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不妨在“微写作”上露一手

时间:2022-03-13 06:36:19

公开课――不妨在“微写作”上露一手

我是一个长期在公开课上摸爬滚打的人,为了让学生在公开课上获得异乎寻常的课堂享受,也为了满足听课者的某种心理期待,我特别注重通过一些与众不同的方式打造公开课亮点。其中,“微写作”是我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语文教师应该有写作这一看家本领,因为语文教师的职业水准天然地跟写作水平紧密相连。不会写作、没有写作实践和写作示范的语文教师很难算得上是优秀的语文教师,这样的教师说得再好,讲得再棒,也难免给人一种“光说不练假把式”的嫌疑。

语文课是语言的课,语言课有两个根本点:一是品味语言,二是运用语言。而阅读课上的微写作活动就是语言品味和运用的最佳实践。课标在“写作教学实施建议”部分也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所以,阅读课进行写作训练既是用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也是阅读课堂应有之意。

阅读课上的微写作活动与作文课的写作活动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种由阅读活动自然生发出来的微型写作训练活动。它有现成的范本或素材可供模仿和使用,开展起来更便捷,更轻松,更有可操作性和规范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而也更容易取得好的阅读和写作效果。

一、“微写作”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基于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因此,阅读课必须进行相应的语言训练。语言训练的方式有很多,听、说、读、写一样都不能少。但是,语文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读和写是两种最重要的“语文实践”,不可偏废,但是很多课堂“听”“说”纷纭,“读”“写”不足,尤其是有意识地“写”的训练更是微乎其微。这样的课堂对语言的训练很多时候就只停留在“知道了”而不是“会用了”的肤浅层面,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我在梁实秋的《下棋》一课上,特地设计了一个续写环节,并以身示范,收到了良好的语言教学效果,获得大市级赛课一等奖。

师:文中有一部分文字写了“下棋相争众生相”,很是高妙,大家找找看是哪几句。

生(找读):下棋不能无争,争的范围有大有小,有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有短兵相接作生死斗者,有各自为战而旗鼓相当者,有赶尽杀绝一步不让者,有好勇斗狠同归于尽者,有一面下棋一面诮骂者……

师:谁能分析一下这段文字妙在何处?

生:用排比的手法,通过7个“有”字句,写出了下棋时你争我斗的种种趣相,又通过这些众生相生动地表现出各自的性格特点,表现作者突出的观察能力和精彩的表达能力。

师:光学不用如飞鸟过空,虽经过而无痕,留不下印记。老师不揣浅陋,续了几句,换一种方式赏析一下,大家有没有兴趣听一听?

生(鼓掌):有。

师(示范):下棋不能无争,争的范围有大有小,有你死我活斗智斗勇者,有尔虞我诈不择手段者;有运筹帷幄演兵布阵者,有破釜沉舟越甲吞吴者;有驾轻就熟运斤如风者,有磕磕绊绊走走停停者;有雄韬伟略惊心动魄者,有瞻前顾后步步为营者;有宠辱不惊神态自若者,有物喜己悲患得患失者;有威加海内衣锦还乡者,有四面楚歌乌江自刎者;有一枰既毕情欢意悦者,有胸怀块垒懊恼不已者;有戚戚于失,汲汲于得者,有得失胜负平常事,尽欢尽兴而已者。

生(鼓掌):好!

师:同学们若觉得老师这种赏析方法可取,请用这种方式写一写吃相,喝相,哭相,笑相,握手相,排队相,理发相,谦让相,男人相,女人相,炸活鱼相,等等。这些芸芸众生相,梁秋实在他的“雅舍”系列小品中都曾细细地描写过,大家不妨跟他比试比试。

语言水平的提高,靠学得更靠习得。用习得的方式学习语言就需要直接接触大量的语言实例,而不只是琐碎空洞的讲解和分析。我通过微写作示范,让学生感性接触语言实例,消除写作的神圣感和畏惧感,乐于拿笔表达,极好地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水平,这比只有“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请说说它的含义和作用”等等纯粹的散点赏析效果要好得多。

