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矿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

时间:2022-03-19 10:24:16

浅谈矿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

摘要:我国煤矿事故多发。受到特大灾难刺激之后,受灾者会留下心理创伤,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可能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带来负面行为。所以及时展开心理危机干预,确保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安全十分重要。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 煤矿事故

由于拥有世界上最复杂的地质形态,中国既是一个产煤大国也是一个矿难大国。仅在2007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为3786人,每年因煤矿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在300亿左右。同其他的地震、海啸等重大事故一样,煤矿事故很可能会带来心理痛苦或精神障碍(急性应激障碍ASD),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适应障碍。所以必须及时进行心理救援工作。

1、煤矿事故和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

1.1 煤矿事故

煤矿事故是在采矿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主要包括了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瓦斯突出、透水事故、矿井失火、顶板塌方等等。矿难发生后的抚恤和安慰固然重要,但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却常常被人忽视。

1.2 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的含义目前有多种理解,但可以总结出心理危机具有如下特点:有急性情绪扰乱症状,如紧张、焦虑、抑郁;认知开始改变,出现集中困难和记忆减退;发生失眠、头痛等身体不适;行为改变;重大心理应激;当事人无法用寻常办法并应用已有能力和资源解决当前出现的特殊问题。

1.3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是当个体产生心理危机的时候,对其进行有效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健康水平,避免精神崩溃、自杀等严重后果。简单而言就是对于处于心理危机下的个体采取有效措施,使其战胜危机,恢复心理健康,从而避免自伤和伤害他人,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

2、煤矿事故引发的心理危机的过程与特征

2.1 危机反应

个体面对危机的时候都会发生一系列的身心反应。不同人对同一事件的反应强度和持续时间都不同。对于重大事件,当事人的反应归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立即反应,又称为冲击期或休克期),麻木、否认、不相信。第二阶段(完全反应,又称为防御期或者防御退缩期),激动、焦虑、愤怒、痛苦等。第三阶段(消除阶段,又称为解决期或者适应期),接受事实,并为将来打算。危机过程如果超过6个月应视为病态。

一般的危机反应会持续6~8周。但是依据矿难的援救进度等原因,也可以是数月。

2.2危机反应的表现

主要表现在生理异常、情绪异常、认知异常、行为异常、交往异常等方面。而且每个方面并非单独发生,而是互相伴随。其中灾后最常见的症状是是抑郁和应激障碍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研究表明遭受重大精神创伤的群体,应激障碍发生率显著提高了3%~58%。

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延迟性应激障碍患病率为0.94%,急性应激反应患病率为18.48%;1988年前苏联亚美尼亚发生地震后3到6个月期间,产生PTSD达到74%,有抑郁困扰的也到了22%。

研究发现,老年人在较长时间内遭遇心理危机的程度要强一些,恢复也更慢。而相对于成年人,孩子们容易受到更严重的心理创伤。

3、心理危机干预的步骤

3.1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

有三种不同的干预模式。这三种模式为不同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方法提供基础。

(1)平衡模式(equilibrium model):适用于处理危机的早期干预。工作重心是稳定受害者的心理和情绪,使其重新获得危机前的平衡状态。

(2)认知模式(cognitive model):适用于稳定下来,接近于危机前平衡状态的干预阶段。通过改变个体的错误思维模式,是个体重新获得理性认识和自我肯定,直觉控制危机状态。

(3)心理社会转变模式(psychosocial transition model):适用于危机已经稳定下来的的阶段。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认识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共同作用的产物。

3.2 矿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步骤

心理危机干预没有特定的步骤,但其思想是共通的。

3.2.1 对危机进行充分评估。

要对矿难情况进行了解,包括道路、天气等矿难救援情况,目前政府的救援计划和实施情况。确定心理干预地点,目标人群和数量,确定危机干预技术,制定具体的干预程序,联络了解干预地区的病人、家属情况,干预团队的自我准备等等。在评估过程中要注意与受灾者或求助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以利于随后计划实施。

3.2.2 制定危机干预计划。

矿难的心理受灾人群分为五级。按优先级重点干预第一级人群,然后逐渐覆盖五级人群。根据目标人数和干预团队人数排出日程表。干预计划是限时、具体和实用、灵活可变的。最好有利于追踪随访。

3.2.3 干预计划的实施

(1)稳定当事者的情绪。专家组建议,如果医院伤员和家属过于集中,会给救援和善后工作带来隐患,所以建议尽量分散救治。对死伤者家属及其家属的信息通报要公开通明真实,以免引发激动情绪,给救援工作带来困难。

干预者要认可接纳当事者的心里状况,不要强行改变对方的感受和情绪,必要时候采用办法使其把压抑的情感发泄出来。

(2)让当事人认识并接纳目前的危机。解释危机产生过程,让当事人理解境遇,梳理生活的信心。这期间应该应用评估工具,对访谈人员进行心理筛查,重点人群评估、危机动力分析。根据结果,对出现心理应激反应的人员当场进行必要的干预措施。这些人群在治疗结束后要再次进行心理评估。

(3)提供应对危机的方法和技巧。要使当事人学会度过当前的危机。这也要求干预工作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健康的人格特质,甚至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并将人生阅历和成长经验用于实际工作中,帮助他们在危机前表现得成熟、乐观,有利于帮助心理危机受害者克服心理危机。

(4)鼓励其多参加活动。

(5)当事者危机缓解时候要及时中断干预,防止产生依赖心理。要鼓励他学会心理自救。

3.2.4 矿难后心理危机干预注意事项

矿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最佳时间是遭遇矿难后的24~72小时。24小时内不进行干预。72小时候干预的作用明显降低。心理危机干预必须和社会支持系统连接起来,心理危机干预和社会工作服务是精密结合的。

4、 结论

中国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研究起步较晚。但这项研究的思想始终是通用的。只有充分认识心理危机带来的危害和特征,才能有效利用干预手段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保证心理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建明,苑杰. 矿难后心理危机干预[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3.

[2]沃建中. 灾后心理危机研究:5.12汶川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调查报告[M]. 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8.9

[3]崔杨. 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和心理危机干预模式[J].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142-144

上一篇:高效充填技术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下一篇:关于LED日光灯管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