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学生自改习作的实践

时间:2022-05-06 06:56:32

小议学生自改习作的实践

学生自主修改习作,可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激发写作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学生在动脑反复修改过程中,逐步提高写作、鉴赏水平,同时,教师可以节省出时间加强备课,更好地给予学生习作指导。

一、 兴趣引路,让学生喜欢修改习作

1. 阶段推进,指导修改。为了使每位同学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我们可以采取阶梯式的教学手段,进行阶段推进指导集体修改。第一阶段,可用一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习作,全班同学边读边议,集体修改,各抒己见,教师及时做好启发引导,使学生在自评、他评、师评的过程中自悟自得,领悟习作修改的一般方法。第二阶段,选择有特点的习作,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评议、修改,分组时注意兼顾习作困难的学生。第三阶段,学困生可以邀请老师参与他的修改。这样,在合作中逐步训练学生独立自改习作的能力,消除自改的畏难情绪,让学生通过修改前后的对照,体会优劣,追溯成功原因,以此来引发自改兴趣。

2. 一文多评,强化鼓励。很多教师评价学生习作往往是一次性的,修改的过程很难在纸面上反映,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发他们修改的兴趣呢?在评价学生习作时,教师不必拘泥于纸面的整洁,要鼓励学生在习作簿上进行二次修改,并就修改情况提升习作评价等次。学生只要能在原来的习作上进行修改,并且确实改得比原来有进步或有创造性的,都可以提升评价等次,实现多次评价。修改得精彩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朗读、展览或者张贴。这样,既有效地诱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也使学生看到经过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收获,从而提高学生自改习作的积极性。

3. 体验成功,分层激励。要让学生体验自改的成功,必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奖优励差,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改的乐趣。教师既要照顾两头,也要保护好中间状态学生的积极性,分层激励,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对于修改后的优秀习作,可以刊登在班级板报上,或者发表在学校网站上。对于习作水平一般,但某一次有明显进步的学生,则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让作者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供大家赏析。在班内开设的习作园地里,尽量多地照顾这一部分同学的作品,让他们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对于较差的习作,则避“面”抓“点”,哪怕是一句话或是一个词语,只要是闪光点,就要给予鼓励或赞扬,并引导他们如何就这一个或几个闪光点进行修改,必要时可以集体帮扶修改。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希望。学生习作的目标发生了改变,由原来苦苦追求“写出一篇好文章”,逐渐转变为“我要改出一篇好文章”。

二、 技巧训练,使学生能够修改习作

明确了修改习作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修改习

作的兴趣之后,就可以着手进行习作修改的技巧训练了。

1. 基础铺垫,不断归纳。学生的习作是一句一句有机组成的,学会修改语病,就要在教学时注意帮助学生识别语病。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进行一些小型练习,帮助学生熟识句子不完整、意思重复、意思矛盾、用词不当、分类不当等常见的病句以及修改策略。这样,在自改习作时他们就能很快找到有语病的句子。

2. 坚持训练,形成习惯。自改习作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坚持每篇习作都让学生自改、互改,并适时指导,以此养成习惯。在兴趣与习惯的支配下,学生就能变被动修改为主动修改,提高习作水平,使自改习作良性循环。

3. 修改符号,形成规范。通常情况下,教师要求学生在习作原文上用符号修改,以此把握学生修改的脉络。教师要帮助学生准确掌握修改符号,以便在自改习作时正确使用。在自改习作时经常使用的修改符号有:添加、删除、调整、替换等。学生在规范使用修改符号、保持书写页面整洁的过程中,体验感受修改轨迹。

三、 策略探索,促学生善于修改习作

引导学生学会自改习作,可以提高语感水平,巩固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真正达到“自能读书,不待教师教;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叶圣陶语)的境地。

1. 教师精改示范,学生识得门径。巧借精当的批改去启发学生,提供正确的批改方法,供学生借鉴。我常把有指导意义的示范修改习作,放映在屏幕上供学生讨论:这些地方为什么改,为什么删,为什么调,为什么添,要讲出原因。然后再出示一个相仿的片段让学生独立修改。

2. 片段修改入手,由易到难提高。教师的精改示范,指点门径,是以“扶”为主,由“扶”到“放”。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可行的策略是从片段人手。因为一个片段篇幅小,内容单一,便于学生作自改练习,也便于教师指导;由句到段,由段到篇也符合一般的习作学习规律。这样把“自能作文”和“自改作文”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习作教学效率。

自改片段可从中年级学习写段开始,把“自作”与“自改”同步推进。自改片段的重点是让学生养成字斟句酌的习惯,从工整写字、认真用词造句和正确使用标点入手。学生在用词造句上推敲是自改习作 的重要基本功。学生写作往往满足于读得通,如何使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句子是否顺畅,标点运用是否准确,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来修改。

3. 着眼全篇自改,注意整体详略。由自改片段逐步过渡到自改全篇,是一种飞跃。让学生修改一篇完整的文章,首先要引导学生统观全篇,总体考虑,从大处着眼。如习作的中心是什么,是否合乎题意,所写材料是否能表现中心,是否把突出中心的部分写具体了,等等,然后再对症下药。如指导修改习作《参观南京国防园》,教学时,教师总体评价学生习作,指出习作中能抓住“参观重兵器区”和“登城墙”两个重点,参观重兵器区只写了看到什么,每种兵器的具体情况叙述不详细,还可以写由眼前联想到的。再次讲评时,教师把原文和修改段落对比,用课件出示,通过评议,让学生明白整体修改一篇习作要从大处着眼。

4. 适时交流操作,积累自改方法。在有序的自改训练达到一定阶段后,就可以培养学生系统操作的方法,提高自改效率。做到“自改习作四查”:一查是否符合习作要求;二查中心明、条理清、内容实、情感真;三查标点、错别字和病句;四查格式正确、卷面整洁。值得指出的是,在习作时强调学生自改,卷面整洁不是第一位的,可以让学生在誊清的习作上再改。这样,教师在批改时就能从修改痕迹中体会学生自改的意图、思维过程,以此评价习作。每次习作练习,当初稿写成后,培养学生朗读初稿的习惯,这是朗读自改法。有些错别字、漏字、病句、笔误,只要学生多读几遍,就能发现,并纠正过来。教师对学生修改后的习作,通过批语和修改符号指出问题,这样长期坚持,学生自改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5. 课堂内外结合,群体合作互助。自改习作本身是一种学生的自我学习活动,因此,要充分发挥两个优势:一是课内外结合,如结合课外活动举办“自改习作小展览”,在黑板上刊出“自改精萃”;组织对同一篇习作的“修改比赛”;开“自改习作经验交流会”等。二是运用群体优势,开展同桌互改。同桌之间彼此修改可以相互取长补短,这对作者有好处,对改者也有好处。教师要及时总结,开展改后讨论,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区永宁小学)

上一篇:“有用”:我的习作评价标准 下一篇:做编者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