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汉学家何古理的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研究

时间:2022-03-17 01:02:57

美国汉学家何古理的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研究

摘 要: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影响的扩大,中国的文学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外学者关注,包括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本文拟就美国汉学家何谷理对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接受研究、阅读研究给予评述。

关键词:汉学家 中国古代 通俗小说 何古理

对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研究,不仅国内的学者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国外学者也不断地投身其中,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形成一定的研究规模开始至本世纪初,美国汉学界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经历着不断的变化。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Robert E.Hegel(何谷理,亦称何古理)教授正是随着美国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汉学家,他是当今美国颇为有名的汉学家之一。

何谷理教授在中国古代文学及近现代文学研究都颇有建树,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早期,他就发表了《隋唐演义:其时代,来源与构造》(Sui Tang yanyi:Its Date,Sources,and Structure),此后发表了大量的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论文及专著,尤其致力于明清小说的研究。笔者拟对何谷理教授于8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在明清通俗小说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述评。

一、何谷理关于明清小说接受的研究

在明清小说的研究领域,很多学者往往聚焦于对作品的分析和对作家的探究,对于小说创作的分析一直是这一领域的研究主流。然而,小说创作的分析在明清小说研究中固然重要,小说的接受问题亦不容忽视。因为“如果一部作品没有被读者接受,它就不能算做真正的完成”。[1]何谷理教授在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几年就试图跳出明清小说传统的研究框架,最先以小说的接受为切入口来探讨明清时期小说的发展,尤其对明清小说接受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明清两代的白话小说的发展令人瞩目,有关明清时期白话小说的接受者问题,国内学者在上个世纪末以前基本上没有细致的探讨,一般只笼统地称其为“市民阶层”。然而,在国外这个问题却早已受人关注。何谷理教授试图通过总体上的分析及个案的解析来清理出明清白话小说的接受者层次。何氏认为尽管白话小说语言通俗易懂,但也只有接受过一定的文化教育的人才可能成为白话小说的阅读者。他试图以“受过一定的文化教育”这个标准来分析白话小说的读者具体是哪些人。通过分析,何谷理尝试得出如下结论:“明清时期有可能阅读白话小说的人毫无疑问非常广泛,包括官员、文人、那些为科举考试而受过教育而最终落榜的人;那些有一般的文化程度的人,例如富家的妇人和商人之子也应该读过小说;阅读技能相对比较低的人也可能是构成阅读群的一部分。”[2]何谷理又指出,明清时期的社会精英不是仅停留在白话小说“阅读”的层面上,而是更多地带着思想、趣味来“欣赏”白话小说,尤其是那些文人创作的白话小说。

二、明清小说阅读之分析

“为什么长篇小说流行将近两个世纪?”,“我追溯了长篇小说的文本历史,对作者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文本间的关系,也分析了一些主要的主题。但是,当这些研究变成了论著,看起来完满的研究成果却造成了更大的疑惑:当我阅读长篇小说时,虽然有些部分很吸引人,但是大多数却是平淡无奇的。总之,我在文本中发现了无数重复的相似的情节,索然无味。”[3]类似于这样的疑问和感受在《晚期插图小说的阅读》的序言中随处可见,带着诸如此类的疑问和感想,何谷理开始更为深刻地思考小说在明清时期的发展情况:到底是什么吸引当时的读者去看这些长篇小说?明清小说真的只是因为它的文本故事、情节而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吗?于是,何谷理开始考察吸引当时读者去阅读小说的另外一些因素。

1.小说中的插图。首先,何谷理发现了小说插图给予读者的强烈视觉冲击。他指出,明清小说插图对于小说的阅读与接受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其次,何谷理从横向上(基于明清时期一些不同类型的小说插图)做了比较,指出小说插图惯用的普遍性。再次,在人物的面部特征上,他注意到明清小说插图的人物面部特征缺少个性。何谷理认为明清小说插图的存在迎合了最广大的小说读者,正是因为小说插图的辅助作用以及插图的传统性满足了读者的需要也迎合了最大多数人的趣味,所以插图在人们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变得非常实用,也逐渐变得不可缺少了;由此,小说也更加有吸引力,更有趣味。