二、“微写作”能促进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的内容和写法

我的阅读课上的微写作活动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美词美句美段等浅层次的仿写续写层面上,还常常在文章的重要情节处、主要人物的重要活动处展开,这就要求师生在大胆合理的想象和熟练准确地把握原文已有信息两方面紧密配合。

《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文中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年轻画家琼珊顽强地活下去,于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落的能够支撑琼珊生命的常春藤叶,并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小说中,这一重要情节是在结尾处通过苏艾的口侧面交代的,这种“欧・亨利式”的结尾给课堂留下了微写作的空间,于是我安排了如下活动:

师:这样一个有点不大讨人喜欢的失意的老画家,竟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为一个即将消逝的年轻生命画了一枚挽救生命的叶子。我想请大家还原主人公这一伟大时刻,即想象并描写贝尔曼画常春藤叶时的情景,可以吗?

(生写作,之后交流展示作品。略)

师展示自己的微写作示范作品:

苏艾画板上的那个隐居的矿工已初具形貌: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一件单薄的蓝色旧衬衫……可这位暴躁的小老头,心思根本不在自己的模特工作上,他眼睛不时地盯向窗外那幢松动、残缺的砖墙上的那片摇摇欲坠的叶子。

“天哪,可恶的风,可恶的雪,可恶的……”透过窗户,在莹莹的雪光下,贝尔曼发现,那枚孤独的叶子终于熬不住了,从20英尺高的藤枝上悠悠地往下飘,往下飘,一直落入墙角的泥土中……

凌晨4点,苏艾停止了工作。老贝尔曼拖着疲倦的身体挪回到自己的房间。

“怎么办?怎么办啊?可怜的琼珊小姐――这个傻子,等看到最后一枚藤叶掉落后就会死的。可是,天啊,天马上就要亮起来啦!”

贝尔曼像被烟袋锅子烫伤的老穿山甲,这儿钻钻,那儿蹭蹭,手足无措。

“我这个没用的老画家……”

“老画家!啊哈,上帝啊,有了!”

画笔!调色板!绿颜料!黄颜料!灯笼!老天啊,还得有一把长梯子!

北风怒号,雨点夹着雪粒,不停地敲打在顺着梯子艰难地往上爬着的老贝尔曼身上。

“该死,怎么忘了把杜松子酒带来了呢?60多岁的老家伙真的是没用啦,竟然冻得要爬不动了!天哪,耍了40年画笔的要画一幅杰作的老画家现在竟然要爬到墙上画一枚可怜巴巴的叶子……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孩子们,我们就可以离开这个肮脏龌龊的鬼地方啦。”

“叶子”终于又“长”到了藤条上,而且再也不会凋落了!靠近叶柄的地方是深绿的颜色,锯齿形的边缘是枯败的黄色。它傲然地挂在离开地面20英尺高的一根藤枝上!简直跟真的一模一样!

可这时老贝尔曼身子热一阵冷一阵,他试图从梯子上爬下来,但是,随着一声“阿嚏”,贝尔曼脚下打滑,直直地从梯子上摔落下来,就像先前的那枚常春藤叶,鬼影一般,悠悠地,悠悠地往下飘,往下飘,一直飘入墙角的泥水中……长梯慢慢地歪向一旁,画笔、调色板、绿颜料、黄颜料,还有那只燃着火的灯笼,凌乱地散落一地……

这是一次充满想象又紧扣文本的微写作活动。微写作片段中的主要信息均来自前后文,但呈现得更为直接和集中,重要情节的正面展示更为具体细致,人物形象与原文完全一致但更为明晰丰满也更具感染力,若不是谙熟前后文内容,是很难成功补写的。当然,通过正面直接描写和原文侧面间接介绍的比较,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欧・亨利式”结尾这一侧面描写的含蓄高妙之处。

三、微写作活动能为学生再次阅读文本留下无穷玄想

没有哪一节公开课可以穷尽一个文本所具有的全部内涵,好的公开课应该在课堂学习结束之后还能给学生再读课文留下无穷玄想。

《亲爱的爸爸妈妈》是聂华苓参加南斯拉夫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大屠杀纪念活动写下的一篇记叙性散文。课文以被残杀的孩子的撕心裂肺的最后一声哀号为题,凸现了德国法西斯的凶残,表达了作者和一切善良人们的“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共同心声。

