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生活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3-13 05:51:49

高中数学生活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化,高中数学教学逐渐向多元化、实践化方向发展,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实用性,我们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运用于生活之中,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数学生活性课堂教学的理念内涵入手,分析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性教学的必要性,探讨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的主要途径,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数学 生活性教学 实践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26-01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社会实践的需求产生了数学,而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引导人们的生活实践。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在原有知识体系中去进行数学教学,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去理解数学,从而体会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巨大的实用性。生活性课题教学是当前多元化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其主要目的在于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激发其探究性学习兴趣,本文将以高中数学人教A版为例,浅谈数学回归生活的教学实践。

一、生活性课堂教学理念分析

生活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它既是一种生活意识的反映,也是一种社会实践的需求,而生活性教学即是将学生的世实际生活经历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从生活中提炼知识,又将其应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其不断超越普通现象,最后形成一种理论总结。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内容是与社会实际生活相关联的,如应用题关系变量计算,概率的意义、排列组合关系,二维、三维图形的体面积计算等,这些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很多实例讲解都可以直接从生活中导入例子,使其更加亲近学生的生活,以便于其理解与领悟。一直以来,数学与生活都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数学教学始终强调学以致用,但是,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大部分都脱离了实际生活,教师所举的例子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想去甚远,而在数学知识引导方面,也难以将抽象、高度概括的数学公式、定理运用到实际问题之中,数学教学背离了现实需要,这种教学理念受制于传统应试教育,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人才难以起到实际作用。

生活性课堂教学是一种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生活性课堂教学需要从导课、上课以及课后练习三个阶段来进行实践,所谓导课阶段的生活性即是运用生活化的情境实例或者提问来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激发学生对新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另一方面又便于学生快速找准课堂学习的方向,尽快融入课堂。而上课阶段的生活性教学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方式“生活化”,利用更加生活化的语言表达,让学生理解及掌握知识的实际原理与推导过程,而课后练习阶段的生活性则是指在课下练习中将知识用于现实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其一,课堂氛围的营造;其二,教学实例讲解的生活化;其三,激发学生将知识运用与实际生活中的迫切愿望。

二、高中数学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实践

高中数学的知识点与量都十分繁多,且知识之间相互连接紧密,以人教A版为例,每一学期的必修课程章节主要包含三章,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最常见的教学顺序应该为必修14523,理科选修2-3、2-1、2-2,文科选修1-2、1-1。按照这个顺序来进行上课,我们可以从集合、函数开始到向量、三角函数关系及定理讲解,然后再到数列和不等式,空间几何体、直线与几何体的方程,当然,在实际教学进度中各有差异。

高中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要在课堂教学中实践生活性教学模式,那么,我们就必须将导课、上课到课后练习这几大阶段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生活性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化课堂中养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对此,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尝试:

1.引课问题的生活化

引课即导课,是进行正课教学的必要程序和内容,我们应当重视引课教学,并合理利用引课来达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目的。在引课阶段我们通常采取创设情境、提问等方式来进行,引课的生活性情境设计必须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如此才对学生具有启发性。同时,问题的设置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体现丰富的数学关系,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我们在讲解“概率的意义”一课中,我们可以活用教材中的一个思考题来导入,即“抛硬币”,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抛硬币实验,或者由教师来抛一定次数的硬币,让学生来猜测。以这种最生活化、学生最熟悉并且亲身经历过,又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的问题来进行实验,可以起到非常良好的引课效果。

2.在上课阶段的生活化实例讲解

在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实例讲解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章节内容而设计的,数学内容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而例题讲解则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更为直观、直接的知识,以更好地理解。例题的选取应当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衔接,尤其要富有趣味和时代气息,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喜闻乐见。另外,例题的讲解要注重探索性,尽量使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外延性,加强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间的沟通。

3.在课堂练习中的生活性教学模式

课堂练习阶段主要是复习巩固阶段,也是学生亲自动手将知识进行消化吸收、运用于实践的重要阶段。贴近生活的联系,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以及初步的实践能力。如在排列组合练习中,教师可以从最简单的联系着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排列,然后男女搭配,增加联系的复杂性,让学生懂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过程,并鼓励学生在回家路上注意公路两侧路灯的排列,将生活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学即练,练即学,以此来构建一个以生活为平台背景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数学教学更加贴近于现实生活。

参考文献:

[1]李森,王银飞.生活性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7):49―51.

[2]马丽静.开放式的教学环境,生活性的教学内容[J].考试周刊, 2010(9).

[3]孙会阁.浅议数学教学的“生活性”[J].科技信息,2008.

上一篇:绝妙的比喻――化无形为有形 下一篇:高职院校强化职业认同和职业情感的心理指导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