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人才全线告急  队伍亟待专业化

时间:2022-03-17 10:47:42

翻译人才全线告急  队伍亟待专业化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翻译教育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翻译协会称,目前中国翻译人才缺口大,师资严重匮乏。翻译人才需求旺盛,与人才供给之间存在比较大的鸿沟,特别是高素质的中译外人才缺乏。所以才会出现企业高薪聘翻译人才,却一将难求的局面。

专业化翻译人才全线告急

        中国虽是“翻译大国”,却远称不上“翻译强国”,因为翻译队伍的素质和水平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鱼龙混杂,粗制滥造之作、错译漏译、中国式外语翻译现象处处可见。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外国文学出版研究会主任任吉生指出:“翻译质量粗糙是中国的外国文学翻译界备感头疼的一个问题。近来,一些出版社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大量组织重译外国文学作品,而译本的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拼凑他人译作的抄袭现象。”“与文学翻译质量低下的问题相比,日常生活中的翻译差错现象更加严重。”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林戊荪指出,在中国,从旅游指南到产品介绍,从名胜古迹的说明到街头巷尾的标牌,外文翻译差错已到了“俯拾皆是”的程度。

中国翻译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职业翻译6万多人,相关从业人员保守估计超过50万人,注册翻译公司近3000家,实际承揽翻译业务的公司更有数万家之多。但大多数规模都很小,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翻译人员多是兼职,翻译水平参差不齐。高水平、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很少,缺口高达90%以上,根本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

据了解,一名优秀的专业翻译在时下的职场可是“超白金”群体,尤其是同声传译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同传的薪金现在的价码是每小时4000元到8000元。但目前不仅是同声传译,国内经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可以说是全线告急,主要可以细分为以下五个方向。

一是会议口译。会议口译在各种口译中处于高端,包含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种口译技能。除了应用于国际会议之外,也广泛应用于外交外事、会晤谈判、商务活动、新闻传媒、培训授课、电视广播、国际仲裁等领域。小语种的会议口译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二是法庭口译。国际诉讼、仲裁事务日益增多,对法庭口译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凸显。法庭口译译员的工作环境比较特殊,对法律知识也有较高要求,目前国内这一领域的高级口译人才几乎是空白。

三是商务口译。比会议口译的要求稍低一些,企业在国际贸易、谈判等过程中需要大量商务口译人才。

四是联络陪同口译。企业、政府机构都有大量的外事接待事务,联络陪同口译的任务就是在接待、旅游等事务中担任口译工作。

五是文书翻译。与口译相比,这类笔译人才的需求量和缺口更大。企业、出版社、翻译公司等机构都需要具备专业素养的文本翻译人才。

 专业化翻译人才匮乏的原因

       在我国,我们的外语教育已在向幼儿园延伸和普及,外语学习占用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然而,高水平的专业化翻译人才何以匮乏?

从翻译产业上看,中国的翻译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够成熟。翻译服务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但规模小,服务能力不强,市场拓展能力有限,在体制、机制上较其他现代服务企业也有明显差距,因此在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这是造成总体翻译水平不高的首要原因。从学科设置看,目前还没有翻译专业的学科地位。大部分翻译学校和机构都缺少专业领域的翻译课程,比如法律和医学文件、术语管理、翻译项目管理、翻译技术等,目前只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开设了法律和商业翻译课。从管理体制看,相比西方国家,中国翻译事业没有政府部门管理,也缺乏系统的政策规范。

另外,就是教育模式存在弊端。学校对外语教学和教育的“超常重视”,导致外语考级把学生的精力引向了证书或资格需求而非能力指向,考级一旦过关,对于考试者而言外语的使命便也完事,因为他已拥有了打通领取其各种资格证书的“敲门砖”。急功近利的学习心态,也造成了大量的高分低能,导致语言教育与社会需求大为脱节。而且,在全民都为外语忙之时,忽视最基本的中文素养,甚至出现作文竞赛外国人夺冠的事例。外语教育和学习的高投入并没有换来高的回报和产出,导致中国高水平的专业翻译处于青黄不接的境地。

   

   翻译人才专业化之道

    翻译不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简单的语言转化,它更多的是传递一种理念、思想、文化,有着比语言更丰富的内涵。

国家外文局培训中心主任王欣表示,翻译能力的薄弱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因为无法准确、及时消化来自国际上的巨大信息流,将会导致中国失去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将影响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推进速度。中国翻译界的落后局面成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走向国际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要改变中国翻译界现状,建设真正的“翻译强国”,必须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走出翻译人才专业化的星光大道。          

实现翻译人才的专业化,必须加强“职业化”塑造 。翻译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知识,除了学好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实战经验的积累很关键。这方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就是个典型,出版社蔡剑峰总编介绍,外研社对于翻译人才是“既用又养”: 专家资源库收纳了国内最高层次的、翻译水平一流的专家,指导编辑和专业翻译队伍;邀请国际汉学家为他们培训团队作讲师;不断引进和培养人才,与原有翻译共同协作,取长补短,壮大翻译团队,组成专业的翻译人才队伍,同时尽可能提供翻译机会,让他们获得锻炼提高,向更专业、更高层次的翻译水平发展。

   加强投入和管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提高翻译的高等教育水平,才能满足未来对于翻译人才的需要。从翻译教育现状来看,中国只有17所高校开设了翻译的本科课程,而翻译的硕士教育还在试点阶段,翻译专业化教育从数量上和师资力量上而言仍然不足。同时 ,我国现有的翻译公司大多规模很小,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翻译人员多是兼职且多直接上岗使用。这就不能排除那些唯利是图的公司,降低译员进入门槛,从而导致翻译市场泥沙俱下。 专家指出,要实现翻译人才的专业化,必须加强高校翻译专业的设置和师资力量;建立翻译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翻译公司的管理,通过翻译资格认证及持证上岗等手段,加强行业规范,保证翻译工作的严肃性和高水准,进而从源头上杜绝滥竽充数的现象,以提高翻译行业的整体素质。

加强自身的专业训练。 在我国,人们对翻译工作的了解并不多,甚至有一些误解,认为“学了外语就能翻译”。其实,外语只是翻译的基础,要做好翻译,还需要语言之外的特定技能,这得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才能实现。一名合格的专业化翻译,首先要掌握两种以上的语言,即自己的母语和外语,这是必备的两种语言能力。二是要具备翻译工作的特定技能。翻译是两门语言之间信息的转移过程,以会议口译为例,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理解发言者的语意,进行记录,然后精准地用另一种语言重新组合并复述。这个过程需要经过长期训练,对口译员的记忆能力、记录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都有很高要求。三是要求有广泛的知识背景,特别是对政治、经济、法律、国际事务要有所了解,是个杂家。另外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研究精神,不管在何种场合,都要如实、准确地传递被翻译者的意思。

上一篇:职场人气提升的十二条法则 下一篇:沉着应对 “智”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