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思想品德》课教学枯燥单一现状策略之我见

时间:2022-07-13 07:51:27

改变《思想品德》课教学枯燥单一现状策略之我见

【摘要】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着枯燥单一的缺陷:一方面教材内容枯燥单一,另一方面教师对待课文内容和生活的联系很少,致使课堂教学枯燥单一,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一要注重课文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性;二要讲究趣味性,引进竞争机制,还课堂给学生;三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思品的主动性。这样做才能促进品德与生活的有机联系,有利于关注学生生活,激活学生灵性,释放学生潜能,使知、情、意、行得到有机的整合。

【关键词】联系生活 趣味性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59-01

《思想品德》课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对于初中生来讲,通过课堂、书本获得的道德认识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它只能给学生提供未来行为的认知图式,本身就枯燥乏味,学生很难接受这些枯燥知识,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创造机会让学生的这种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时间把这条鸿沟填满。”这就是说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道德品质,不能希望于在课本内容上形成,也不可能在课堂内形成,而是需要通过课外的延伸,激发兴趣,才能逐渐形成。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笔者认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还存在的如下缺陷:

教师只重视课堂教学,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便以为是达到了教育目的,至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去做,那就不重要了,没有把学生的品德教育真正落实到现实生活中来。对学生的道德行为没有及时加以评价。这种“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的做法,最终导致的是我们所教育的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也就成了空洞的理论。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本内容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强调要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主张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在教学第一课第二框“创建新集体”时,我将开学第一周五班周敏同学摔伤了脚,每天老师背着她去吃饭、去寝室、去电脑室上课及下课只能坐在座位上不能玩耍等情景用摄像机拍下来,然后播放给学生看。当学生看到是自己熟悉的老师和同学,觉得挺奇怪,马上就问:“那位同学怎么能让老师背?她的脚怎么啦?”这时,我及时引导,试问如果是你遇到了这样的事,你有啥想法?你该怎么办?作为集体中的一员,此刻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学生们纷纷作了回答。一致认为,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这个同学,并表示要为创建新集体而各尽其能,发挥特长,奉献集体。让学生通过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并且跟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使学生有真切的感受,自觉受到教育。

二、讲究趣味性,引进竞争机制,还课堂给学生

苏霍姻林斯基说过:“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对课外延伸的设计要摆脱重复,枯燥乏味。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拓宽学生的认知面,引进竞争机制,还课堂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激感,指导行为,形成良好品质。

初中生好胜心强,潜意识里总在与他人进行比较。在设计课外延伸时, 应引进竞争机制,采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比赛中,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明确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如在学习《合作?竞争?》时,结合班级实际,在课堂中,我组织学生做“抢凳子”的小游戏(一条小方凳,大家抢着坐,抢不到坐位者算输,输了的唱一支歌),先让六个小组长来抢,结果大家各顾各,就有两人没有抢到座位。然后我又让各小组以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抢凳子比赛 (每组都是六个人),若那一组有成员抢不到座位,本组就算输。这下可好,各小组成员想方设法,有的甚至一个抱着一个,也都找到了坐位。这一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也使学生明白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为学生学好本节课做了铺垫。这样的实践活动实行起来点面结合,人人动手,不仅让学生明白了道理,而且使学生都得到了行为训练。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好模仿,表演欲望非常强烈,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抓住这一特点,还课堂给学生,给予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我们在设计课外延伸时,不妨让学生来排演课本剧或者生活情景剧,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但重视课前预习,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展示。现在的《思想品德》教材本来就是写一个事例,然后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结合教材,我采用讲故事、排演课本剧或者生活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表现故事情节,再让学生小组讨论,集体或个人展示等形式来得出问题的答案。这一做法既使乏味的课堂变得活泼有趣,又让学生在表演中锻炼了能力,提高了道德情感,培养道德品质。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主动性

情境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促进“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引才能实现。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主动地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借助现代住处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一开始就被深深地吸引住,就可以诱发学生学习思品的主动性。如在教学《珍惜新友谊》这一课,学生知道了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我就放了自己拍摄的一段录像:一次,一个小同学打水时不小心烫伤了腿脚,行动很不方便,班里的同学看到了这样的情况,纷纷担当起了照顾他的责任。这是,课堂上沸腾了,同学们纷纷表示:“我要扶他上厕所。”“你要给他送水喝,我帮他搞卫生”……到中午吃饭时,往往自己都还没有拿就抢着帮他拿。通过这样的情景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了课堂的快乐,同时也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把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适时渗透德育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灵魂。为此,我们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就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结合现实生活,给学生选择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把枯燥单一的课堂教学变得活泼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到知识,养成良好道德品质,为成就自己辉煌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如何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质量 下一篇:浅谈如何优化学困生学习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