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梦工厂

时间:2022-03-13 08:20:02

中国人的梦工厂

2010年,詹姆斯・卡梅隆的3D大片《阿凡达》杀进中国院线,带着一股谁与争锋的气势横扫《三枪拍案惊奇》、《十月围城》、《孙子》、《唐山大地震》等国产大片,轻取14亿票房,可谓霸气外露。此后,中国电影人穷追猛赶,经过三年的努力,虽在3D技术上依旧望尘莫及,但重新回归到以讲故事为主的传统电影套路上。成果是显著的,2013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17.69亿元,其中国产片总票房127.67亿。可以说,国产片在2013年彻底扭转了以往进口片的绝对优势,重新赢得市场主导权。

特别是进入前十强的五部影片,有试图勾起70、80后集体回忆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与《中国合伙人》;有关注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北京遇上西雅图》;有表现当下年轻人友情、爱情与事业的《小时代1,2》;有反讽贺岁大片《私人订制》。这些影片所讲的故事都令人眼前一亮,但其中所蕴含的某些价值取向却令人担忧。

有专家抛出这样的论点,他们认为文化全球化不会消灭文化的多样性,不会消灭文化的民族特性。我认为,在文化全球化面前,可怕的不是文化全球化要消灭民族文化,而是民族文化的自我消亡。

文化全球化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像一种催化剂,一个终结者,在加速民族文化的消亡的同时,不断尝试着去终结社会主义的历史;而想赢得战争的我们则应该扛起复兴民族文化的大旗,去努力宣扬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刚刚提到的2013年票房十强中的五部故事片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金钱。当下中国人普遍的价值观是“向钱看”,为了钱可以不管不顾,可以放弃一切。中国古人历来鄙视为机会主义者的“弄潮儿”,现在居然成了时代英雄。痞子文学鼓吹游戏人间,而那些传统的价值标准,仁义礼智信、艰苦朴素、立诚推仁、居敬主静、希圣希贤全被我们抛之脑后,不敢想象当我们失去这些传统的价值观之后,15亿中国人昂首阔步地走向全球化的世界将是怎样的一个景观。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穷怕了”的观点让历史上的我们可以抛弃爱情,离开祖国;《中国合伙人》在“有钱了”之后给曾经羞辱我们的美国大学捐一座实验室来找回自尊;《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傍上大款的美女的理想是去美国生一个美国籍的孩子;《私人订制》中有钱了可以过把官瘾,让北京城暗下去再亮起来;《小时代1,2》宣扬有钱就代表你就是“上流社会”的人;包括《全民目击》也是在讲有钱就可以使畸形的父爱变得“伟大而感人”。

诚然,在这些电影中,我们能感受到电影人对于金钱至上价值观的批判态度,但对电影人而言,说得平凡一些,应该承担起为国人造梦的任务,说得高尚一点,应该是开启国人启蒙之路的身体力行者。

摆在中国电影人面前最重要的并非是如何适应全球化的潮流,也非如何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传播,而是建立上承旧统而下启新运的道德秩序与价值观,重塑国人的理想与信仰。只有这样,我们的电影才有资格在全球化,乃至文化全球化的电影产业里占有一个有尊严的位置。

简单回顾一下好莱坞大片在这些年为中国人带来了什么。

首先是时尚。时尚可以流行,但范围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广为流行,就没有了时尚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讲,时尚等同于现代性,它是我们想做却做不到,或者是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同样,文化全球化带给我们的时尚与现代性只是西方社会的现状,在我们看来也许那是现代社会,但那不是属于我们的现代社会。

然而,1993年引进中国的第一部好莱坞大片《亡命天涯》却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冲击,让中国人感受到了一种时尚的现代气息,其所反映出的那种为了个人的自由和清白敢于同国家机器抗争的思想让我们眼前一亮。而二十年过去后,《全民目击》却讲述了一个为一己私欲与代表着公平、公正的法律“斗智斗勇”的故事,这是一种怎样的“时尚”,一种怎样的“现代性”?同样,《小时代1,2》中的人物们披着所谓“时尚”的外衣,个个光鲜亮丽,全身名牌,是否能够体现出当下中国的“时尚”与“现代性”?

