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3-16 06:09:32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在承接服务外包业务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文章通过对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现状分析,挖掘出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服务外包;国际服务贸易;对外经济

中图分类号:F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205-02

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分工的加深使国际外包业务逐渐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也给我国对外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是指将原在国内提供的服务通过一定形式的服务水平合约移交给国外厂商完成的一种境外服务提供形式,它一般通过离岸方式转至海外。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对我国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发现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对策是有必要的。

一、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现状

作为一个新兴的国际服务外包国家,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在近几年取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涉及的业务范围也不断扩展,涵盖了电子信息产业、生产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日韩两国是目前我国的主要服务对象,我国在承接这两国服务外包业务上具有一定优势。另一方面,我国已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形成了一系列国际服务外包园区,这些园区以外包产业聚集为特点,产生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然而从全球服务外包业务的承接上来看,我国所占市场份额还较小,竞争力不足,表1对当前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竞争情况进行了分析,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因此进一步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刻不容缓。

事实上,我国政府也意识到这一点,在2006年启动了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千百十”工程,并先后将大连、上海、成都、深圳、西安和北京、南京、天津、济南、杭州、武汉确定为我国首批和第二批“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二、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存在的不足

第一,语言方面的障碍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使我国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中缺乏竞争力。我国的英语教育相对落后,多数国人很难达到用英语与人自由沟通的水平,与印度等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德勤对全球42家跨国公司的调研结果,语言能力的提升是中国成为主要国际服务外包承接国所面临的一大挑战。除了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外,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以及因此产生的工作习惯、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也使西方国家企业在将服务外包给中国的过程中产生较高的沟通成本,从而降低了其将服务外包给我国企业的意愿。

第二,我国开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实力较差且数量不多。在目前阶段,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开展相应业务的企业数量稀少。而在这些开展外包业务的企业之中,绝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员工数量仅为几百人,仅有少数公司员工数量超过千人。而在印度,较大的外包企业员工数量已突破5万人。这种企业规模上的劣势又极大限制了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企业业务的承接量,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我国外包产业利润率不高,附加值偏低。由于我国软件企业的实力和规模有限,使其承接的外包业务缺乏技术含量。目前,我国软件企业承接的外包项目普遍都是由日本企业承包后分解出来的人工需求量高,但缺乏技术含量的加工型业务,其导致的结果则是我国软件外包产业的行业利润率偏低。我国中小型服务外包供应商的利润率一般小于10%,而大型服务外包供应商的利润率也仅为20%左右;而在印度,优秀的服务外包供应商的利润率可以达到30%以上。

此外,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还存在一些方面的滞后问题,包括相关法律、监管政策制定上的滞后,相关行业协会职能改革上的滞后,人才培养政策调整上的滞后,税收优惠政策调整上的滞后等,这些滞后问题都是阻碍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的因素。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三点解决对策。

第一,加强国民英语教育,全面提升我国人民在英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鼓励中西方文化交流,努力消除我国与外国企业合作过程中产生的沟通障碍,提升我国企业在承接服务外包业务中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寻求并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服务外包产业的政策和计划。目前,美日欧在国际业务外包方面做的较为成功,而这些国家根据自身特点的不同,所采取外包模式也有所差异,其具体采用的外包模式如表2所示。我国应在借鉴美日欧等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研究并制定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政策。例如,我国可将经济发展与区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选取服务水平较高、产业较为集中且不缺乏外资投入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内通过与国际公司建立合作来进行承接服务外包的试点。同时,我国还应在政策上加大对外包产业的支持,如扩大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区域,完善出口信贷和信用保险政策,以此来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第三,提高服务质量,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目前,发达国际的知识型服务产业正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应抓住这次机遇,从质量与数量这两方面来优化服务产业,借机建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使我国服务承包企业的经营模式与理念得以提升。同时,我国也应致力于服务业的规范化发展,努力提升宽带服务内容的数字化程度,以迎合国际服务外包的多样化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的结构升级。

参考文献

[1] 李志强,李子慧.当前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4,(11).

[2] 张大龙.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海南金融,2008,(8).

上一篇:刍议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的运用 下一篇:小议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