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教学观在医学教育的提议

时间:2022-03-15 01:53:47

小议教学观在医学教育的提议

作者:孟永亮 单位:山东万杰医学院

在使用这些教材讲解过程中,教师们往往一厢情愿地认为,使用这种极其有“逻辑”的方法,就能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各门知识细心地复制,把它们以一种逻辑的顺序输入到学生的头脑里边。殊不知,这种极富逻辑性的教材与学生们的现有知识水平和以往所看到所感受到的事物缺乏任何有机的联系(特别是大一新生),让他们单纯依靠纯粹的记忆和机械的笔记来完成学习显然很不可靠,动机的缺乏使他们有了“漫不经心、由它去吧”的学习习惯,这时,在他们身上,出现了“逻辑”和“心理”的矛盾碰撞,那些逻辑的知识在讲授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而此时,往往有老师抱怨,“讲半天,他们都是干瞪着眼”,“这些学生素质太差,很难教会”,事实并非如此,根本原因在于“逻辑的”教材和“心理的”接受这对矛盾体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和,那些经过严格逻辑定义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转化成符合学生心理接受的内容,这才是造成“讲课不会、集体瞌睡”的最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一矛盾体,我们必须积极开展教材建设研究,开展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体系转化的研究,这种“转化的研究”是解决“逻辑的”和“心理的”这对矛盾的最佳途径,让逻辑的“教材内容”经过我们“研究”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内容”。实用主义教育观认为,教材应分为学生的教材和老师的教材,老师的教材可以采用那种经过逻辑顺序编写的教材,而学生的教材则需要符合学生心理的顺序,要搞清这种心理的顺序就必须明白“教材发展的三阶段”:第一阶段,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对将要学习知识的认知能力;第二阶段,这种认知能力经过别人的传授逐步得到充实和加深;第三阶段,认知更加扩充,逐渐成为合乎逻辑的有组织的材料。就我们学校而言,在这三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学生入学以前的知识储备,属于高中以前教育解决的问题,我们无法干预,只能正确认识,我们所参与的基本上可以认为是第二、三阶段的行为,要真正完成第二和第三阶段的教学任务,实现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变,极其不易,需要在实用主义“教材三阶段”理论的指导下认真分析不同课程不同阶段学习时学生思维的具体表现,由此来确定学生教材的内容。待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符合学生实际的学生教材,科学实现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化后,“心理的”和“逻辑的”矛盾得以解决,教学效果必然会有改善。

在教学方法方面,杜威在其论著《思维与教学》中有一句话“思维起于直接感觉到的疑难和问题,而思维的功能,在于‘把困难克服,疑虑解除,问题解答’”,由其衍生出的思维五步理论可以作为我们教学方法改革的参考。他认为,一个思维过程可分为五个步骤:联想、问题、假设、推理、检验,如何理解这五个步骤呢,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某人走在路上,遇一条小河,遂开始设想跃过(联想),然后为安全考虑,犹豫再三,考问自己,我能行吗(问题)?于是此人开始仔细观察小河地形,并对照自己体形和运动能力,开始假设自己跳过去后的情形(假设),如有落水可能,就会否定跃过的想法,继而开始寻找相应工具(推理),找一木板,将其架于河上,当作桥梁,踩踏而过,问题解决(检验)。在这一过河的过程中,思维的五个步骤相继出现。处理任何事情都要经过这一系列的思维过程,有的可能由于以往经验的存在而省略一两步,比如以往曾走过这条小河,有可能直接架桥。但对应于新知识的学习,这一思维过程基本要循序而行。思维如此进行,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顺思维过程因势利导,而不能直接架一座小桥帮助学生通过,这就是实用主义教育家们所推崇的“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与我们当前所讨论的“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潜能”属于同一类型。然而,“激发潜能,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美好的想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遇到骨感的现实,教师设置的教学环节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原因在哪?实用主义“思维五步法”指导下的“教学五步法”给了我们答案。实用主义教学观认为,在思维五步存在的前提下,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分为五步,即:第一,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或近似真实的情境;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提出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为解决问题,进行自主的观察和思考;第四,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通过实践来检验他的方法。如何理解呢?用一个例子来说明。阑尾炎是常见病,每个同学都听过,看过,有些甚至经历过,在讲解这个内容时,为使同学们很容易进入情景,我们不妨找出一些有阑尾手术病史的同学或手术视频或直接到医院普外病房去,此时,学生们就会产生一个真实的情景,或自己或他人,随后,教师在这一情景存在的前提下提出问题,譬如阑尾的解剖位置、发生机制、治疗措施,学生会为解决这一问题去看解剖、病理、外科等相关书籍,最后,在真实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带领下施行治疗措施。

由此,思维五步指导下的教学五步完成,知识的学习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形象进行了很好的过渡。再来一反面例子。在我们目前的本、专科教材中的一些疾病,连从医数十年的老大夫都未曾见过的罕见病却纳入了教学大纲中讲解,从思维五步的角度分析,对于这些内容,老师和学生都不能够很好地进入到情景当中,老师们奋力讲解,学生勤做笔记,但课后却感觉什么都没有学到,最后学生的评论往往是“老师很辛苦,我们也很辛苦”,这种没有情景置入的讲解无异于两个盲人相互讨论大象的问题,使得知识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架在中间空晃荡,讲解出来的内容也是一种知识的拼凑,对于这些内容进行“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听起来很美,最终只会沦为形式主义。文章到此,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角度,基本可以认为,实用主义能满足当前我们医学教育的理论需求,可以作为我们改革发展的理论归宿。但,对当代教育有着持续影响力的实用主义教学观所拥有的不仅仅是这些,它所论述的“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社会”、“学生与教师”、“大学民主与学术自由”、“科学教育与人文陶冶”等一系列最基本的问题,可以作为我们巨大的理论“粮仓”,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种种现实问题会摆在我们面前,此时,到现实主义的归宿中找一找,也许会有新的发现,将这些理论找出来,为我所用,进而对教改方向进行修正,引导改革向着健康、持续、科学的方向发展,岂不很好!

上一篇:医院对医学教导的体会诌议 下一篇:国内高等医学教导结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