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绿色巨构:深圳万科中心

时间:2022-03-14 11:39:35

一个绿色巨构:深圳万科中心

深圳万科中心国际设计竞赛开始前,来自美国的斯蒂文,霍尔事务所的合伙人李虎先生曾经亲赴深圳与万科的设计人员交流,我们提到了除任务书上所罗列的指标要求之外的唯一一个“额外的”要求:即不希望看到那种放在纽约、北京或者欧洲都“可以”的方案,应顾及到深圳的亚热带气候特点:一年中长达8个月左右的炎热季节,经常性的暴雨和曝晒。对于通风、采光和遮阳应给予充分考虑,比如可拿出底层或其它楼层的一部分面积做架空处理。最终,霍尔和李虎所带领的团队拿出了一个将这一要求推向极致的方案,从而一举中标。其中,国际会议中心部分被置于地下,而地上部分的四大功能(万科总部、五星级酒店、SOHO办公以及酒店式公寓)化零为整变为一栋建筑之后整体悬浮――即被霍尔事务所称之为“漂浮的地平线,躺着的摩天楼”的极具想象力和胆识的宏大构想,令人感到惊奇和惊喜。

基地与建筑

霍尔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曾经特意为我们介绍过他的一些主要设计思想和作品,以期在实施过程中能更好地贯彻和执行。

在霍尔的设计哲学中有两点是不能不提及的

建筑与基地:一栋建筑的基地不仅仅是其概念的一部分。基地是建筑的物质及抽象的基础。通过与场地的自然融合,通过聚集一种情境的意义,建筑超越其物质和功能上的要求。建筑不是对地景的入侵而是为其做出解释。建筑和基地之间应当建立起一种实验性的关系,一种形而上学的链接,一种诗意的联系。

光线、材料和细节:在将一件作品稳固于一个具体的基地和环境的同时,我们寻求体验时间、光线和材料的一个更深刻的开端,一个房间中空间的现象,从窗户中射入的阳光,材料的颜色及其在墙上和地面的反射,这些都有着整体的关联,薄膜的透明,抹灰的粉白沉闷,半透明玻璃的光泽和反射,一缕直射的阳光,它们交织于一种互补的关系中,共同构成了一个场地的独特经验。

万科中心项目的落成,无疑是对上述霍尔设计理念的一次大规模的实践,同时也是对霍尔一贯强调的“建筑与基地之情景意义”最有说服力的全方位的注解。

建筑设计

霍尔称之为“躺着的摩天楼”的水平展开的枝状平面,使整个建筑获得了景观视野的最大化:南向近看湖远看海,北向则可眺望连绵起伏的龟背山。

1 枝状平面

整个万科中心的平面呈不规则的树枝状。东西向为其“主干”,其它方向为“枝条”。这个看似随意的平面其实与周边环境有着某种隐性的联系。每一部分都分别对应山、湖、海、公园和周围的城市景观。

2 整体悬浮

建筑整体“悬浮”之后,为地面带来阴影的同时让海风自由穿过,使人们既可在阴凉里躲避阳光的灼烤又可尽情享受海风的吹拂。由于规划限高的原因,东半部高24m,西半部高35m。底部架空距地高度则分别为9m和15m。整体上就像一个在空中舞动的巨龙。在我们的建议下,霍尔在悬浮的建筑底部设计了若干垂挂玻璃体,使得整体向上的悬浮与局部向下的悬吊相映成趣,单边的风景与360°的视野互为补充。

3 接地龙头

一条空中舞动的巨龙,逻辑上确实应该有个“龙头”才对。所以在最东边酒店部分的入口处,霍尔特意设计了一个从地面缓缓上升至悬浮主体的“龙头”形象,作为进入酒店的气势非凡的艺术长廊。可以想象,未来酒店部分的客人将通过有着“时空隧道”般感觉的“龙头”部分,在长长的自动扶梯的引领下,使进入酒店的过程成为一种享受。

4 “第六”立面

由建筑的悬浮带来了一个可供仰视的底部――我们称它为“第六”立面。设计中按最初的功能划分――明黄色:万科总部,大红色

酒店;天蓝色:SOHO办公和橘黄色――酒店式公寓四个部分,纯度颇高的颜色带来了极强的辨识性。同时由于位于建筑底部的非光线直射部分,显得漂亮而不过分抢眼。当夜幕降临时,泛光照明又将建筑主体从黑暗的背景中提亮,呈现出一条多彩的空中巨龙。

