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人绝句简约含蓄奥秘之所在

时间:2022-03-12 07:28:57

摘 要: 绝句属近体诗,贵在“言微旨远,语浅情深”。赏读研究唐人绝句,在领略其无尽的艺术魅力之余,还可以在艺术方面得到诸多启示,唐人绝句简约含蓄美的奥秘所在:一是以小见大,情节典型。二是以虚藏神,虚实相济;三是以景衬情,以景结句;四是比兴象征,托物寄意;五是前后对比,相互映衬;六是引用典故。理解了唐人绝句的奥秘,赏析唐人绝句时,学生便可对手法的赏析有更全面的理解,进而更深入地理解唐人绝句的深邃情感和思想。

关键词: 唐人绝句 简约 含蓄

绝句属近体诗,像是律诗的一半,又称“截句”,它是我国古典诗歌园中的一朵奇葩。《唐诗别裁》卷二十认为,绝句贵在“言微旨远,语浅情深”。绝句的审美个性,前人概括为四个字:藏、常、畅、长。“藏”就是含蓄,表达要藏而不露;“常”就是平常,语言要浅易;“畅”就是流畅,读来非常顺口;“长”就是韵味悠长,留有想象的余地。

赏读研究唐人绝句,在领略其无尽的艺术魅力之余,还可以在艺术方面得到诸多启示。下面笔者从艺术手法角度谈谈唐人绝句简约含蓄美的奥秘所在。

一、以小见大,情节典型

绝句所言之事是披沙沥金的,一些看似信手拈来的生活事件,其实可传无穷之意。“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抓住宫廷生活的一个小镜头,借题发挥,把自己深沉的感触表达得淋漓尽致,耐人寻味。“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绝句言事,高度典型,能代表或暗示许多东西。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书,犹是寄寒衣。”(许浑《塞下曲》)后两句就是具有这种审美特性的典型情节。“朝来有乡书,犹是寄寒衣。”看似纯客观的轻轻一笔,却把悲剧推向了高潮,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以虚藏神,虚实相济

画中的空白,往往展示一种清空旷远的境界,留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艺术里的空白也一样,绝句经常运用虚实相生、以虚藏实的艺术手段,取得含蓄空灵的艺术效果。

如朱庆余的《宫词》:“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诗歌写良辰美景的花开季节,宫中却寂寞地紧闭院门,两位痛苦的宫女正要互相倾诉衷肠,却猛然发现学舌的鹦鹉在前,于是满腹的话儿又咽了回去,终于不出一声。诗歌于此戛然而止,宫女何以鹦鹉前头不敢言,欲说之事是什么事?所含之情是什么情?她们真是怕鹦鹉学舌才不敢言?留下空白由读者自由想象。宫中耳目众多、监视极严,宫女不敢随便说话的现实,可由读者想象得之。

又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短短二十字,如果结合诗歌意境,联系诗歌写作背景参悟,则诗中旷野清冷孤寂的风雪图画,江上渔翁独钓的孤傲身影,岂不诱发读者一个个疑问,开拓读者审美想象空间?

三、以景衬情,以景结句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论述情景关系时说:“物色相召,人谁获安?”触景生情是人类普遍的情感活动形式。情景交融我国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寥寥数语的绝句,要含而不露,言简意丰,奥秘之一是写景,许多绝句或开头写景,或结尾写景,或全篇写景,尤其是以景结句,更是韵味悠长。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最值得称道的是诗的结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孤帆”愈走愈远,乃至模糊消失,而李白独自伫立江边,举首遥望孤舟,直至“孤帆”碧空消尽,仿佛两个特写镜头,留给读者的既有感性的视觉效果,更有丰富的想象:孤帆远尽碧空,该是多长时间?如此伫立,不舍离去,可见两人感情有多深。虽然诗人没有直言别意萦怀,但浩浩东去的江水已经道出了诗人悠然不尽的离别之思。

四、比兴象征,托物寄意

中国诗学讲究含蓄,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情韵。诗人大多对主旨不明说而多讲“兴寄”、“隐喻”,因而读诗不能只停留在字面意义上,如李白的《越中怀古》、刘禹锡的《石头城》,需要我们读到诗歌“说古”背后的鉴今讽今的意旨,明白“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狄德罗)。

元稹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难回首,半缘修道半缘君。”是一首悼亡之作。在这首诗歌中,作者采用了“比”的手法赞美他们的恩爱和对妻子的怀念深情。作者把亡妻和对亡妻的感情比喻为至大至美的“沧海”,和神女化成的“巫山云雨”,相形之下任何其他的水和云都黯然失色,言外之意是正因为他对亡妻有如此深厚的恩爱之情,才会对其他女子(诗中又以“花丛”比喻其他女子)视而不见。

许多绝句正是因为有比兴象征,才取得含蓄隽永的审美效果。尽管用来比兴寄托的意象常常朦胧而多义,给把握诗意带来困难,但为读者含英咀华、进行欣赏再创造提供了条件。

五、前后对比,相互映衬

对比映衬可以使诗歌抒发的感情更强烈,但也更含蓄。陈陶的《陇西行》反映的是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尘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中人。”前两句叙写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后两句宕开一笔,没有直接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和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把“河边骨”和“春闺梦”相联系,相互对比,相互映衬。远方戍人已成为无定河边的尸骨,家乡的妻子却浑然不知,梦见的依然是音容栩栩的良人,仍然朝思暮想,守着盼着他回来有团聚的一天,而他却永远不能重回她身边。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将悲剧意味表现得尤为浓烈深长。

又如(唐)王建的《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全诗主旨在于表现春深农忙,结句“闲着中庭栀子花”中的“闲”字,乃是全诗之“眼”,同时诗中写入了“栀子花”(爱之象征,少女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既丰富了诗意,又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工夫。诗人偏不正面说忙,却用“闲”衬“忙”,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兴味尤绕。

六、引用典故

绝句讲含蓄,求精练,恰当引用典故可收到这种艺术效果。王昌龄的《出塞》:“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中,诗人言在此而意在彼,真正的意图不是赞美李广如何神勇,而是感慨唐代守边将领的无能和君王用人的昏庸。李白的《清平调》堪称写女性美丽的绝唱。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云台山头见,会向瑶池月下逢。”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巫山云雨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诗人通过大胆神奇的想象,借助西王母、神女、飞燕一系列神话典故,烘托出现实中杨贵妃仙姿玉色的美。

深入探究唐人绝句,可以发现其简约含蓄,富有神韵审美效果的艺术手法还有很多,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对写法,杜牧的《泊秦淮》中的借题发挥、指桑骂槐,李白的《巴陵赠贾舍人》中的反话正说,罗隐的《感弄猴人赐朱绂》中的自嘲嘲人。如齐白石画虾,通常只画虾的部分身体,画幅上常留下大量空白,这画上的空白其实是似无实有,愈虚空则愈充实。

上一篇:对五年制大专教材选择的想法 下一篇:唢呐表演与演奏