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武装有效流

时间:2022-03-15 11:07:07

理论武装有效流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只有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才能更好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能否搞好理论武装工作事关重大。最近几年,理论武装工作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理论武装有效性缺失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愿学”。相当一部分党组织缺乏组织理论武装的积极性,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缺乏接受理论武装的兴趣和热情,理论武装搞形式走过场,不学或假学的问题相当普遍。二是“学不进”。有些党员、干部虽然可能一次不落地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理论学习,但是往往是左耳进右耳出,并没有真正学到什么东西。有些党员、干部虽然学到了一点理论知识,但是并不能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能力,学用脱节,言行不一,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三是“用不上”。有些党员、干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理论学习提高了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工作能力,但是由于党组织方面不重视发挥党员作用,致使不少党员特别是普通党员感到学无用武之地。与此相应,相当一部分党组织也不能把理论武装形成的这种能力凝聚、转化为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理论武装低效运转的问题比较突出。

这个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将可能导致恶性循环。一旦如此,理论武装工作就陷入了困境,再想扭转将非常困难。

解决低效运转问题,切实提高理论武装的有效性,关键是抓住三个环节:一是解决动力问题,也就是理论武装的组织者愿意教,理论武装的接受者愿意学的问题。二是解决入耳入脑问题,也就是学得进的问题。所谓学得进,不仅是指学习者能够记住必要的理论知识,更主要的还是看能否实现两个转化,即理论知识能否转化为信念、转化为能力的问题。三是解决学以致用问题,也就是用得上的问题。以上三个环节紧密相连,互相制约。解决好上述三个问题,形成完善的运行机制,理论武装就能进入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决动力问题的重点是积极发展党内民主。解决理论武装的动力问题,需要不断清除当前在一些党员干部中仍然存在的“理论无用论”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全党对理论武装重要性的认识;需要不断优化理论武装的党内外环境,特别是要努力在党内营造一种认真学习、积极探索的风气;需要进一步改进理论武装的方式方法;需要不断完善理论武装的激励约束机制,等等。但是更为根本的,是要切实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充分发展党内民主。只有党员确实感到自己在党内是主人了,他才会把党的事业看做是自己的事业,把党的理论看成是需要掌握的理论,从而自觉自愿地去学习,才有接受理论武装的内在动力。

解决入耳入脑问题的重点是充分重视情感因素。知识转变为信念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只有为人们的情感所接受、所认同的理论知识才能转化成人们的信念。因此,理论武装不能单纯就理论讲理论,还要通过客观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创立者的卓越贡献,以及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下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措施,不断增进广大党员对这一理论体系及其主要创立者的景仰、敬佩之情。此外,还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增进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只有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广大党员、干部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这一理论,真心实意地实践这一理论。在向党员具体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要求理论武装的组织者特别是宣讲者必须对党的理论表现出真挚的情感,热情洋溢地把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传授给党员。否则,势必直接影响理论武装的效果。

解决学以致用问题的重点是为党员搭建实践党的理论的平台,为党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创造条件、提供载体。过去,一些党组织仅仅满足于组织党员参加各种理论学习,而不重视指导、督促党员运用理论学习成果,更不重视发挥党员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这样,虽然从表面上看理论武装搞得有声有色,但是,由于党员们学了理论不会用,或者想用没有机会和条件,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参加理论武装的兴趣。各级党组织要引导党员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学习理论,并努力为他们加强党性锻炼创造条件,为他们服务群众、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舞台,这样就能促进理论知识向信念和能力的转化,使党员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觉悟、增长才干、取得成绩,切实尝到接受理论武装的甜头。与此同时,各级党组织还要努力把理论武装形成的这种成果凝聚、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措施,让党员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理论武装在推动党的事业发展中的巨大威力,进一步激发他们接受理论武装的热情和兴趣。

无论是解决理论武装的动力问题,还是解决学以致用问题,都必须高度重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是提升理论武装有效性的前提和最终落脚点,抓住了这个问题就抓住了提升理论武装有效性的关键。

上一篇:提高领导干部思维交流 下一篇:公推公选政治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