5 明亮的地下室

国际会议中心被置于地下部分。针对这一部分我们曾经提出一个“无理要求”――其空间要像地上一样明亮。霍尔通过设置一系列采光井,玻璃天窗以及下沉广场来巧妙而生动地予以应对。部分会议室的采光天窗位于景观水池底部。从室内可以看到游动的鱼儿,而阳光穿过水面和玻璃天窗又会留下波动的水影,为会议空间带来勃勃生机,趣味盎然。

结构设计

由建筑设计的悬浮概念又引发了一个独特的结构设计概念:即“像造桥一样的造房子”,其做法迥然不同于混凝土大梁或钢桁架的设计。数万吨的建筑“体重”被120余根钢索“轻盈地”悬吊于空中,通过混凝土交通核简体及局部的钢管混凝土支撑于地面,带来极具震撼力的漂浮感,完美地达成了建筑师的构想。这一创新的结构设计,不但有效地减轻了整体结构的重量,而且由于每根钢索两端的铸钢索具节点的配合,自身也形成了某种罕见的形式美感,穿插于每一部分的建筑空间当中。

景观设计

1 海水的涂鸦

霍尔把建筑主体想象成是海水曾经把它浮起在那个高度上。如今海水退去,礁石把建筑托住,而下面则形成了一个被海水侵蚀过的场地,叫做“海水涂鸦公园”――这一富有诗意的想象通过一系列起伏的山坡、方形广场、水池和为地下部分的国际会议中心设计的采光井、下沉空间等形成了一个复杂多变、极富立体感同时规则的几何直线与自由曲线不同形状对比强烈的景观系统。

2 反射水池

建筑架空之后,海风可以从底部自由穿过,这时水池似乎成为某种必须:使掠过的海风自然降温,改善局部小气候。同时宁静的水池像镜面一般把彩色的建筑底部反映其中,构成一幅生动的立体画卷。

3 生态型草坡

在景观设计上有一系列高低起伏的“山体”,内藏各种餐厅、酒吧、展廊和会议厅。这些“山体”没有采用种花、铺草坪做法,而是播撤了原场地内的部分种类的草籽。由于亚热带气候的特点,很短的时间内即长满了各种野花、狼尾草和芒类植物并绿意盎然。不用施肥,浇水和修剪等人工干预,完全处于野生的状态。这种看似“无为而治”的做法,实际上最大限度地恢复了场地内原有的生态系统,同时形成了一处充满野趣的城市公园。

4 汉白玉广场

汉白玉这一具有典型中国古典韵味的材料是霍尔的“最爱”之一。特别在景观设计中用汉白玉打造了一个正方形小广场,成为一个如出水芙蓉般洁白的几何中心和视觉焦点。其中两个边突出地面50cm,可供人们休憩小坐,而广场则可以在傍晚举行各种健身和小型演出活动。

室内设计

万科总部与国际会议中心的室内设计都是由霍尔事务所操刀完成的,体现了霍尔一贯的设计风格,简约、朴素同时丰富多变,基本上没有多余的装饰,重视光线与空间和材料设计的关系,细部处理上一丝不苟。

1 空间设计

在均质的矩形空间内穿插部分“变异空间”。水平展开的平面平均宽度20m左右,为打破狭长的矩形空间带来的沉闷和单调感,整个万科中心有多处经特别设计

的异型空间。比如万科总部内就有一处从二层斜向穿插至六层的被霍尔称为“打开的领结空间”。他认为在写字楼里工作的白领们过于受到领带或领结的束缚,应该提供一处使人放松的场所。在这一空间中,几乎所有墙体都与地面形成某种角度,从上到下高低、宽窄、明暗各不相同,含有小型间览室,排演场地、休息区以及联系上下空间的折线性钢制楼梯,既可休息、放松和交流,也自然成为不使用电梯的一处交通空间。

2 材料运用

几种简单朴素的材料反复出现在同一类部位。清水混凝土:除个别会议室和独立办公室之外,绝大部分开放办公区结构梁、板、柱为暴露的清水混凝土,没有所谓吊顶和饰面。竹材;几乎所有的室内门、办公桌,会议桌与局部地面、墙面和吊顶均采用不同形式(平板或穿孔板)、颜色和纹理的竹板,温暖、细腻而优雅。铝材电梯厅地面墙面和顶部采用铝板,形成一个冷静的“箱型”空间。地毯:只使用了一种灰黑色的块毯,使地面简洁而深沉。涂料:室内大部分隔墙表面使用了白色的涂料,配合黑色地毯和灰色混凝土顶棚,形成了黑白灰为主的室内背景。玻璃独立办公室以及开放式会议室使用落地磨砂玻璃隔断,透光同时保持一定的私密性。