其次是榜样。文化全球化在带给我们时尚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他们文化体系中认可的榜样。

电影《阿甘正传》中的阿甘是美国人想要呈现给世人的美国榜样,所以阿甘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这样一个榜样不但使美国人得以重新审视国家和个人的过去,重新反省美国人的本质,也让所有的观众思考,从中读出不同的意味。

在美国电影中,榜样大都是普通的人,像《百万美元宝贝》中那个不服输的寻梦女人麦琪、像《永不妥协》中那个善良,固执、勇敢地站出来与不公斗争并最终获得胜利的爱琳、像《当幸福来敲门》中那对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并使得生命最终辉煌的父子……

而在我们的电影中,一直努力塑造的榜样往往不是像《全民目击》中那个腰缠万贯的暴发户,就是《中国合伙人》里捐一个室验室都不眨眼的商业精英,或者是《北京遇上西雅图》中迷途知返的“小三”,再或者是《小时代1,2》里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的富家子女……

美国电影也一直不乏一些描述上层精英奢华糜烂生活的影片,从早期的《华尔街》、《尼克松》、《爵士乐大全》到2013年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华尔街之狼》,电影中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场景俯拾皆是,主人公们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对金钱、权力与性的孜孜追逐,永不停歇。但是好莱坞将这些故事演化成两种具有高度反讽意义的故事类型:对当代价值――成功、财富、名誉、性、权力――的孜孜追求将会毁灭你,但是,只要你能及时看清这一真理并抛弃你的执著,你便能拯救自己;如果你一味地痴迷于你的执著,你无情的追求将会满足你的欲望,然后毁灭你自己。正如斯科塞斯所言其拍摄《华尔街之狼》的原因一样,电影的目的不是要展示这种贪婪,它是要让大家深陷其中,成为其中一员,去享受它的魅力,被诱惑,最后也成为被贪婪毁灭的一部分。

最后是理想。理想是自己的欲求,信仰是自己的依归。理想与信仰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指导,同时又体现了一定的价值观。

美国一本专门从事中国研究的杂志提出:在中国面临的各种危机中,核心的危机是自性危机,中国人正在失去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中国性。

从第四代导演开始,中国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就在不断地杜撰东方性、杜撰民族性去取悦西方人,而美国电影《现代启示录》中对战争的反思,《杯酒人生》中对人生的认识,《拯救大兵瑞恩》中对生命的重视,《后天》里对未来气候的忧虑,《巴别塔》中对不同文化交融的探讨,《阿甘正传》中对理想动力的讴歌等等,让使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人类共同的美好理想与愿望大都是美国电影带来的。

一部电影是否优秀,从来都不是以它的科技含量和视听奇观为基准,而是以它的人文含量和对社会生活、对人性刻化的深刻程度为评判标准。中国电影是有自己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在文化全球化下的今天,中国电影最缺少的是文化全球化带给我们的三个元素,即:时尚、榜样、理想。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的榜样原本就应该是那些恪守道德与正义的普通人,正是千千万万平凡的人,才筑就了中国的今天,而他们身上那些最为朴素的思想和感情,往往凝聚着人类共通的最美好、最伟大的理想和信仰,而这些情感必定会造成同样伟大的感动与精彩。同样,我们也发现这些感人的故事中蕴藏的人文情怀正是中国政治所追求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没有奴颜与媚骨的人民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当今的中国,不是一个富人梦想闪耀的时代,更不是一个穷人理想冷却的时代,对于中国电影而言,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也是最好的时代,我们应在不断揭露社会问题的同时,满怀信心地找寻属于这个时代的榜样,记录他们时尚的生活,将他们心灵中令人感动的理想呈现给世界,中国电影本应就是中国人的梦工厂。

张满,1979,男,山西太原人,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在读博士。

上一篇:基于城域网架构的网络阅卷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下一篇:“量身定做” 梦想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