文章有几次间隔较远的有关南京大屠杀以及一位日本作家为这场屠杀开脱罪责的文字,极容易淹没在克拉库耶伐次大屠杀纪念文字的大海之中,而对南京大屠杀及一切战争的正确认识才是作者写作本文的良苦用心。因此,我在这堂课结束时设计一个微写作活动,希望能引起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的回想和思考。

师:我一开始不明白,作者在写克拉库耶伐次悼念活动,为什么老是提起南京大屠杀。现在看来,这是在表达对现实的深沉忧虑吧――对战争屈辱的遗忘,对犯下的罪行的狡辩和推责。这样对待历史,我担心,杀人者还会杀人,因为他们不知道那是罪恶;被杀者还会被杀,因为他们不知道曾经的屈辱。铭记历史悲剧,认清历史教训,才能避免悲剧重演啊!

现在,让我们拿起笔,对那些对历史还没有清醒认识,对现实还没有足够警惕的人说几句话吧。

(生自由写作并发言)

师示范朗诵自创诗歌:

作家啊,人类的良知/睁开眼睛好好看看/看看94年的卢旺达/100天又杀了100万/看看巴以冲突/数十年流血不断/看看9・11留下的一片废墟/看看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的阿富汗/看看达尔富尔枪声又起/看看靖国神社内阴魂不散//世界啊/到底什么时候能够铸剑为犁/让战争成为孩子们永远搞不明白的历史疑难:/老师,你说说/到底什么是战争/什么是战乱//真希望/老师的眼睛里贮满幸福:/孩子们,那是远古的遗存/是永远不会孵化的恐龙蛋//世界啊/什么时候/迎接“亲爱的爸爸妈妈”的呼喊的/不再是灭绝人性的枪声/而只有父母亲充满爱意的笑脸//世间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啊

通过这一微写作活动,学生对战争的历史和复杂的现实有了更深沉的思考,并产生再次回读课文的强烈期待。这种诗化的充满深情的叙述和呼告显然比一般的说教性总结更容易达成教学目标,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示范写作缺席的微写作活动不是真正的微写作活动

教师参与写作示范不是炫耀,不是卖弄,相反,只把写作任务布置给学生,自己仅做一个冷漠的旁观者、高高在上的评判者,或者是可有可无的欣赏者,都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课堂组织引导作用应该天然地体现在写作示范引领上,教师缺席微写作活动是一种偷懒的表现,会严重削弱教学效果。

下面是2009年青海省西宁市中学教师基本功大赛(初中组)一等奖课例《古诗苑漫步》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自己动手学写诗”。由于教师写作示范的缺席,笔者认为,这堂课留下了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师:……下面拿起笔,仿古诗词写一写,体会一下诗人的苦与乐,与先贤进行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写好后小组赏析。

(学生分成小组试写古诗。)

生1:《夜雨寄友》

秋风秋雨涨秋池,飘零浮萍第几枝。

别后音容两茫茫,来去匆匆总不知。

……

师:非常好,这是今天的成果,虽然大家的诗多有缺点,但要坚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只要大家坚持去写,说不定我们当中真会产生优秀的诗人。

这是一节在课堂教学结尾留下深深遗憾的公开课。首先,作为教学目标,“仿古诗词”创作本身就是一个过分的要求,就像文言文创作不是文言文学习应有的教学目标一样,仿写古诗词本不是诗词学习应有的任务;其次,学生的创作成果显然还是稚嫩的,除了形式上有古诗的样子外,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基于学生写作存在上述严重问题,教师不作评价、不给学生以写作示范,这个环节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总之,我的上述每一次微写作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给听课师生留下深刻印象,这也成了我的公开课的保留环节,常用常新。

(江苏省睢宁县凌城中学;221233)

上一篇:有效作文教学的凭借在哪里 下一篇:商豆14号大豆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