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到了“井喷”前夜?

时间:2022-03-12 09:06:21

移动支付到了“井喷”前夜?

编者按:从2005年初小额支付业务试点,到金融配套法规出台,运营商研发和申请专利、量产,再到产业链各方协作及解决方案出炉……移动支付似乎准备好了。然而也有说,移动支付远非所谓的方便、快捷、安全,技术安全与市场推广存在不小的矛盾,用户消费习惯尚需培育……不一而足。而AC尼尔森的调研显示,八成以上中国消费者希望将公交卡、银行卡等支付工具集成到手机上。作为一项很好地融合消费需求、全业务电信运营发展需求、推动科技进步的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在国内普及势在必然。可以肯定的是,在各种利益和需求的驱使下,随着移动支付对传统消费和支付方式的逐步渗透,商业领域的深层变革终将来到。本期以此为题,探讨移动支付给电信业、IT业、相关产业乃至人们的消费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的变革或影响。

移动支付短期内仍需苦练内功

徐亮

要判断一个业务能否火起来,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

一、移动支付能干什么?

通信行业“应用为王”,移动支付也被电信行业赋予了未来3G杀手级应用的庄严使命,从目前在国内的应用来说,缴费、买、自动售货机消费、公共交通等,移动支付还远未成为一种主流支付手段。

当然,如果手机和信用卡捆绑,将会带来更多应用和更好的前景,但可能会面临本文后述的“谁会用”、“贵不贵”等问题。业界曾有质疑,在移动支付定购机票等业务的操作上,它和直接拨打订票电话然后用信用卡支付,两种方式的区别并不明显,令人疑惑。

一、 移动支付谁会用?

一个新业务要呈爆发式、雪崩式的增长,用户群的渗透率须达7%左右。从中国移动用户构成来看,定位高端的全球通客户占比是11%左右。这意味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和发展,不能仅仅面向高端客户,还必须把普罗大众列为目标客户群。从移动支付的发展障碍来看,消费习惯是一个大问题。中国消费者采用现金支付的消费占比高,而且这一比例在中低端消费者中更高。如果说移动支付仅仅应用于公交刷卡收费之类的业务,那么中低端消费者接受起来没有问题。但,移动支付真的只甘心做这些吗?

二、 移动支付好用吗?

这个问题似乎问的有些不恰当,不好用的业务怎么会被推向市场呢?但这种事情并非第一次发生。帐号绑定、终端设置、账单提供、终端遗失的处理流程等问题,仍需审慎的考虑,周密的设计,完善的测试。试举两个例子:

例1、北京公交一卡通可以实现出租车费支付,但出租车司机不乐意用,因为收费数据存在本地,必须去加油站等地才能实现数据采集,三五天后才能拿到钱。

例2、退费处理时限是影响客户感知的重要环节。运营商要提供退费吗?多久能到客户的账户?笔者的一次通信消费的退费,历时两个多月,还亲自跑了若干次营业厅才拿到退费,而这种时限在金融行业是不能接受的。

三、 移动支付贵不贵?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支付手段,即便很贵,也无法把太多成本摊到用户身上,因为广大用户会用脚投票。即使随着业务的不断成熟,单用户成本已经很低,但这样的成本到底谁承担?金融机构是否愿意和运营商一起承担这个成本?这些问题涉及到产业链各方的合作模式,业界已有诸多探讨,总体呈乐观态度。这里不展开论述。

四、 移动支付是否可替代?

这个问题比较难直接回答,以北京公交一卡通为例说明:

北京市公交一卡通是实体卡,最初定位于公交和地铁刷卡工具,随着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完善,目前可在药店、超市、物美大卖场等商户使用,可以实现出租车费用支付、充当IC卡、实现校讯通功能,俨然一张具有支付功能的消费卡。随着其市场合作的不断拓展以及功能的不断完善,公交一卡通可能会成为移动支付的一种替代品。那么,届时移动支付会不会火?不得而知。

移动支付经过几年的发展,刚刚起步。笔者从未怀疑过移动支付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特别需要强调一点,在业界各方力推移动支付的同时,务必想一想,“它能给用户带来什么?”。

2009:手机支付井喷前夜

李 盈

手机支付,一方面为人们带来了一种空前便捷的支付方式,另一方面是移动运营商应用创新的成功典范,不仅在日本、韩国已经实现了广泛的成熟商用,在中国,手机支付也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蔓延。

一、需求刺激,手机支付市场全面开花

2007年,广州移动推出国内首张手机地铁票,2008年,数字电视手机支付服务开通,而手机、手机购电影票、手机购书、手机自动售货等一系列手机支付产品,更深入到市民生活的每个角落。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也将首次采用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作为门票。手机支付不再局限于小额支付,现场支付、远程支付、离线支付全面开花。

随着应用的不断普及,用户的使用习惯得到培养,用户数量增长势头必然强劲。2007年全国手机支付定制用户1000万户,全年交易额108亿元。而易观国际预测,2009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19.74亿元,2006年到2009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为70.40%,手机支付用户规模2009年也将达到8250万人。

二、技术和安全层面的障碍在不断消失

在技术和安全层面,手机支付发展的障碍也在不断消失,手机鉴权认证技术获得了国家多项专利,中国移动与银联合作的联动优势则为金融交易的安全提供了保障。3G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手机终端的更新换代也一次比一次快,使用手机支付将越来越顺畅。5月,移动建设和运营的全网手机支付平台将在湖南上线,未来将聚集上千亿的资金流,手机支付市场空间将非常巨大。

三、政策扶持,手机支付“和风劲吹”

