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感悟能力 激发创作冲动

时间:2022-03-20 06:13:14

【摘要】“这并不是第一次军训……上气不接下气的加速跑,大太阳下站到眼花的军姿,来来回回的行进立定……看似简单,却在毒辣的阳光和长时间的重复中变成了折磨,疼痛,疲惫,严格的要求…...

提升感悟能力 激发创作冲动

内容摘要:作品反映生活,不是再现生活,而是表现浓缩的、典型的、深刻的生活。对生活的感悟能力的乏缺,使得学生人生缺乏激情与认识深度。思想的苍白源于感悟的缺失,浅薄的作文出于感悟的迟钝。

关键词:提升 感悟 激发 创作

学生一旦具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把生活濡沫于情感之中。就会发现平静的水面下,激荡着的是动人的情思;隐秘的深山里,却孕藏着喜悦的鸟语花香。只有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学生才会真正领悟到生活的情与理,才能提升作文的品位。

1、感悟生活真实,创造艺术真实。

所谓真实,就是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古人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是在强调文章的质朴自然。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发现自己生活中的感悟。这种感悟就会入我眼,出我手。如学生习作《遇见更好的自己》高二年级的二次军训虽是短军训却给了学生更多的感悟,这感悟来源于身体与精神成长:

“这并不是第一次军训……上气不接下气的加速跑,大太阳下站到眼花的军姿,来来回回的行进立定……看似简单,却在毒辣的阳光和长时间的重复中变成了折磨,疼痛,疲惫,严格的要求……每一条都可以是放弃的理由,然而,有人说,如果不经历一些磨难,你永远都不会知道另一个自己的样子,永远不知道你以为的软弱可以变成坚强、执着,可以承担烈日的炙烤和困乏的考验……”

2、感悟生活矛盾,求得立意新颖。

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矛盾,使文章避免平铺直叙,而又生动感人。在一次叙写亲情内容的写作课上,大多数学生觉得无从下笔。其实,琐碎的细节、家庭的冷暖,正是构成生活矛盾的基本条件,平凡中孕育着令人意外的惊异。一位学生用父亲的语气写了题为《儿子,当你摔门后》的习作:

“儿子,我们不明白,为什么你的身姿俨然已是一位大小伙儿了,却还是学不会“换位思考”。尤其是你那摔门的一个动作,让我们又看到了你的小时候。只不过那时候的你会在大哭一场之后雨过天晴,现在却是冷冰冰,似乎我们日益衰老的手,再也捂不热你的心。

儿子,你曾经要求我们为你考虑,改掉我们的一些毛病。你难道没有发现吗?当你考试成绩不佳时,爸爸已经很少责罚你了。因为我会想,如果我是你,考场失利本来已经让人情绪低落了,再加上父母的责罚,是不是会让志气一蹶不振?于是我的话变成了“没关系的,爸爸相信你的实力”。

如果你为我们考虑,就会知道我们多么希望你能进步你能成功,然后你静下心去学习;如果你能站在我们的位置上,想想妈妈每天奔波洗衣做饭的劳累,想想爸爸每天陪你复习到深夜的疲惫,然后你到口边的伤害我们的话变成一句温暖的安慰;如果你为我们着想,给洗碗的妈妈搭把手,给工作的爸爸倒一杯水;甚至如果你站在我们的角度上,体会此时我们的难过,然后关掉CD机,从你的房间里出来,看我们的眼睛里带着歉意,带着暖意,带着情意……儿子,你才会理解我们的心。”

文章的可贵在于以生活中的细微言行折射出父母与孩子渴望彼此理解的的心态,反映出当代中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和升学的压力下难以解脱的无奈。

3、感悟生活底蕴,诱发写作冲动

“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便逐渐萌动和强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的时刻,就不可抑制地产生了通过文字倾泄心绪的写作冲动。

如一位异地求学住校生的习作《谎言和真话》:

“……我坐在墙角的位置上,嘴里塞满饿了食物,还是止不住的泪流。“真不像个男人”我在心里狂吼着。

……每次考试都在退步,……母亲打电话来问:“考得怎么样?第几名?”我就昧着良心说:“不错,前十名”。其实,那时的我已经在二十名之后了。

小时候我很讨厌母亲的虚荣心,但现在,我,一个男儿,堂堂七尺,连母亲的虚荣心都满足不了,我不知道这样的男儿还能做出些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来……

我依然在真话和谎言之间徘徊,一边是道德,一边是母亲的期待,我……

我想唯一调和的方式就是加劲读书,这样既可以说真话,又可以使母亲欢喜。纸是包不住火的,谎言终有被揭穿的一天。无论这谎言有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譬如为了爱,为了善意……

我仍在哭,一个虎背熊腰的男儿在向隅而泣,但我忍不住,真的……

为了向母亲讲真话,我只有不断进步。此刻,我希望母亲在身边,“儿子,不哭啊。”

这样的写作,是从胸中流淌出来的文字,真诚生动,荡涤人心。

生活是一个万花筒,蕴藏着人生百态与真善美丑。让学生贴近它,体察它,感悟它,作文不仅有了无尽的题材,而且平添了无尽的底蕴,折射出深沉的悟性。

(作者单位:河北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

上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理念初探 下一篇:把课堂还给学生是高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