型企

业集团,例如汽车行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以这大型企业为核心,带动其他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形成主导产业和区域性的集聚经济。另外,为了利用当地相对廉价的高素质研发人才,跨国企业还会在当地建立研发中心,以利用当地的人才优势,这就可能形成以科技研究开发为中心,高科技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产业群体,形成相应的主导产业[4]。

综上所述,FDI有助于当地主导产业的形成。下面我们用图表的形式进一步描述FDI对主导产业形成的作用机制。

三、FDIV有助子加速落后地区主导产业的形成

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资本形成和引进FDI都相对较少,下表利用2002年的数据,以江西省为例,将江西省与临近省市的GDP、人均GDP、资本形成额、FDI和就业人数进行比较,表1为江西省和邻近各省市2002年的实际数据,表2是根据表1中的数据以江西省数据为基数,将各邻近省市的数据形成江西省相应数据的指数,从而将各邻近省市的数据与江西省数据进行指数化比较。

从上面的两个表可以看出,邻近各省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好,资本形成和引进POI较多。与邻近各省市相比,除安徽省之外,江西省的GDP和资本形成额都是最少的,但是就业人数的差额并不是太大,并且江西省的总人口也比较多。对上表进行分析,如果定义江西省就业人均FDI资本为1,而与江西省邻近的上海为10,江苏为5.2,浙江为2,安徽为0.2,福建为4,山东为1.8,广东为5.1。这说明资本在江西省相对稀缺,资本的边际收益率较高(实质是资本的后发优势),而从业人口相对过剩。因此,引进FDl,对于像江西省等这样落后的省份的资本形成和主导产业的形成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第一,通过FDI的直接资本效应和间接资本效应加速落后地区资本的形成。FDI的直接资本效应是指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直接增加了该地区的资本存量;FDI的间接资本效应主要体现为产业连锁效应和示范与牵动效应。产业连锁效应主要表现为外国直接投资通过带动产业前向辅投资和后向辅投资而产生投资乘数效应,外商投资企业通常会吸引为该企业提供中间产品的企业的相关投资,即前向辅投资。同时,如果外商投资企业选择当地企业作为分销商或者当地企业使用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品,这就会产生后向辅投资。产业示范与牵动效应主要表现为由于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而带来的市场竞争加剧,迫使当地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当地企业的投资量。但是,当地资本存量和依靠当地资源形成的资本有限。所以,对于像江西这样的落后地区只有大力吸引外资,利用FDl的直接资本效应,加速资本形成的速度,充分利用现存的资源禀赋,提高现存的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率。同时,利用FDI的间接资本效应,通过产业连锁效应和示范与牵动效应,落后地区可以通过FDI吸引周边较发达经济省份的资本,进一步提高其资本的增量和存量。

第二,FDI的技术外溢效应。Kokko(1992)在《外国直接投资、东道国特征和溢出》一书中定义技术溢出效应为:由于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于公司,从而引起当地技术或者生产力进步,但跨国公司子公司又无法获取全部收益的现象。FDI技术外溢效应可以归结四个渠道:示范-模仿效应,竞争效应,联系效应和培训效应(张建华,欧阳轶雯,2004)[5],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落后地区可以发挥技术的后发优势,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利用外资,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同时通过微观经济主体即企业和个人的技术模仿与学习,从而使微观经济主体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二,FDI的产业结构效应。FDI的产业结构效应来源于有效地开发东道国的比较优势,外国投资者带来资本、管理技术和生产技术等资源,不仅有助于当地建立新兴产业,而且还98使传统产业升级,使内向型产业向出口导向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演进。比如,江西省可以有效利用FDI的技术优势改造提升原有的机械、钢铁、纺织、医药、陶瓷、森工、建材、建筑等传统产业,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利用FDI参与发展食品工业,依托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扶持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名、特、优、新产品和旅游、方便食品。利用FDI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建立一批新型主导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FDI的制度变迁效应。FDI通过影响制度供给和需求的某些因素从而促进当地的制度变迁。外资的介入,本身就影响了当地企业的产权制度;外商投资企业的示范效应还会加速该地区企业的改革,加速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同时,FDI还会影响政府的一系列制度,如财税、金融、外汇管理、投融资、外贸、价格方面的管理制度;另外,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还会着手改变官本位的传统观念,改善服务,从而使当地的非正式制度也会得到改善。

第五,路径选择。落后地区可以通过引入国际上的名牌产品在当地的投资,以该主导产品为核心,通过对产品不断深化开发,形成系列产品和系列技术,同时集聚与之相关的企业和行业.就出现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主导产业。落后地区还可以引进国外成熟、国内适用的技术,通过行业规模集聚,在同行业中形成多层次多系列的产品,通过一大批中小企业在本地区的竞争和发展,形成区域性行业规模优势,培育成为本地区的主导产业。同时,落后地区还可以通过引进大笔的投资,或者与当地企业合资,建立大型企业,例如汽车行业企业,以此为核心,带动其他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形成该地区的主导产业和集聚经济。

第六,建立专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利用现有的主导产业,通过主导产业和产业集聚效应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有针对性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并建立专业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规模,并提高市场占有率。专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产业集聚效应,即,引导相关的产业企业在同一区域的开发区内投资建厂,并且根据产业状况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提供相应的服务,这就有利于当地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出和盈利。

参考文献:

[1]郭熙保.后发优势与跨越式发展[N]光明日报.2004-01-06.

[2]彭新万.略论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确定问题[J]商业时代,2005,(9).

[3]王旭章,区域性的主导产业市场选择、集聚和扩散[J].铁道师院学报,1998,(5),

[4]孟亮,宣国良,王洪庆.国外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6).

[5]张建华,欧阳轶雯.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经济增长――对广东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3,(4).

责任编校:凡夫

上一篇:股权分置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下一篇: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税收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