国家政府部门十分重视手机支付产业链协调问题,将其列为“十一五”规划重点工程,广州、重庆、湖南等移动电子商务服务项目则在4月被列为国家首批信息化试点,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其中实施效果好的工程进行大力宣传、推广。长期以来阻碍手机支付发展的信用制度缺失、配套法规、安全问题,有望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产业链各方企业的合作下得到解决。手机支付正在担当起“政务信息化”的重任,政府也在政务信息化的实现过程中推动手机支付事业健康发展。

撇开用户需求、技术发展、政策推动这些方面,手机支付的发展前景,也许还可从移动电话的发展轨迹找到答案。1987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仅3200户,1997年达到1310万,到2000年时,移动用户数量达到8530万,这一数据正好与2009年手机支付的用户发展预测接近。此后,用户数量倍增,9年后的今天,已高达6.7亿。今天通信运营商对市场的推进力度远胜十年前,国人对新事物的接受之快,更远远超出市场想象,国内、国外的手机支付实践也预示了手机支付的美好前景。2009年,手机支付井喷前夜已经到来。

“运营商+金融机构”模式可实现多方共赢

陈 亮

近两年来,国内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发展步伐正一路高歌挺进。从易观国际的《2009年第1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来看,第三方手机支付的交易规模达到50.1亿元,环比增长26%――这是连续几个季度以来环比增长都保持在20%以上。尽管如此,一季度第三方手机支付的交易规模相对于网络支付的1039.6亿元来说依然有明显的差距。这其中固然有客户移动支付习惯尚未形成、支付安全顾虑、消费渠道有限等方面的因素,更重要的是目前的移动支付模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天性。

有道脑筋急转弯题目是这样问的:送哪两种花给女人最能讨得欢心?一种是“有钱花”,一种是“随便花”。当然这没有性别歧视的意思,而是为了说明一个定律:自由消费是消费者的天性。目前运营商采用的移动支付大多是限额话费支付模式,以中国移动“手机钱包”业务为例,用户每月可支配的额度最高为150元,即便50%的用户每月将“手机钱包”中的额度消费完,每季度的交易规模也仅仅和网络支付相当。有人提出采用专用账户的方式解决消费限制的问题,但是提高用户信用额度可能造成更多的欠费风险,而采用账户充值后再消费的“支付宝”方式毕竟也不方便,账户金额的兑现也成为问题。

“移动支付”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五个部分:运营商、金融机构、消费者、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商家。从能力分析,只有运营商、金融机构能作为产业链的主导者。在我国,三家运营商具有开展移动数据业务的丰富经验,业务丰富整合能力强,然而都缺乏运作的金融业务经验,信用安全偏低,时常出现乱收费现象。金融机构运作管理能力强,信用安全等级高,但其金融种类单一,不利于业务推广。运营商过深介入金融领域会对银行传统的业务造成一定冲击,目前的“移动支付”主要针对小额支付的业务,其盈利能力还不是很强,大多数银行对其都产生了观望的态度。除了银行与运营商利益之争外,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在产业链中的力量也不容忽视。第三方范围广泛,涉及公交、金融、影视、门票等众多行业,也要从中提取部分利润。运营商分别需要与公交公司、银行、电影院、娱乐场等第三方进行谈判,无形中增加了运营的成本和难度。因此,银行与运营商,运营商与第三方的利益分配问题成为该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

基于此,个人认为,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尚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发展前景仍不明确,各参与方都在采取观望和小范围试点方式,产业链各方的关系还没有定型,缺乏清晰的商业模式。随着3G网络的普及,各参与方对该业务的支持力度会逐渐加强,只有实现利润的合理分配,各方才能通力合作,开发自身的优势,实现资源互补,为业务的发展铺平道路。

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移动支付面临挑战与机遇

周慧峰

移动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业务,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商业交易。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移动PC等。移动支付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日常的支付方式,还将开拓巨大的市场空间。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移动支付是最有可能发展壮大,并成为未来移动支付的主流模式。但是,以运营商为主导的移动支付在面临着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需要克服很多挑战。

国内电信运营商巨大的用户规模,成熟的运营管理,稳定的现金流,和以国家信誉做“背书”的企业稳定性,都是电信运营商主导未来移动支付产业链的有利因素。从运营商角度来看,开展移动支付不仅可以丰富产品线,增加用户黏性;还可以通过圈存资金获取稳定现金流和利息收益;对整个产业链而言,借助电信运营商移动支付平台,社会各参与方可以有效地扩大市场空间,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产业链各方的共赢,这对产业链的发展壮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理想图景中的移动支付绝不会是一蹴而就,比如挑战之一就是要改变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消费使用习惯。从目前使用情况来看,用户对移动支付信任度还不够高,绝大部分时候还不太习惯使用移动支付,只有在运营商花费大量成本进行联合促销时才偶尔使用。另外,移动支付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也必须克服,由于交易资金安全是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而移动支付过程中无线传输安全隐患较多,同时还有无线链路不稳定等问题,都有可能让用户望而却步。最后,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需要完善,从目前来看,产业链上各方都还缺乏足够的利益吸引,必须设计合理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平衡各方利益,才能实现产业链各方的共赢,同时,这对产业链的发展和壮大来说是最重要的。

总而言之,未来的移动支付产业,对电信运营商来说机遇远大于挑战,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也必将成为今后的主流。

下期主题是“关于3G计费方式”。期待您的观点,形式不拘,千字内为宜,截稿日为2009年7月5日。

上一篇:CDMA网络中PN规划方法 下一篇:5.17中国移动与12家厂商签署TD-SCDMA终端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