3 光线处理

这是霍尔比较重视的设计部分。人工照明上采用反射照明,强调漫射效果,既感觉到亮度又看不见光源。自然采光上采用直接与间接的混合使用,形成了自然、舒适、多变的光照效果。

4 细部设计

基本上都由整体造型衍生而来。霍尔亲自设计了相当多的灯具、家具甚至门把手等细节,比如电梯厅墙面上的嵌入式照明和诸多门把手都是截取整个建筑的平面加以重新设计组合,独特而充满趣味性,可以充分体会到建筑师对于细节和形式感上所倾注的心血。

绿色技术

万科中心最大的有关“绿色”的概念来自于建筑设计本身。从一个更大的范畴上通过建立建筑物与场地的独特关系来应对气候所带来的挑战。霍尔曾经这样说过:“对我来说,做生态型建筑不需要特别的强调,它几乎已经成为我考虑设计问题时的一个本能。”当然,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我们还是在诸多协作单位的帮助下,一丝不苟地完成了一个堪称全方位的立体的绿色建筑。

万科中心已于2010年8月正式获颁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即LEED)最高奖――铂金认证,这是在建筑设计之初便确立的目标。其目地在于通过具有示范意义的一系列绿色技术应用来宣传和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1 收集阳光

充足的亚热带阳光被屋顶1900m”的太阳能电池板所“收集”,每年发电30万度左右,可提供万科总部这一部分约15%的电能。

2 梳理阳光

在第一次勘察地块时,霍尔曾随手捡起了一片椰子树的树叶,由其叶片的纹理获得灵感,设计出了独特的具有椰树叶的纹理、多孔的弧形遮阳板。这一遮阳不挡光(或称少挡光)、遮光不挡风(或称少挡风)的百叶系统由德国著名的Transolar公司根据整个树枝状平面不同的朝向,同时结合深圳全年太阳运行的高度角分别做了垂直固定、水平固定与电动可调的不同形式的处理,外部形成丰富的“表皮”肌理。同时,当阳光透过百叶照进室内时,在墙面和地面上留下斑驳而生动的图案。

3 水的循环

污水及屋顶部分的雨水100%收集,通过中水系统及多个人工湿地处理后用作景观水的补水、植物浇灌和洗涤地面之用。

4 用冰供冷

空调系统采用了比较成熟的冰蓄冷系统。夜间用电低谷期制冰,而在白天用电高峰期用冰来供冷,有效地利用电价差节省运行费用。虽然初投资比较大,但不到4年即可收回成本。

5 自然通风和采光

整个建筑的折线型平面的平均宽度为20m左右,由于其水平展开的设计,非常有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完全达到了LEED铂金认证所要求的75%面积自然采光和30%开窗面积比的要求,建成后的室内光照充足、通风良好。

6 速生材料

室内几乎没有用木材,全部用富有中国特色的竹材替代。室外部分清水混凝土墙体也用竹制模板浇注,表面形成凹凸有致的肌理。竹材不但速生(3~4年即可成材),其生长期的固碳能力也优于木材,且在中国长江沿线地区大量出产,具有广阔的前景。

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在万科25周年司庆时曾对万科中心作如下评价,并以此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万科中心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因为它代表了万科对自然的一个态度,对社会的一个态度。这栋楼是底层全部架空的,下面更多的用作了绿地公园,我们在屋顶铺的也是绿草坪,不仅对原来的草地没有破坏,而且提供了更多绿地,这就是我们对自然的一个态度。再一个,把它架空起来,提供一个公共场所,不仅仅是万科的周年活动在这里举行,平时可以作为市民自由来往的空间,给我们所在城市的市民提供一个公共活动空间,这也代表了万科对未来的开放的态度。”

后记

在我们拜访霍尔事务所位于北京和纽约的办公室时,看到过不少超大尺度的研究模型,使建筑师能够不借助工具就能很方便地全方位地审视研究。他们称之为“脑袋可以钻进去的模型”,令人感佩霍尔事务所在保持浪漫与诗意的同时不失严谨的工作态度。

另外不能不提及的是在整个万科中心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从总包单位到各分项施工单位以及各个国内外设计配合单位都付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努力,克服了暴雨、曝晒、台风以及设计创新所带来的种种困难,用短短三年即建成使用并具有优良的建筑品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此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上一篇:中国航空馆 下一篇:新建与改造的平衡:世博村E地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