2.小说中的评点。除了插图以外,何谷理还注意到明清时期随着小说发展而兴起的小说评点,也对人们阅读小说产生了不可小觑的作用。确实,明代中晚期以后,小说评点开始兴盛。以李贽的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为滥觞,崇祯末年金圣叹完成了《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清朝初年毛伦、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作了评点,尔后又有脂砚斋等人评点的《红楼梦》以及闲斋老人评的卧闲草堂本《儒林外史》等一系列优秀的小说评点本出现。这些优秀的小说评点本一经出现,便深受读者欢迎并流行一时。对于小说评点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从思想内容、艺术性等角度做研究的。何谷理也肯定了小说评点在招揽读者方面的积极作用,但他将着重点放在小说评点对读者阅读的影响这一方面——浅析评点对于读者阅读的作用。首先,何谷理指出明清小说评点作为指导阅读的功能无论如何都不可忽略。“明清时期小说的读者似乎很愿意在那些已经读过作品的人和提供序言的人的引导下读小说。”[4]其次,何谷理认为小说评点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形成图像、激发想象的作用。总的来说,何谷理关于评点对于读者阅读小说的影响的分析,着墨不多且分析简单、并不详尽,但他想抛开的是学界一贯以来对于小说评点的思想性、艺术性的过分关注,而试图探讨小说评点在哪些方面影响了明清小说在广大读者中的阅读,进而阐明小说被广为阅读的又一因素。

三、何谷理的研究特点

1.传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心求证,大胆推测。何谷理的研究风格“承继了中国学界的传统治学方法,以历史文献为本……重视版本考证,完全遵循了中国学界的研究传统”。[5]二是宏观掌控,微观分析。何谷理对明清通俗小说接受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探讨影响通俗小说在明清时期发展的一系列因素,试图通过多方面的考察和分析,探究小说在明清时期发展的可能性。在研究的过程中,何谷理首先想做的是,对影响明清小说发展的一系列因素做宏观的掌控,从诸多资料的研究中得出宏观分析的结果;同时,他又努力使自己的宏观研究与一些微观分析结合在一起,使自己的阐述更为切实。

2.新颖性。首先,表现在研究角度的新颖。从整体上来看,何谷理教授期望从小说接受的角度来对小说在明清时期的发展做一个新的阐释。从各个部分的分析来看,其研究角度也体现一个“新”字。在小说接受的研究上,何谷理将插图作为研究重点。从小说插图本身的形制、特点来探讨插图对小说接受的影响。在对小说评点进行分析时,何谷理从评点对读者更为直接、更为直观的影响方面入手。其次,表现在分析方法的新颖。跨学科研究的含义除了课题自身的多学科性以外,另一种含义是方法的多样性,就是“可以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不同方法解决共同性的问题”。[6]早在60年代,美国汉学界就开始探讨与社会科学联姻,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跨学科的中国研究。何谷理的研究也正是运用了多样的方法,在文学研究中突出地引进了“量”的概念,运用统计学方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在一起,提高了论述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四、结语

如果将何谷理的研究与近年来国内学者相关的研究放在一起,它并不突出。然而,在上世纪晚期,国内大多数明清小说研究仍囿于传统的研究范围内时,何教授的研究却能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何教授关于小说插图与阅读之间关系的分析等内容令人耳目一新,开阔了明清小说的研讨范围。何教授的研究不只关注小说这个文学形式本身,还希望以小见大,说明中国文化历史的复杂。笔者以为他的这种努力对于明清小说研究有着重要影响,如一把钥匙,为后来者开启了新的大门,也为其他学者提供了更多思考的空间,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注释:

[1]李忠明:《17世纪中国通俗小说编年史》,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

[2][3][4]Robert E.Hegel:《Reading Illustrated Fiction in Late Imperial Chin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年版,第302-303页,第305页。

[5]曹晋:《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访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系何谷理教授》,文学遗产,2000年,第4期,第133页。

[6]侯且岸:《论美国汉学史研究》,新视野,2000年,第4期,第90页。

参考文献:

[1]李忠明.17世纪中国通俗小说编年史[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2]Robert E.Hegel:Reading Illustrated Fiction in Late Imperial China[M].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3]侯且岸.论美国汉学史研究[J].新视野,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2000,(4).

[4]曹晋: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访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系何谷理教授[J].文学遗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2000,(4).

(李艳丽 杭州 浙江农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310013)

上一篇:谈高中语文阅读课实践及反思 下一篇:妙笔绘声 如闻似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