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聊聊天

时间:2022-03-20 08:02:59

我们希望有这样的老师:字里行间透露出旺盛的生活力,满眼是绿油油的生命底色,以及开放而饱满的心灵视野,这样的老师本身就是一篇绝美而创新的作文。老纪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她有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作文姿态,有丰满而灵动的作文思维,有与生活接地气的作文理念……得此师者,作文旅途不再焦虑也!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与纪老师一起共叙作文的故事与美妙,通过每一次见面,在不同的见面场合中,加深对作文的认识,激发写作的兴趣,让写作成为一种快乐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来吧!

就是前不久吧,莱芜市教研室组织老师进行教师写作培训,让我也去讲两句,末了问我,纪老师,到时候,怎么介绍您呢?

我是不大习惯别人叫我“您”的,因为我觉得,我实在还够不上“您”,所以当时我就纠正,不是“您”,是“你”。

当“您”变成“你”的时候,我立马找到了感觉。

是的,老师首先必须是“你”,而不是“您”,这一点,很重要。

当老师是“你”的时候,就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和孩子站在同一个角度上,那么,这个角度是什么呢?

在这个角度上,我首先是一个女儿,就像所有的学生都是儿子或者女儿一样,你有着作为女儿自己的所思、所感,然后,你也会随时随地把这些感想形成文字。比如,有一次,我就写过一篇《今天母亲节》,内容就是自己为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表示一下对母亲的孝顺,就陪着她去逛街买衣服,但是,因为天气热自己又天生不喜欢逛街,整个过程都显得很不耐烦,但母亲却依旧非常高兴。整篇文章里,我没有刻意地说教,只是把这件事简和地叙述出来。后来,我在课堂上把它读了出来,无需做任何的点评,就会很自然地勾起孩子们的感悟,同时也唤醒他们内心深处一些很柔软的东西。这个时候,老师和学生是站在一起的。

然后,我还是母亲。从彼此关系上说,这个角色给人一种作为家长要凌驾于孩子之上的感觉。但是,这个角色的客观存在,也让我更能够站在父母的角度去促进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记得有一次,我在无锡上课,也是写作课,当我接到通知说让我给五升六的孩子上课而且课题可以自选的时候,我立马就想到了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个话题。因为,当时我的儿子上六年级,我发现,从五年级下半学期开始,儿子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迅速增强,而父母却没有及时地转变观念,这会导致彼此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还记得当时,我在课堂伊始读的一篇文章。

凉鞋・网鞋

“去,自己挑一双。”超市里,凉鞋的柜台前。我沉着脸对儿子说。

“挑呗,反正我不穿,哼!”儿子双手交叉,抱在胸前,悠闲地晃着,满脸的不屑与反抗。

“大热的天儿,你不穿凉鞋,热死啊!”公众场合,我努力压抑着自己的怒火,但还是引来了周围人的侧目。

“快点儿,小心我回家收拾你!”搡了儿子一把,我硬拉着他走近那一排排的鞋子。

在我的软硬兼施之下,儿子终于胡乱指了一双。忙不迭地付了钱,我们走出了超市。

回家路上,儿子离我远远的,无声地表达着他的愤怒与抗议。

我就纳闷了,这孩子今年怎么了?一入夏,他就跟我宣布:今年夏天不穿凉鞋,只穿网鞋。这我当然不能同意,你想啊,那网鞋虽然也有网眼儿,但毕竟小啊,这一小,透气性自然就差;再说了,儿子的脚本来就是汗脚,这一淌汗,一不透气,还不得臭死啊?再说了,高温下再捂着,脚不出问题才怪呢!

果不其然,不几天的工夫,这家伙的脚上就长了一串小水泡,而且蜕皮。我觉得,这都是让那网鞋给捂的!没的说,买凉鞋,穿凉鞋!

我想,买了凉鞋,他一穿,觉得比网鞋舒服,指不定就穿了,而且,这买都买了,不穿不就浪费了吗?

但是,我的如意算盘打错了。

“今天穿凉鞋吧。”看儿子背着书包走到门口准备换鞋,我提醒他。

“今天不行,上午有体育课,老师让穿运动鞋。”儿子煞有介事地说。

我疑惑地看着他,不知是真是假。

然后,每一天,他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穿。

如今,看着阳台上寂寞的凉鞋,我又是心疼钱,又是无奈,唉!

看起来,这篇文章并没有什么文采,只是用直白的语言把生活中的简单小事如实地记录下来,因为它来自于生活,所以,就很容易引起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共鸣;同时,这个文章的结尾是开放的:没有结果。因为没有结果,也就没有大人的倾向性,没有了大人的倾向性,那么,孩子就没有什么顾忌,可以畅所欲言,从而打开他们的言语空间。当言语空间打开的时候,彼此的言说讨论就会呈现出多角度多侧面所固有的复杂性,当事实的复杂性呈现出来的时候,言说不是单一的,那么文字的表达也就是丰富的。

老师,当然是我的社会角色。那么,这个角色是干嘛的?我觉得,它的作用就在于,发现孩子,发现孩子本身所固有的特质。我们常常说,要因材施教,在这里,因材是施教的前提,所以,发现孩子的材质就特别重要。同时,在发现的基础上,去帮助孩子发现这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他人还有自己。记得我们班里有个男孩子,每次写文章,都要写关于电啊机械啊这些很“科学”的东西,我这样一个笨笨的文科毕业生,对这些简直一窍不通,所以,对他这方面的东西,我完全无法进行知识性的引导。怎么办?鼓励。怎么鼓励?给他搭建平台,让他说出自己的见地,我可以不懂,但是,肯定会有孩子懂,那么,在这样的言说中,他就会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后,还可以求助于这个专业领域的朋友,让他们帮助推荐一些有助于孩子发展的书籍之类,以帮助他们走得更远。

其实,唆了这么多,我就是想说一句话,老师作为一个平实的人,站在孩子们面前,并且不断地用文字去表达自己,这对孩子的影响是具体而深远的,孩子本身的成长,是他文字成长的前提。

(纪老师博客:http:// .cn/ jxmxk,欢迎大家互动)

上一篇:孩子,请不要这样 下一篇:李瑞连 德艺双馨誉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