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03-21 02:00:13

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114-02

语文课堂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奠定学生言语和书面交流的基础。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都包含基础知识,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写作技巧指导,育人要素渗透等内容。如果教者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探索,就会获得较好的教学效益。为此,笔者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是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真正围绕教学目标施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教学目标是教师通过实施多种教学手段以期实现的目的,而学习目标则是学生经过研究、思考努力完成的任务。例如,《蛇与庄稼》,其教学目标应是通过学习课文是学生了解简单的生物链常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课文的基本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并总结规律,利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学习目标则是了解课文内容,认识事物之间一定的联系,懂得只有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把事做好的道理。一节课中,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教学生学习方法,掌握必要知识,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生活和生存本领。实践中往往由于教师钻研大纲不够、挖掘教材不深、理解作者意图不透,导致课堂教学思路不清,目的不明,从而阻碍课文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上每一节语文课,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设计好教学目标,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程序,辅以恰当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是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学生只有掌握学习方法并形成良好习惯,才能逐步增强学习技能,提高学习质量。我们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如朗读方法的指导,根据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诗歌等,确定基本语调,尤其在古诗教学中朗读技巧指导更为必要。以《咏柳》为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种读法称为4/3分,但不管如何划分节拍,关键是让学生体会语感,读出诗的意境和韵味。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持之以恒地注重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水平一定能提高。识字、阅读、写作也是如此,只要你强化了某方面训练,学生就会在某方面突出。良好的学习方法犹如知识存储的钥匙,谁拥有钥匙多,谁的知识就丰富,能力水平、综合素质就高。

3.是突出语文课堂教学示范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语文教师的语言文字必须过关,能够给学生树立榜样。比如,老师的字好,可以说像老师这样写;老师的朗读水平高,可以说像老师这样读;老师的文字功底强,可以说像老师这样写;学生可塑性强,模仿力更强,教师的一言一行尽收学生的眼底,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诲,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田,并萌芽、开花、结果。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学生方方面面的楷模,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做出示范,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为学生健康成长打下牢固的基础。

4.是强化语文课堂教学思维训练

学生的思维训练无时不在,教师一定要抓住思维训练这个纲,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蛇与庄稼》一课,鼠多--糟蹋粮食--农民欠收,这样农民就想办法解决鼠害。蛇吃鼠,就除掉了鼠害,保证粮食丰收。在谈到猫与苜蓿的关系时,猫多就知道苜蓿长得好。原来,苜蓿靠土蜂活动传播花粉,而田鼠多了影响土蜂活动,土蜂不能正常活动,苜蓿当然长得不好,而猫多则鼠少,土蜂可以正常传播花粉,苜蓿自然就长势良好。通过阅读课文,分析课文,学生受到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老师要进一步启发学生说说周围的生活环境中那些事物是简单联系?哪些事物是复杂联系?对学生进行发散训练。之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这又是对学深创造思维的训练。可以说在任何一篇课文中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只要你用心设计思维训练方式,学深在每节课都能得到良好的训练,自然会收到可喜的效果。长此以往,学深就会更加聪明,解决问题的方式将更灵活,更简洁。

总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改变语文课少、慢、差、费现象,关键看教师综合素质如何,能否扎扎实实地在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上下功夫。只要教者舍得情感投入、精力投入,在语文教学中深入探索,学生就会主动学习,主动创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论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下一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助推尖子生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