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时间:2022-03-13 07:55:30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IV型胶原(IV-C)的血清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LN,IV-C水平,并与活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LN,IV-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血清HA,LN,IV-C水平能较好反映乙型肝炎纤维化程度,联合检测意义大。

【关键词】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蛋白;IV型胶原;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0-3049-02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它是一个可逆病理过程。如何早期发现肝纤维化,进行抗纤维化治疗,显得更为重要。为探讨血清HA,LN,IV-C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我们作了三项指标与肝组织活检的相关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130例为本院2006年7月~2007年5月慢性乙型肝炎(CHB)住院病人,年龄28~65岁,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第十次病毒性肝炎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CHB轻度47例,中度45例,重度25例,肝硬变13例。正常对照68例,为健康献血员。

1.2 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试剂盒由上海贝西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按照说明书严格操作。肝组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后连续切片。HE染色镜检及网状Gomri法染色分吸。S0为无纤维组织增生;S1纤维组织增生局限于汇管区;S2汇管区增生的纤维开始向肝小叶伸入,S3肝小叶内有纤维间隔形成,S4假小叶形成。

1.3 统计处理: 均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用直线相关判断各项目间的相关性。

2 结果(见表1、2)

经相关分析后发现,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清纤维化指标水平呈正相关。HA,LN,IV-C的г值分别为0.80,0.76,0.65。

3 讨论

临床上应用肝穿活检进行诊断研究难于重复开展,病人不易接受,不能进行肝纤维化动态观察和进行疗效考核。HA,LN,IV-C血清指标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肝纤维化诊断指标,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慢性肝病组织内纤维化形成和转归的病理生理过程[1,2]。HA,LN,IV-C均为肝细胞外基质(ECM),当其合成与降解之间平衡失调时,出现ECM蓄积,导致CHB肝纤维化[3]。随着肝组织病变加重和肝纤维化程度增加,血清HA,LN,IV-C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对判断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形成和诊断肝硬化有重要价值。血清含量随着病情进展而逐渐升高,轻度阶段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有升高,但不显著。当发展至慢性中度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时,对肝纤维化存在已有提示意义。重度阶段时可能因炎症处于持续蓄积状态,HA,LN,IV-C显著升高。肝硬变阶段较重度组有明显差异,表明血清HA,LN,IV-C水平与CHB的发展的阶段性一致。

血清HA,LN,IV-C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各项指标均能较好地反映乙型肝炎的慢性化程度和纤维化活动水平及程度,在肝纤维化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俞纯山.肝纤维化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1,24(3):190.

[2] 李 静,柳 伟,马 楠.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的含量测定及其临床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0):3088.

[3] 王保恩.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7,5(2):65.

收稿日期:2007-07-03

上一篇:碘佛醇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下一篇:腹腔镜诊治女性不孕症11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