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老年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时间:2022-03-17 05:48:00

心理干预对老年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住院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对100例老年住院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伴有抑郁情绪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药物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00例老年住院冠心病患者中合并抑郁情绪46例(46%),针对抑郁情绪的心理/药物干预能显著降低抑郁评分。结论 老年住院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情绪发生率高,有效的心理/药物抗抑郁治疗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心理状态冠心病 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233-02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冠心病作为当今社会最常见疾病之一,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情绪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达40%-50%[1],如何从药物和心理两方面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情绪障碍已成为医学工作者急迫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对老年住院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探讨心理干预对其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2009年2月至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连续住院的已确诊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男58例,年龄60-89岁。

1.2方法

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进行评估,对SDS抑郁指数≥0.5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前者予以心理/药物干预,后者仅予一般解释。

干预措施:医护人员要主动了解患者的想法,热情、诚恳、耐心地听取患者及家属的倾诉,并解答其问题,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合作,分析患者的现实思维活动、情绪变化、发现存在不恰当认知或对疾病不利的应对方式,及时给予指导、纠正、疏导、安慰、鼓励、帮助、放松训练,多用乐观的、鼓励性的言语肯定病情好转的征象, 有针对性地解答患者的疑问,力求减轻其负性情绪,保持情绪稳定,增强适应能力, 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药物干预:对SDS抑郁指数≥0.6的中、重度抑郁患者,可配合应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苯二氮革类、三环类等抗抑郁药物。

1.3观察指标

两组干预前后SDS评分及改变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00例老年住院冠心病患者中合并抑郁情绪46例(46%),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二组在性别、年龄、危险因素、临床诊断及治疗方式上经X2 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2 由表1可见: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评分无明显差异,两组在干预前后评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但对照组降分幅度明显低于干预组;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后评分及两组干预前后差值的比较亦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冠心病病人普遍存在着抑郁,但一贯以来未能被心脏病专家和初诊医生做出全面诊断。在40%-65%的冠心病病人中发现有临床重要性的抑郁症状,15%-25%的这种病人有重度抑郁障碍[2],与本研究中合并抑郁症状发病率46%相似。在一个为期1年前瞻性研究为诊断冠心病而进行导管术的病人中,基础存在抑郁比狭窄血管数量更能预测身体机能和活动干扰,即使在控制了医学上共病和治疗后[3]。抑郁既可使已有冠心病的预后更差也可在健康人群中构成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它是通过以下机制与冠心病联系起来[4]:第一,抑郁导致自主神经激发和下丘脑-肾上腺皮质和交感肾上腺功能亢进;第二,抑郁的心脏病病人显示心率变异性下降,是由于交感神经张力相对增加和(或)副交感神经张力相对下降所致,此可增加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危险;第三,抑郁可伴随血小板集聚力的变化。

表1两组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因此,心血管病病人中存在抑郁状态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对抑郁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有两种方法:药物治疗与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治疗的基础。本研究中通过心理干预,SDS评分明显下降且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根据目前冠心病的特点,在基本治疗过程当中,辅以心理支持干预治疗能够促进疾病的康复。故冠心病的治疗,不仅要有目前最先进的药物和介入技术的干预,还应给予抑制恶性心理状态滋生方面的治疗。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5]。

参考文献

[1]杨菊贤.行为医学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医学导刊,2000,2(6):40-50.

[2] Glassman AH,O’Connor CM,Califf RM,et al.Sertalin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I or unstable angina. JAMA. 2002, 288:701-709.

[3]Sullivan M,Lacroix AZ,Baum C,et al.Functional statu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 one-year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rol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Am J Med.1997,103:348-356.

[4] 陈灏珠,主译.Braunwald 心脏病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981-1994.

[5] 季康,黄捷英,沈璐华.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评估及心理干预[J]. 北京医学, 2005,25(2):69-71.

上一篇:6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调查分析 下一篇:医学院2009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