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3-21 01:43:23

谈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科学探究是指一种有理论指导的探究,探究活动具体包括观察、提问、猜想、实验、比较、推理、概况、表达应用及其他活动。新课程倡导科学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在我们课改区的中考中科学探究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探究式教学,将科学探究既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又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通过探究式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原理,树立良好的思维品质,又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并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养成科学探究习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增强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达到真正意义的教学目的,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 在教学方式上多采用探究式,培养学生质疑思维能力,形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1.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并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发展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探究问题,形成主动的、活跃的、和谐的气氛的学习过程。因此,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多采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通过质疑、探究过程,从“学会”向“会学”转化,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2.科学新课程顺应探究式教学

宁教版《化学》内容的选择,教材知识的结构编排等顺应探究式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化学新课标教材中实验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体现在实验内容的选择、实验的呈现方式等方面外,还增加了一部分突出科学探究的实验和突出过程体验、科学方法渗透的实验,而且实验不再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需要学生做的实验增多。教材知识结构的种种变化,目的是强化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自主性,增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及探究能力的培养。而且教材中还增设了一些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等密切相关的科学小探究,这样可以从熟悉的知识、现象入手,也可以以光盘、实验、多媒体影视中大量的现象为素材,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通过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教学中教师应顺应教材知识的结构安排,提供给学生探究空间,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思维品质、习惯、能力。

例如,学习金属腐蚀时,让学生观察自行车、护栏、铝合金等的生锈,进行调查分析,探究生锈因素及防锈措施,做到掌握第一手材料,增强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相关内容的兴趣,获得新知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二、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逐步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1. 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过程的引导

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究活动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评价五个环节。

(1)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没有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就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在探究教学中要求培养学生洞察质疑问题的能力,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敢于思索,逐步形成思考的能力。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问题生长“的土壤,使学生想问;进而引导学生针对内容从不同角度以适当方式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及思维方式,通过一次次探究在潜移默化中逐步交给学生提问方法,形成提问技巧,使学生想问、会问、善问,提高学生提问能力,最终形成提问技巧。

(2)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先导。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能帮助探究者明确探究的方向和内容,从而为有目的的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奠定必要的基础,避免盲目性,培养学生探究的逻辑思维品质。

(3)制定计划对完成科学探究起引航作用。引导帮助学生制定合理完整的科学探究计划,才得以使科学探究活动有计划进行,顺利完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效率品质。

(4)实验与收集相关证据是进行科学分析的依据。实验现象和相关证据是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依据,探究过程中应引导如实纪录实验现象(如化学实验中出现的色、态、味、温度等的变化)、数据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严谨品质。

(5)分析与评价:收集的实验数据并不等于探究的结论,实验数据是对实验事实的客观纪录,探究的结论是在实验现象、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所得出的结论或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在科学探究中,分析与评价是得出正确结论不可缺少的环节,及时恰当分析与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科学态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也离不开教师的分析指导作用。在学生探究阶段,教师要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巡视学生探究情况,及时给以指导,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缺陷,使学生选择最合理或设计更合理的方案,避免实验的盲目性或误入歧途等,推动探究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科学探究过程也离不开教师针对性评价,评价是为了改进和完善科学探究,有效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探究活动评价恰当,如激励性评价,可使学生心理上得到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此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滋生学习主动性,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需要适时、因材、适当评价;需要多视角、多形式、多途径全面评价;需要用动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评价。因此,教师应重视科学探究过程的分析与评价环节,使学生逐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提高探究问题效率、能力。

2.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方法的渗透和体验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方法、掌握和内化科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科学思维发展,提高科学素养。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欲望,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会参与,进而使尽量多的学生有积极、主动、愉快的情绪来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并逐步将科学方法应用于探究中,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因此,在探究过程中要重视科学方法的渗透和体验,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不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增强探究的科学性、严谨性,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 下一篇:利用典型题目让学生快乐地复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